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历史事件 >> 正文

明朝灭亡后 日本为什么也自称“中华”

作者:佚名  来源:煮酒君谈史   更新:2015-10-13 8:55:23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文/煮酒君


日本——水户学下的‘小中华’



日本长崎风俗画中大明遗民与清朝商人之间的一次见面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之外,保持了很强的独立性,同时也系统地接受了中国文化,因此其自称“中国”最为理直气壮。且与朝鲜不同。另一方面,日本与中国的文化差异性又比朝鲜、越南大,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与中国迥异,因此以儒家华夷观为基准的“中国”一词并非诠释日本民族自尊和优越感的唯一选择,此外还有“神国”、“皇国”等。所以,自居“中国”在日本不像“小中华”在朝鲜那样深入人心,但这种本民族中心主义所形成的神国思想和皇国史观对日本影响深远。


明末大量明朝遗民避居日本,请求日本出兵协助,出以钱粮资助者也很多,黄宗羲、朱舜水都成旅日‘乞兵’。但是最终都无疾而终。有记载郑成功在经营台湾期间,也向日本借兵,并广泛开展与日本的贸易。但这都没有奏效。


日本的明朝遗民有一个人是绝对代表,那就是朱舜水。作为明末清初十二位誓死不降清的先生中的一位,朱舜水最为铁骨铮铮。无论是安南,还是清廷数次白刃相加,朱舜水都谈笑风生,毫不畏惧。他数次前往日本借兵亦数次回国参加起义。有记载朱舜水先生武功不敌,数次抗清皆在敌阵之前。可见朱舜水先生并非文弱书生。


明朝灭亡后,朱舜水的好友王翱的死亡对他影响极大,王翱誓不降清,以明服斥鞑虏而被割喉处死,使得朱舜水痛苦异常,此后张煌言又被捕遇害。朱之瑜鉴于复明无望,又誓死不剃发,“乃次蹈海全节之志”,学鲁仲连不帝秦,再次凄沧渡日,永不回故国。在此留在日本,教书授课。朱舜水和王夫是少有的几个可以保留汉家服饰和发髻的先生。而堂堂正正穿着明朝服饰的朱舜水是唯一一位,他对于日本的影响十分久远,比如日本拉面据说就是朱舜水先生带过去的。


由于朱舜水德高望重,很快受到德川光国的邀请前往江户讲学,在日本初造学宫,绘画图纸,度量尺寸,亲临施工现场指导,事后撰《学宫图说》。又造古祭器簋、笾、豆、登等,率学生习释奠礼,改定仪注,详明礼节。永历二十六年,德川光国设置彰考馆,由朱之瑜门生安积觉任主编,聘请朱之瑜指导,编纂鼓吹“尊王一统”之说的《大日本史》。


日本受到唐化水平极高,因此以唐代思想为主是当时日本的主流,唐代儒家衰弱而佛教兴盛,因此日本佛学思想极盛,朱舜水的前往使得日本第一次接受全面的儒家教育,因此这场教育影响深远。由于朱舜水的思想以最激烈的春秋思想为核心,属于最纯正的朱子学思想,因此对于德川幕府影响极大,朱舜水死后,以其学问形成了‘尊王攘夷’为核心的水户学,与兰学、阳明学一起成为推动明治维新的三学。


康熙年间在大陆的家人偶然听到祖父在日本的消息,便出海前往日本寻找,朱舜水避而不见,要求后人必须着明装,蓄发髻方来,否则绝不相认。待到第二年,朱舜水后人到来时,朱舜水先生却已经去世了。朱舜水死前遗言:“予不得再履汉土,一睹恢复事业。予死矣,奔赴海外数十年,未求得一师与满虏战,亦无颜报明社稷。


自今以往,区区对皇汉之心,绝于瞑目。见予葬地者,呼曰‘故明人朱之瑜墓’,则幸甚。”朱之瑜一直企望中原能有恢复的那一天,为此,他滞日期间生活十分节俭,死时居然储蓄了三千馀金。这是他希冀恢复国家的经费。后人带回了一幅他的画像,挂于堂前。墓地留在了日本一直保存至今,民国初年梁启超曾对日协商意欲迁朱舜水墓回国,被拒绝。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略余姚,冲入朱舜水祠堂时,见其画像,恭敬而退,此后再未劫掠,朱舜水在日影响可见一斑。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百科全

    上世纪日本最大地震 将城市移平

    蒙古铁骑横扫天下为何征服不了

    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拉开了与中

    日本正仓院特展记 :东渡的盛唐

    江户时代的“教育热”:日本如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