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想象的白居易形象
唐朝时期,中国的古诗达到了井喷式的发展,遣唐使当然也不会错过那些优秀的诗作,都辛勤地把唐诗传到了日本,有趣的是,在中国名声斐然的李白与杜甫在日本虽然也很受欢迎,但却远远不及于白居易的声望和影响。
波澜壮阔,大气磅礴,山河壮美如画,产风流人物无数,政经文武,独领海内外风潮。这便是中国的盛唐。
樱花飘零,枫叶如火,景致小而精致,纵情自然山水之间,化整为零,优雅矜持而浪漫。这便是日本的平安时代。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的关系,在中国的唐代时期,也就是日本的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更是中日交往最为频繁的时期,大量的遣唐使如同勤勤恳恳传递花粉的工蜂一般,跨越海洋在中日之间充当交流的桥梁,为彼时发展稍为滞后的日本带去了唐朝的文化风向。从制度到文学,从风土人情到社会面貌,对当时的日本而言,唐代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神秘而强大,由唐代而来的信息也为日本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古诗达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可以说是盛极一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遣唐使当然也不会错过那些优秀的诗作,都辛勤地把唐诗传到了日本,在日本掀起了汉诗的风潮,对于和歌以及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趣的是,在中国名声斐然的李白与杜甫在日本虽然也很受欢迎,但却远远不及于白居易的声望和影响,日本似乎绕过了中国的诗仙诗圣,转而关注了一个在中国并不是受到关注最多的诗人。
这并不是说白居易的诗作不够好,而是他生在了一个过于耀眼的时代,不是白居易的实力弱,实在是同行的实力都太强了。即使从现在来看,唐代也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最具传奇色彩的耀眼瑰宝。才子辈出,风流人物无数,孕育了数不清的文人骚客,诗仙诗圣更是都会聚于这个时代。白居易虽说也是才华横溢的大才子,但与动辄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李白和白头搔更短,日日为天下寒士忧心的诗圣杜甫同处一朝,白居易的光芒难免被压制了不少。可是在日本,人们却偏偏对白乐天情有独钟,上至天皇高官,下至普通百姓,都对白诗津津乐道,白居易在日本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李白与杜甫。
早在平安时代前期,嵯峨天皇就是白居易诗作忠实的爱好者,在他在位期间,汉诗文在日本迎来了全盛期。平安朝的文人在聚会之时,会通过做汉诗来彰显自己的才华,而汉诗人们引用借鉴最多的唐诗就是白居易的诗歌。到了平安时代中期,朝廷还史无前例地开设了有关于《白氏文集》讲座,由当时的名士大江唯时为醍醐天皇及村上天皇进行侍读,讲解《白氏文集》。除了讲座之外,村上天皇时期还举办要参照白氏七律格式作诗的诗会。在宫殿中,以天皇为首,与王公大臣们一起仿照白诗之例,共同吟诗作对,似乎想要重现大海彼岸盛唐的景象。
提起日本的平安时代,虽然不如烽烟四起、刀光剑影的战国时代那么为人熟知,那么金戈铁马,那么令人热血沸腾。但平安,轻声念出这两个字眼,脑内便会徐徐展开一幅风花雪月优雅矜持的时代绘卷。神秘睿智的大阴阳师安倍晴明,柔肠百转的女文学家,夜探香闺的多情贵公子,娇羞美艳的深宅少女,身段娉婷袅娜的歌姬,神出鬼没的世间精怪,无一不为平安时代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
但事实上,这些风花雪月的浪漫爱情,优雅浮华的贵族生活其实只存在于当时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京都。平安时代的日本和现代不太一样,当时能被称作为日本的地方其实比现在的面积要小,因为像北海道,九州岛南部以及本州岛东北部等地区还处于没有完全统一的状态。人们印象中那个细腻柔美、精致典雅的平安时代的日本,具体一点说,其实都源自于当年京都的风采。那个时代的财富、文明、艺术,以及平安时代的万种风情,似乎全都浓缩在了京都这块方寸之地,除了京都,其他地方都是荒凉的蛮夷之地。当时平安皇室实权旁落,但公卿贵族们对重夺权柄,开疆拓土,四处征伐,一统河山却没有什么兴趣,也不认为自己担负着什么富国强兵,重新带领国家和民族走上繁荣之路的重任,反而选择了逃避现实,一心寄情于山水之间,在风花雪月中吟诗,抚琴,练字,谈情,这样的时代背景也成为了流传在日本的白居易诗作多为闲适诗与感伤诗的原因之一。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