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1923年地震,中國救援队的良好作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京报网—北京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5 15:01:20 文章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中国赴日救护队说少做多(图)

  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44秒,从相模湾浅海底掀起的一场大地震袭击了日本关东一带并殃及全国。

 

中国赴日救护队说少做多(图)

 中国红十字会赴日救护队出发时合影

汶川特大地震,中国人民第一次迎来了日本专业救援队,这也让我们回忆起八十五年前关东大地震中国赴日救护队的身影。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44秒,从相模湾浅海底掀起的一场大地震袭击了日本关东一带并殃及全国,地动山摇引发了火灾、海啸和泥石流,把东京、横滨变成了一片火海,震灾祸及东京、神奈川、千叶、埼玉、静冈、山梨、茨城,灾民达340多万,史称“毁灭1府6县的关东大震灾”,震级当时定为7.9级。

世界最大火灾的地震

银座四丁目位于东京城最繁华的市中心,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原来楼房林立的街道已不复存在,倒塌的房屋化为了废墟,没有倒塌的楼房千疮百孔摇摇欲坠,街道上空的电线乱七八糟。路面上的电车轨道依稀可见,但行驶的有轨电车变成了一堆废铁,已经看不出一点原来的影子了。这不像震动的机械性破坏,更像是大火燃烧后的惨状。

据说发生地震当天,突然间从空中、地底传来人世间未听过的令人心悸的“嘎嘎嘎”声响,紧接着大地上下抖动左右摇晃,发狂似地把人们掀翻并抛向空中,把一排排房屋摇晃震破,墙倒顶塌……地震形成的海啸掀起了滔天巨浪,以每小时750公里的速度摧毁了东京、横滨和横须贺的所有港湾、码头。山区塌方汇成泥石流,冲向铁路埋葬了行驶的火车。

当时正值中午,家家户户都在做饭用餐炉火正旺。剧烈的震动震破了许多地方的煤气管道,气体四溢遇火即燃,很快燃着了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同时爆发的多处火焰把城市变成了一片火海,人们只好逃向水边、海滩,可是又躲不过海边的油库爆炸,水面的石油被引燃,就算插上翅膀也飞不出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山。关东1府6县瞬间被变成了人间地狱,东京城85%的房屋毁于一旦,横滨96%的房屋被变成废墟,死亡和失踪者超过14万人,负伤者超过20万人,其中许多人是被大火烧死烧伤,“关东大震灾”后来被列为“世界最大火灾的地震”。

中国救护队甚为谦虚

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为“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于清光绪三十年正月二十四日(1904年3月10日),发端于救济日俄战争中受难的中国军民,在日俄战争后改称“大清红十字会”,在辛亥革命后改名“中国红十字会”,于1919年7月8日正式加入国际红十字会协会,一直以救护自然灾害、救援战争难民、赈灾救灾为己任。1906年美国旧金山强烈地震时,就曾第一次向海外救助白银2万两。在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时,当即组织赴日救护队,由理事长庄得之和医务长牛惠霖率领,从上海驰往日本协助日本赤十字社展开救护和治疗工作,还赠送了日本赤十字社药品和现金,开创了中国向海外派遣援助救护队的先河。

中国赴日救护队一个多月后回国,队中的曾德光记述了“上海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拯灾东渡记”:“夫世之谓灾祸者,莫不曰兵灾天灾也,兵灾者……然此次日本之灾……全国之生命财产损死于地震之中,几乎有三分之一,其灾民之扶老携幼,惨号奔泣,死尸之血肉横野,骨肉粉碎,地震之凶烈,实为空前极惨极恶之大天灾耳……东西各国,同生救灾拯祸之善德,或助以金钱,或送以粮食……吾上海中国红十字会,以仁道为宗旨,抱救护为目的,见西元九月三日之报端,满载日本震灾惨状活显,顿动恻隐之心,会议拯救之举,就于八号由牛庄二君卒领男女护士调查员等三十余人,乘亚细亚皇后号赴日,十号抵长崎。”

中国红十字会是在震后3天看到关东大地震的新闻报道的,他们立即决定向日本派遣救护队,只准备了几天,中国救护队一行30余人便于9月8日从上海乘船出发,于10日抵达长崎,“十一号,抵神户”,“十二号抵东京”,“上岸,见屋宇全无,地方扰乱,只见帐篷满布……霎时,忽有地震一二分钟之久。吾等遍观城市之损失,几乎三分之二,其所存者,不过民间小屋耳,是日吾等即往一将倒未倒之大教堂内,有日本难民数十……吾等四人即由日本赤十字社病院请往相助……是院共有男女病人千余人……吾等做一部分之外科,室内有病者五十人,均属火伤及骨折之类。”

可惜曾德光的文字甚为谦虚,对自己救护队的工作自夸很少,对日本人的坚强精神和护士工作的神圣感慨甚多,倒也显示了中国人的风度、国格以及对日本国家、人民的尊重。

牛惠霖误把陈赓当强盗

如今欣赏这帧“日本大地震后由上海出发之中国红十字会赴日救护队”老照片,坐在中间的两位是领队庄得之和牛惠霖,即是曾德光文章中的“牛庄二君”。前者是上海金融实业家、时任中国红十字会理事长,后者是上海著名的传奇医生,两人后来都获得了“日本赤十字会纪念勋章”。网上有过一幅与此相同的照片,却记为“中国红十字会赴日救护队返国时东京赤十字社欢送摄影”,只是图像不太清楚。一者出发?一者返国?何以正确?因为本文这幅图像更为清晰,所以照片应当更老,当以这幅“出发”为准。

追寻牛惠霖的足迹,1910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获皇家内科医师学会开业证书,1919年回国后历任上海红十字会总医院(现华山医院)院长、上海时疫医院(现红光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及上海分会会长等职。牛惠霖有弟弟牛惠生,圣约翰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1915年回国,1916年再度赴美从医,1918年回国主持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920年回沪开业,历任上海红十字会总医院院长、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华医学会会长及中华外科学会会长等职,北伐时还曾任国民革命军军医总监。

牛氏兄弟,据说还是宋庆龄的表兄弟,他们在1928年一起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骨科医院——“霖生医院”,恰好在最近上映的电视剧《陈赓大将》中能看到他们的形象,真实的故事是:陈赓将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在起义军撤向广东潮汕的行军途中遭到敌军的堵截,战斗中陈赓左腿两处中弹负了重伤,历尽千辛万苦才从汕头经香港转到上海,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住进了牛惠霖、牛惠生兄弟开办的骨科医院。

牛氏兄弟医术高超,许多要人阔佬都进出他们的医院。无论国共两党的哪位人士到这里来,都是他们眼里的病人。不过,牛惠霖一看到陈赓的刀伤开头还有点瞧不起,以为是强盗歹人作恶时候受的伤,所以不大乐意用心医治。陈赓见没有办法消除牛大夫的猜疑,又看到他比较正直忠厚,便想不如实话实说,大胆地告诉了自己受伤的真实情况。牛惠霖得到陈赓的信任,又得知是在南昌起义战斗中受伤,深受感动非常钦佩,立即改变了态度,非常认真细致地医疗,不但救了陈赓一命,还千方百计保住了面临截肢的伤腿,成了陈赓的救命恩人、亲密的朋友。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