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历史事件 >> 正文

大阪世博会,日本腾飞的标志

作者:未知  来源:新浪   更新:2010-4-20 13:56:1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1970年大阪世博会招贴画

  大阪世博会,日本腾飞的标志

  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有诸多相似之处。四十年前,奥运会刚刚在这个东方国度举办,“日本制造”正向世界进军,日本正在谋求国际上的崭新地位……一届成功的世博会注定将意味深长。

  中国周刊特约撰稿  赵坚 大阪报道

  1970年3月15日,为期半年的大阪世博会开幕,共7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116馆的展出。这也是亚洲国家首次举办世博会。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调和”的大阪世博会,可以视为世界近代经济发展从欧美,开始向亚洲倾斜的最初标志。

  大阪世博会对我国也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台湾以“中华民国”的名义所参加的最后一次世界性大型活动,翌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开始结束封闭孤立状态,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新时代。

  日本申博的今生前世

  日本在1867年的明治前夕开始参与世界博览会,当时的德川幕府政府给巴黎世博会送去了展品。明治时代也有过数次申博的动议,但均无疾而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申请1940年同时举办东京奥运会和世界博览会成功,并开始发行预售入场券。1937年爆发侵华战争,日本政府次年决定中止两会的举办。据说预售出去的门票,后来还在大阪世博会中使用。

  日本战败后,经济破产,民生凋敝,社会疮痍满目,一度跌入贫困国家行列。1950年朝鲜战争勃发,由于地缘关系,美国以“特需”为名,让日本承担诸多军需生产项目,使得日本“时来运转”,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复苏和发展。

  朝鲜战争的军工特需,使日本国内因为战败被美国制压的重工业生产得以恢复,并以此带动其他各类产业的发展,重续因为战败而被斫断的现代工业化进程。日本国会在1961年通过“农业基本法”,调整传统农业结构,投入大型农业器械,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强化,农作物产值大幅增长,农家收入大幅提高,大部分农家有余力兼及其他行业,并使农村闲散劳动力向都会大规模流动,加速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发展。“日本奇迹”,蓄势待发。

  1964年,日本成功地举办了东京奥运会。那时,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30兆日元,居工业国家美、德、英、法之后第五位。短短四年后的1968年,竟然以53兆3000亿日元,换算成当时的美元为1419亿,超过西德的1322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

  日本在造船、钢铁、汽车制造、家用电器、合成纤维和化学肥料等工业生产方面,即使不居世界第一,便居世界第二。作为战后发展起点的1950年贸易出口额,为41亿美元,到了1968年达到130亿美元。不到二十年,翻了三倍以上,而两年后大阪世博会举办的当年更达到200亿美元。

  日本产品畅销全球各地,世界开始进入“日本制造”的时代。

  双重“调和”

  在二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战后东西方形成以美苏两大集团对立为主轴的“冷战”格局,日本国内围绕“日美安保同盟”的建置,左右两大势力,经历着激烈的搏斗。

  进入六十年代后,战火蔓延,政治斗争从国会的政党扩展到社会,以学生运动为主体,发展到白炽化程度。自民党政府以经济发展为诉求,提出“所得倍增”的经济规划,并通过申办东京奥运会,激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使得民众将视线锁定在更为迫切的经济民生之上,成功地抑制了学潮的蔓延。

  食髓知味,世博会一向被目为“经济奥林匹克”大会,日本政府非但倾全力积极申办大阪世博会,而且在1965年、即东京奥运会的翌年申请成功后,又倾全力保证大阪世博会举办成又一次激扬国运民情的盛大祭典。

  不过日本政府主办大阪世博会,并不仅仅出于平息消弭社会动荡的治安动机,还基于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筹划。

  世博会主题“人类的进步与调和”,透露出这方面的消息。

  自从欧洲发起的“产业革命”以来,追求技术进步成为社会文明的主要推动力。但是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技术进步也开始呈现其毁灭社会文明、甚至毁灭人类自身的负面恐怖征象,如东西方军备竞赛可能导致全球核战争的毁灭性灾难,以及非均衡性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益趋严重的地区差异和贫富差别。“调和”原本来自日本传统的“和”的精神,当时的有识之士很多认为古典文明的“调和”,可以缓解现代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剧烈冲突及其社会分裂。大阪世博会的主题歌,便诉诸不分东西方的人类大团结:

  你好,你好!来自西方国家的人,

  你好,你好!来自东方国家的人,

  你好,你好!来自世界各国的人,

  你好,你好!在樱花的国度,

  1970年,你好!

  你好,你好!我们彼此来握手。

  这首被著名歌手江波春夫唱红的主题歌,热情洋溢,一直传唱至今,让当年曾经耳濡的人,一听到旋律,就想起大阪世博会。

  狂热的日本人

  如果说东京奥运会让世界注意到战后日本的重新崛起,那么六年后的大阪世博会,就向世界宣告日本崛起的成功。

  大阪世博会创造了多项自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以来的纪录:政府组织国家动员,几乎全民参与,183天展出期间,入场人数达到6421万余,这一纪录为世博史上之最,而且40年来迄今未被打破。

  除了其中170万海外来客之外,至少6250余万日本国民来到博览会展场,而当时大阪府全部居民只有762万人,日本全国人口1亿零300万。这意味着六成以上日本国民前往大阪参观。从这一比例,可以看出当时日本国民对大阪世博会的狂热态度。

  大阪世博会也创造了史上第一次黑字运营的纪录,其155亿日元的纯收益,使举办世博会成为奥运会之外、最让各国组织者艳羡的大型国际项目。

  其实,大阪世博会的经济效益及其后续影响,远远超越上述的具体数额。其会场建设投资3500亿日元,举办期间消费3300亿日元,光这两项就近7000亿日元,占了当年日本国民经济产值的千分之三。而其对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方经济的刺激与影响,譬如说展览会场所在的千里新城的建成、周边交通设施的增置与完善、以及单轨列车的运行等等,其福泽一直延续至今,无法以具体数额估算。

  强大的推力

  在当时世界性旅行受到经济和交通等条件限制、尚未普及的时代,大阪世博会将七十余国琳琅满目的展品,聚于一堂,尤其是欧美先端技术以及时髦的生活方式的披露,让进入“小康”时代的日本国民大开眼界。

  在大阪世博会上展出的便携式传呼机、无线电话、视像电话、电动轿车、磁悬浮列车、自动楼梯、360度球体影视、移动式穹顶体育馆、区域性网络、原子精确钟表以及罐头饮料、快速食品、低价位家庭式饭馆、便利商店等先端技术、用品和服务,此后迅速商业化和普及化,风靡日本。

  1970年代开始,在日本各地出现各类小型商店和娱乐设施,标志着“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海外团体观光旅行,也开始成为“日本式”消费的一道亮丽风景,大阪世博会无疑起到了肇始和催生的作用。

  大阪世博会也是战后日本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发端于1950年代、近二十年间以双位数字飞速发展的日本经济,从1970年代初开始进入另一个二十年的稳定发展时期。

  在社会安定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成果,让战后左右两翼泾渭分明的对立抗争,在1969年初东京大学“安田讲堂”事件落幕之后,逐渐归于沉静消歇。1969年的流行语中排列最前面的是“啊!猛烈”、“全共斗”、“造反有理”和“断绝”等辛猛话语,翌年进入大阪世博年后,风气徒然一变,最流行语换成“从猛烈到美丽”、“发现日本!”、“女性解放”和“步行者天国”等柔软话语,多少受到了大阪世博会和风煦雨的洗礼。

  而在经济政策方面,日本政府通过大阪世博会各经济馆的展出,成功地宣示了两条发展思路:其一为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即以“重”工业为发展主体,转而以促进信息、媒体和服务等“软”产业的发展,提高国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其二为从大都会的集中性发展模式,转而向地方的均衡化发展。自民党政府利用各种渠道,如通过其传统后援组织“农协”,让地方的民众、尤其是农民,组团前往大阪,参与博览盛会,让他们在惊奇震慑之余,感受躬逢盛世的喜悦,并将官方所欲传递的信息,携回僻远的村落。

  世博会结束后不久成立的田中角荣内阁,趁势提出“列岛改造论”,通过国家财政预算主导,在日本各地建造高速公路、海陆港口和铁路新干线等基础设施,促进地方经济,平衡城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赓续其后的历届自民党政府,也相继提出并实施“田园都市”、“国土均衡”和“地方发展”策略,追根溯源,都是大阪世博会所提出的“进步与调和”主题构想的延伸。而在大阪世博会期间,从日本各地扶老携幼而来参观的民众,将他们在世博会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展出所宣示的日本“未来像”,带回全国各地,成为“列岛改造”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

  “太阳塔”的灯火

  大阪世博会的展品有两大“目玉”(点睛之笔):其一为美国馆所展出的“月球之石”,其一为冈本太郎所设计的世博会标志性建筑物“太阳塔”。

  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1969年7月初次登上月球,在近一昼夜的勘探考察之后,带回了22公斤重的月石,作为登月成功的证明和科学研究的标本。大阪世博会期间,月石被陈列在美国馆内展出,引起轰动效应。当时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争求一睹,排队的行列长达四五个小时,还不乏途中体力不支而倒下的参观客,致使有人把大阪世博会的主题改成“人类的辛抱与长蛇”。“辛抱”(抱持辛苦)和“长蛇”(长蛇之列)与“进步”和“调和”分别在日语里发音相近,以此加以揶揄和抱怨。

  如果说月石在大阪世博会上的展出,让参观者对六十年代揭幕的航天时代有了感性认识,将视线投向宇宙的话,前卫艺术家冈本太郎的“太阳塔”这座大阪世博会的最大标志物,便形象地表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绝对感”(设计者本人语)。这座至今依然矗立在“大阪万博纪念公园”的巨塔,在世博会后,和“大阪城”、“通天阁”一起,成为大阪的城市标志。

  “太阳塔”从正反两面观看,像是一头展翅腾跃的硕大飞鸟。塔高65米,底座直径20米,双翼长度62米,分为地下、地上和空中三个层面,分别表示过去、现在和未来。

  大阪世博会的116座展馆,几乎不留任何痕迹,被全部拆除了,独留一座太阳塔,供人凭吊往日的辉煌。太阳塔因为坐落在大阪国际机场的航班线路上,为避免扰乱机场导航作业,世博会后几乎从未点灯。宣告日本腾飞的大阪世博会后,日本经历了另一个二十年的经济稳定增长时期,然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陷入经济发展的低迷时期,至今未能完全拔起。有关当局决定从今年3月27日起,让太阳塔的“未来之颜”再度常时点灯发光,大阪世博会的余晖能否再度照亮这个国家?  (作者为大阪常磐会学园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百科全

    上世纪日本最大地震 将城市移平

    蒙古铁骑横扫天下为何征服不了

    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拉开了与中

    日本正仓院特展记 :东渡的盛唐

    江户时代的“教育热”:日本如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