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古代的“肉食禁令”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凤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4 9:49:48 文章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接着,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来旁证饮食的重要性。

以下介绍的是各时代天皇、武将、一般人(公家、普通武士、僧侣等)平均寿命的差异。(事故及战死者剔除)

天皇 武将一般人

平安前期: 54岁 62岁 61岁

平安中期: 41岁 70岁 57岁

平安后期: 38岁 66岁 64岁

镰仓时代: 44岁 56岁 64岁

可见平安中后期开始,自然死亡的年龄推前,这与当时耻于肉食的风尚脱不了干系。接着介绍各时代男性的身高

绳文时代:159.1cm

古坟时代:163cm

镰仓时代:159cm

室町时代:156.8cm

江戸时代:157.1cm

明治初期:155.3cm

也不难看出身高从古坟时代起,以后逐渐降低,这与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取有着莫大关联,如此,源平两家在食物摄取方面的不同所最终导致其命运的不同。所以,在政治、军事等问题的背景时,联系当时的社会生活实际也不无必要。

在战国时代,由于战争的频繁,饮食也变得以服务武士为先。原先在公卿贵族中是不食用肉类的,肉类食品是没有身份的农民猎人才吃的。渐渐的公卿们变得营养不良,而什么都捕食的农夫或猎人就显得健康多了。

打仗的武士们用自己的性命和身份相比,可能觉得是性命和肚子比较重要。而且鹿肉更是美味中的美味,因此就出现了名菜胡椒盐烧鹿肉。不过胡椒盐烧鹿肉不适合作为干粮,而且要做好这道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战场上就有些不合适了。一到打仗时,战士们就会把打仗所需的食物带到战场上去。因为握寿司在短时间内就能吃,而且也很容易能填饱空腹,所以被当成非常重要的粮食。握寿司是一种用米饭包着馅,外面再包一层海带一类东西的团子。虽然很容易能填饱肚子,可是也很容易使武士们口渴,武士们就携带着烤后的味噌块,上战场时只要把它溶于汤后便能饮用。于是在日本料理里面绝对不可或缺的味噌汤就诞生了。就一份味噌汤也能喝的津津有味的武士们来看,挂面就是份奢侈品了。

挂面是室町时代以前从中国传入的,在当时除了酱油、酒之外,像柴鱼、昆布等的调味料也有发明,更增添了汤汁的美味。提到了面条,不能不说说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武田信玄的甲州军队所喜爱的食品就是把像是乌龙面一般的面条和蔬菜一起煮,然后用味噌来调味,这对于要用体力决胜负的军队士兵们是极有营养的。我们不能不考虑一下,当初在川中岛时,武田军撑了那么长的时间会不会就是因为面条的威力。

当时日本的可利用资源很少,农业生产力都是很低的,很多领主之所以不断掠夺其他人领地,其实是为了抢夺其他领地内的资源。至于老百姓,可以说几乎都是吃糠喝稀的多,所以很多百姓都干脆放弃了种地,前去打仗,如果运气好也许还能获得功劳得到赏赐。当时日本全国对于家禽和家畜的饲养并不普遍,很多家禽和家畜也只有大地主家才拥有,一般百姓捕到鱼也不会自己吃,因为他们还要交纳赋税给领主,所以对于鱼这样的荤腥一般卖而不吃。百姓平时大多是吃蔬菜有的甚至就只有喝稀粥。

在寺庙里,无论是本愿寺的一向宗还是旧宗,都是以素食为生。在镰仓时代就开始的用油及味噌做出的油豆腐逐渐的变成了僧侣们的主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用小麦粉制作非常简单,还是僧侣们受到了中国北方风俗习惯的影响,挂面、乌龙面、豆沙包等等用小麦粉所制成的食物都被当成下午茶的点心。

附:促使日本走向近代化的明治维新时,明治天皇才十五岁。而将政权转让给明治天皇的德川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当时才三十岁,在位仅一年。

五年後,混乱的社会逐渐稳定,明治政府才解除持续有一千二百年之久的“肉食禁令”。只是,即使禁令被解除,国民也无法马上习惯吃肉食,於是,明治天皇只得以身作则给国民看。

不过事实上,明治天皇很讨厌吃肉。但是因为得跟西方人接触,又得示范给国民看,才勉强在公众场合吃食肉类。

上一页  [1] [2]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