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揭秘失传千年的中国古乐器为何能重新现身日本 核心提示:《中日交通史》作者木官泰彦据史统计,唐朝264年间,日本一共19次向唐派遣使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学音乐的吉备真备和藤原贞敏。吉备等在唐学习17年后回国,唐朝皇帝将“尺八”等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因此,中国千年前的古乐器重现日本并不奇怪。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赵柒斤,原题:失传千年的古乐器 乐曲平静、淡定,既无忽缓忽急节奏,也没跌宕起伏的旋律,只有风吹竹林之声,轻盈而又神秘;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据说如此贴近自然的音乐,就是用我国古代乐器“尺八”吹奏出来的。 据传“尺八”发源于东汉,但《尔雅·释乐》却无记载。最早记载“尺八”为乐器的文字见于《新唐书·列传》卷三十二:“贞观(627—649年)时,祖孝孙增损乐律,与音家王长通、白明达更质难,不能决。太宗诏侍臣举善音者……侍中王珪、魏微盛称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隋唐时为宫廷主要乐器,可独奏、合奏或伴奏。由此可见,它是一种类似于箫或笛的竹制管乐器,因长一尺八寸,故名尺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记录了江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时任徽州市长的卢肇与唐名相姚崇远代子孙姚岩杰还拿“尺八”打趣之事:“会于江亭,时剻希逸在席,子发改令曰:‘目前取一联象(酒令),尾乐器之名。’令主曰:‘遥望渔舟,不盈尺八。’岩杰遽饮酒一器,凭栏呕哕,须臾,即席还肇令曰:‘凭栏一吐,已觉空喉。’”姚岩杰用另一种皇宫乐器“箜篌”对卢肇的“尺八”,让后人看到姚岩杰虽很傲慢但也确才思敏捷。这个故事也说明了晚唐时期,“尺八”这种乐器的确存在且名气很大。 到了宋代,“尺八”物形,说法与唐差异很大。唐人眼里的“尺八”非箫或笛,而宋人则普遍认为“尺八”乃箫、笛等乐器的另一种称呼。北宋真宗年间隐士孙夷中所著《仙隐传》曰:“房介然善吹竹笛,名曰尺八。将死,预将管打破,告诸人曰:‘可以同将就圹(坟墓)’。”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十五接过话茬:“尺八之为乐名,今不复有。”而北宋官至礼部侍郎的福建人陈暘编撰的我国最早一部音乐百科全书《乐书》说得更直接:“箫管(箫、尺八、中管、竖笛)之制,六孔,旁一孔加竹膜焉。足黄钟一均声。或谓之尺八管,或谓之竖笛,或谓之中管。尺八其长数也,后世宫悬用之。”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笛”条谓:“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也。”与“考据严谨、史料翔实”的《容斋随笔》、《梦溪笔谈》并称宋三大笔记的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五“乐”条有关“尺八”的记载,与上述说法完全一致。看来,宋人对“箫、尺八、中管、笛实为一物”的认知很坚定。 果真如此?日本正仓院收藏有区别于箫、笛的“唐尺八”,似乎说明此乐器已失传于宋。这完全有可能,唐末杀人魔王黄巢攻破洛阳、陷长安,皇宫都烧,一件乐器算什么。同时,唐末至宋初,战火纷飞,各路军阀“你方上场我登台”,谁敢担保“尺八”传承人没死于战乱。故而,宋人未见过尺八、听过其音合情合理。至于这件乐器如何传到岛国日本,中日史料均有记载。《中日交通史》作者木官泰彦据史统计,唐朝264年间,日本一共19次向唐派遣使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学音乐的吉备真备和藤原贞敏。吉备等在唐学习17年后回国,唐朝皇帝将“尺八”等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因此,中国千年前的古乐器重现日本并不奇怪。 一件竹制乐器见证了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也提醒了我们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短板还很多。 |
揭秘失传千年的中国古乐器为何能重新现身日本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二战日本女兵的真实模样,不要再被“抗日神剧”给骗了
56岁总统访问日本对17岁少女一见钟情,当即宣布:我一定要娶她
日本投降后,留在东北的10万日本女子去哪了?难怪日本闭口不谈
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没有房子的人,后来怎样了?
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没有房子的人,后来怎样了?
一连长娶了日本女战俘,时隔三十年,自己的孩子继承上亿家产
1981年,江苏姑娘捡到一印章在日本引起轰动,日本人:迷案解开了
日本战败后,把12万的日本女人留在东北,建交后为何却从不提起?
老照片:日本人镜头下的辽宁铁岭,鼓楼高耸,日本孩子飞扬跋扈
日本战败后,七十年代经济由盛转衰,原因究竟是什么?
揭秘日本山口组历代掌门人
日本战犯供述,七三一部队非常变态,很多军医都吓成了疯子
日本出土一枚金印,刻着5个中文,翻译后日本专家:太丢脸了
为什么要研究和了解日本历史?学者这样说……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为何让后人诟病?网友:带走一物,不能原谅
清朝考察团不务正业,出使日本,只知道逛妓院!
日本投降后,他逃进深山29年,杀伤130人,回国后为何拒见天皇?
日本投降后,为冈村宁次进行“无罪辩护”的中国律师,后来怎样?
七名被处以绞刑的日本甲级战犯,临死前遗言是什么?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因为他们转动地球仪,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蒙古人两次东征日本,近现代日本人为何那么喜爱蒙古呢?
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瘟疫:一次死亡10万人,日本如何度过劫难的?
中国和日本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交往的?
19岁日本女孩离核弹爆心仅260米,为何能毫发无伤?你看她躲在哪
战后的日本经济:追赶型增长的发展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