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明治维新之前的欧化启蒙“兰学”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5 19:53:06 文章录入:贯通编辑A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A

 

 从学习医学到批评锁国


  出于对荷兰人所带来的科技的向往,一些日本人开始试图了解荷兰,以及他们所带来的学问,终于在18世纪后半期,“兰学”出现了,所谓兰学就是荷兰学,因为日本人常称荷兰人为“阿兰陀”或者“红毛鬼”,所以兰学又被叫做“阿兰托流”或者“红毛流”。


  兰学最初是从学习荷兰医学开始的。1771年,江户的一个名叫杉田玄白的穷医生,托人弄到一本荷兰医书,杉田读得一知半解,好在书中有大量插图,杉田对这些图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人体解剖图,当时日本的医学受中医影响,对于人体内部构造多不清楚。恰好这时有犯人死去,一些受西医影响的医生就在当地进行一场尸体解剖,杉田也去参加了,还特地带上书准备印证一下。当尸体解剖开始的时候,杉田惊讶地发现,从尸体中取出的脏器相互位置和大小比例都与书上的一模一样。杉田震惊了,于是决意翻译此书。3年之后,经过11次修改,名叫《解体新书》的译著终于完成,这是日本医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也被当作日本兰学确立的标志。


  在科技的学习以外,一些兰学家组织“蛮社”等学术社团,不仅探讨科技,而且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思考,一些人开始对当时主流的朱子学提出批评,也有人开始批评幕府的锁国政策,一些人已经有了初步的富国强兵理念。凡此种种已开明治维新之先声,日本在后来之所以能迅速融入世界,成为强国,兰学功不可没。▲

上一页  [1] [2]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