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本国宝带你梦回唐朝
这是醍醐寺艺术珍宝展上展出的“弘法大师坐像”。
俵屋宗达扇面散图
醍醐寺法器
◎ 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酝酿两年之久的“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展”终在昨天于上海博物馆开幕。日本方面派出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四大国立博物馆馆长、醍醐寺第103代座主的豪华阵容护宝而来。90件展品全部来自醍醐寺珍藏,其中包括13件日本国宝、31件日本重要文物。它们将分别在上海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上海的展期至7月10日结束。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展览开幕式上称,日本此次拿出的是一份“梦幻展品目录”。此言绝非礼貌性夸奖,多件日本国宝确是从遥远的唐宋时期辗转而来,身世辽远,承载日月。到中国学习佛法、回日本创立真言宗的僧人空海的真迹《开题》;记载醍醐寺初创的珍贵史料《醍醐寺缘起》;日本现存最古老的绘画作品之一《绘因果经》;源自中国五代时兴起的“新样文殊”题材的《文殊渡海图》等等。醍醐寺的艺术珍藏,完整保存了中国唐代密宗的面貌和艺术,对中国观众来说,观看这个展览,不仅能看到密宗东传的历史和实例,也是一次回溯盛世中国的澎湃之旅。梦回唐朝,灿然如歌。
醍醐山上的醍醐寺
从两汉开始,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经过近300年的演化,逐渐本土化成为中国佛教。公元7世纪,印度僧人又将纯正密教带入中国。在当时的长安,青龙寺高僧惠果潜心精习密法。惠果去世的前一年,即公元804年,日本僧人空海作为第16次遣唐使到长安留学,拜惠果为师学习密教。回国后,空海创立日本真言宗,以京都东寺为传法中心,故称“东密”。密教东传自此开始。
醍醐寺创建于公元874年,相当于中国唐代晚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空海的第二代弟子圣宝所建。经过后世不断扩建,醍醐寺现已成为庭院殿堂齐备、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而被山神赞叹有醍醐味的泉水,至今还在汩汩涌出。作为日本真言密宗醍醐派的总寺,醍醐寺不但在日本佛教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佛教东传和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现时,醍醐寺内藏有绘画、雕刻、金工、漆工、建筑等文物约15万件,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满目尽吹唐宋风
日本僧人空海从中国长安带回了佛教,同时也将佛教艺术带回了日本。据说,空海当年将很多文物样式从唐朝带回国。醍醐寺的珍藏中有大量日本平安、镰仓时代的经卷、绘画、屏风、法器等艺术品,明显可以看出中国唐宋时期的风格。
展品《文殊渡海图》就源自中国五代时期兴起的五台山“新样文殊”题材。画中人物的形象和神态与中国的文殊菩萨没有二致,专家认为,这幅绘画和莫高窟220窟(五代·后唐)同类图像也几乎一模一样。据考证,晚唐、五代以及宋初,我国中原地区有文殊信仰。两宋时期,到访中国五台山的日本僧人将“新样文殊”五尊题材带回日本,后成为日本平安、镰仓时代佛教艺术的重要表现题材。这幅《文殊渡海图》是最好的佐证。
另一件展品宋版《一切经》(即《大藏经》)是1195年日本僧人俊乘房重源献给自己出身寺院醍醐寺的。据考证,俊乘房重源曾追随空海的足迹三次到中国宋朝求法,终于在1194年求得宋版《一切经》。当时,中国宋朝和日本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将《一切经》运达日本。而俊乘房重源在自己的著作中还记载着,醍醐寺里建有藏经所,里面供奉着“唐本一切经一部”。展品宋版《一切经》以绀色纸张装订,经书刻成每行十七字格式的六行折帖。这种每行十七字和折帖形式,正是后来中国宋、元、明、清各朝官私版本《大藏经》的规范格式。令人唏嘘的是,这部几乎完整的宋版《一切经》在醍醐寺灵宝馆一直安享岁月,而在我国,只有极个别寺院存有部分残卷。
日本国宝显露真容
在上海的展览中,会有6件日本国宝轮番亮相。对于几乎不出国门的它们,窥得芳容实属不易。特别值得一说一看的是将密宗传回日本,一举创立日本真言宗的高僧空海亲笔手书的《开题》。空海卒于公元835年,据推算,这部书卷显然已经高寿达1200岁,只可惜现时卷首和卷尾有所残缺。据研究,手卷是空海在研读《大日疏经》的过程中所作备忘摘要集成的草稿,以楷书、行草等多种书法写成。卷面上有多处添加涂改的印迹,可能是大师随思随想花费诸多时日写成。空海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大书法家,从这部手卷的俊美字迹上也可看出此说不假。
醍醐寺藏有自奈良至江户时代的各类佛画,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们融合了自平安时代以来的传统和镰仓时代的新风尚,而且这些绘画吸收了大量唐宋道释画的元素。国宝展品《绘因果经》创作于8世纪的奈良时代,是日本现存最古老完整的绘画作品之一,它是经文《过去现在因果经》与配套绘画组成的长绘卷。经文处于绘卷下部,配图处于上部,画面色彩鲜艳,人物景致栩栩如生。细细观摩,可从抄经的书法、绘画的建筑、人物的服饰中看出深厚的中国隋末唐初风格。
《诃梨帝母像》经推断为十二世纪的珍贵绢本绘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五代时期的《大理国梵像图》卷中就有诃梨帝母形象,可见这一题材也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这幅绘画笔触细腻,人物神态服饰勾勒得轻盈灵动,专家认为其极具南宋绘画特点。
文物保护尽善尽美
醍醐寺自创建后,在数代日本皇室和贵族的支持下,不断扩建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但在1467年至1477年间的“应仁之乱”中,京都被毁,醍醐寺也未能幸免于难。不幸之中的万幸是,劫难中寺里除了五重塔外其他建筑尽皆被毁,但大量文物奇迹般保存了下来。
今天醍醐寺丰厚的收藏,得益于历代座主倾力修为。这次随寺中珍藏来到上海的第103代座主仲田顺和在接受专访时说,每一位醍醐寺的座主都肩负着“不能从寺里流失一张纸”的使命,守护古代文物的同时,不断增加新的精美艺术品。
作为对文物出国管限最为严格的国家,日本文物甚少在国外展览,寺庙文物就更绝少走出国门。所以,这次展览其实是醍醐寺文物第二次出国,它们第一次亮相于世界还是多年前在德国柏林。谈到保护文物的话题,仲田顺和介绍说,醍醐寺的历代座主有一个共识:流失到海外的文物是不可能再回到日本的,更不可能再回到醍醐寺,所以他们对每一件文物都给予高度重视。从中国求得的宋版《一切经》珍贵无比,他们就专门为它建了一个仓库安身。此次来沪的纸质或绢地经书佛画年代久远,材质异常脆弱,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展览时间就定为四周。四周之后,这些珍藏就要闭关休息。所以,重要文物只能交替展出,而观众想要看到全部,就必须前往上博两次。
“醍醐寺艺术珍宝展”,不仅可以了解寺庙厚重的历史,同时,更是学习借鉴邻国文物保护优秀意识和做法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