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历史人物 >> 正文

“脱亚论”始作俑者——福泽谕吉

作者:佚名  来源:日本新华侨网   更新:2013-5-20 10:47:05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有一位既非议员又非高官的日本平民,当他去世时,众议院却通过了为之哀悼的决议;善福寺的葬礼,参加者竟达15000多人,人们跟着灵车步行2公里之远。他本人生前在自传中曾写道:“回首往事,我毫无遗憾,只有愉快。”


就是这位人物的人头像,在80年代取代了曾四任总理大臣的伊藤博文,上了日本的10000日元纸币,而预定将于2004年发行的新版纸币上的人头像,政府决定仍然不变。这个人物就是日本平民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1834-1901)。那么,福泽对日本有多大功绩,值得将其人头像长期放在最高额纸币上呢?


江户幕府260年的锁国政策,是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在日本人对所谓西洋文明一无所知的时代里,首次到欧美国家出使的日本使节弄不清西洋女人穿的、被撑起来下摆的裙子里面是怎么回事,竟然好奇地花钱雇个小孩叫他钻进去看看里面是否有人?而西洋人首次看到光怪陆离的日本武士打扮,当然也跟看耍猴儿一样希奇!维新后明治政府出台了“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等一系列开明政策,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两百多年锁国时代的思想禁锢,习惯势力是顽固而可怕的,长期的因袭使人们思想惯性严重,很难一脚就迈进通往西洋的新世界。西洋文明是什么样子的?新时代的人应该是个什么样?什么是新的思想?以福泽谕吉和森有礼为代表的洋学者组织了明六社(因明治6年成立而得名),为把日本从小天地引导到成为近代国际社会的一员,曾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精神革命。福泽谕吉对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国民的思想启蒙确曾起过重要的作用,是一位很值得日本人纪念的人物。


福泽谕吉生于大阪,出生后不到三年父亲即亡故,一家人回到故乡中津。痛恨封建门阀制度的他,在青年期为追求学问的新天地,到头号兰学者绪方洪庵的兰学塾学兰学(用荷兰语教西洋学术)。福泽谕吉21岁又到长崎游学。25岁就开兰学塾教荷兰语了。他具有超前的眼光,发现荷兰语用处有限后,当机立断,改变志向专心自学英语,并将兰学塾改为英学塾。由于他学力坚实,被幕府录用,得到一次随团访美国的机会。一时间他成了英语的权威,这年他再次随幕府的访欧使节团周游了法、英、荷、普(德)、俄、葡等国,回国后将见闻写了一本《西洋情况》出版。次年再一次随幕府购买军舰、武器的团去美国,这次他在纽约、华盛顿逗留了半年才归国。这年年底,他便买了房子开办了义塾,并连续出版了《西洋旅行指南》《西洋衣食住》《穷理图解》。也是巧得很,福泽开办义塾这一年,正值德川幕府垮台,于是他即以当时的元号“庆应”作为了义塾的名称。明治政府再三敦请他出仕,他坚辞不就,而以继续在民间著书立说启蒙国民为己任。他把庆应义塾迁到三田,并把著作几十次再版的巨额印税全部投到庆应义塾的建设上去。今天庆应义塾大学已发展成了私立大学中首屈一指的名牌大学,并一直是日本最大的洋学校,其办学的方针、软件、硬件,其基础都是福泽谕吉创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现在庆应义塾大学的校园里依然立着他的雕像。


福泽谕吉的主要著作除前述外还有《劝学》《文明论之概略》《福翁百话》《福翁自传》等。《劝学》可谓前期著作的概论,后期的可谓其各论或修正,著作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劝学》。《劝学》发表于明治5年–明治9年(1872年–1876年),最后以总共17章的小册子出版。起初本是一篇独立的文章,因很受欢迎,需要续写,就连载下去了。各篇均可独立成篇。因全书很长,这里仅将包含其主要思想、经常人们被引用、经常被选入各种教科书的著名首篇的开头编译出来——


天不作人上之人,不作人下之人。故而,人生来即万人地位皆平等,无天生贵贱上下之别;天之意旨乃在令人类以万物之灵的身心劳动,摄取天地间万物以为衣食住,自由自在,互不妨碍,彼此各自安乐度日。然则现今纵观人间世界,既有贤者,又有愚人;既有贫者,又有富人;既有贵人,又有下人,与天壤之别何其相似乃尔?实语教曰:人不学则无智,无智乃愚人也。故而,贤人与愚人之别源于学习与否。又,世上有难事,也有易事,其作难事者名曰有身份,作易事者名曰无身份。劳心事难,动手足劳力者事易。故医师、学者、高官、巨贾、拥有众多雇工之大地主等有身份,称贵者,其家财万贯,下人不可望其项背。而究其源由,差别唯因其学力之有无而已,绝非上天所定。谚曰:天不予富贵于人,寓富贵于劳动予之。故而如前所述,人生来无贵贱贫富之别,唯做学问明事者为贵为富;不学无术者为贫人下人也。


如上所述,福泽谕吉在《劝学》中论及了学问,也论及了政治、社会和教育。除强调了国家独立、人权平等、自由自主等外,特别强调了靠“实学”立身出世。《劝学》文体平易,在近代文学史上被誉为“近代文学的母胎”。特别是在教育方面的身体力行,对政府和全社会影响很大。当时文部省发布的学制文件,内容和《劝学》几乎雷同,民间甚至传说“文部省在竹桥,文部卿在三田”,足见其对政策影响之大。《劝学》在当时发行总量超过80万册,被选进教科书更使《劝学》家喻户晓,不知激励了多少当年的青少年。在《劝学》的影响下,在当时的思想界,以往的儒教、神道思想和旧习惯作为落后于时代的思想开始受到排斥,取而代之的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近代思想的行时与天赋人权思想的提倡。作为这些新思想的启蒙教科书,《劝学》被人们广泛阅读,在改变国民思想上,确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遗憾的是,明治中期即甲午战争前后开始,随着国家主义思想的甚嚣尘上,日本官僚国家体制强化,教育方针也带上了浓重的国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福泽谕吉这一套不合时宜,被打入冷宫。然而,在福泽谕吉去世50年后迎来了二战结束,战时不合时宜的《劝学》又被人们相当热烈地研读起来,外国也出现不少研究福泽谕吉的学者。原美国驻日本大使赖肖尔曾说《劝学》是一本“伟大的著作”、“明治众多领袖中,最伟大的人物是福泽谕吉;明治领袖遗产中,只有福泽谕吉的思想全面适合现代日本”。当然,今天看来,福泽谕吉的思想有过于强调实际技艺,轻视理论,轻视文艺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但这和当时的时代的局限是不无关系的。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百科全

    上世纪日本最大地震 将城市移平

    蒙古铁骑横扫天下为何征服不了

    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拉开了与中

    日本正仓院特展记 :东渡的盛唐

    江户时代的“教育热”:日本如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