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1979年1月29日外媒对邓小平访问日本的报道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20 17:27:42 文章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
|
1978年,日本小朋友热烈欢迎邓小平副总理访日。 (资料图片) 1978年10月23日晚,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和夫人三枝在首相官邸举行宴会,欢迎邓小平夫妇。 1978年金秋时节,应日本政府的邀请,邓小平在复出后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访问日本。 邓小平此行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主要领导人对日本的首次访问,也是在中日复交后关系不断发展形势下的访问。顺应时势与民心,继续把中日友好推向新高潮,是邓小平此次访日的主要目的。 日本官方礼仪隆重,民间各界也专门成立了联合欢迎执行委员会。日本政府派出外务省亚洲局长中江要介担任“接伴员”(陪同人员)全程陪同邓小平一行。中江要介后来担任了日本驻中国大使,退职后担任日中关系史学会会长。 访问期间,邓小平同福田首相就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进行了深入的会谈;会见了裕仁天皇并参加了宫中午宴,拜会了参、众两院议长;与各党派负责人进行了友好接触、交谈;出席了日中友好团体的联合欢迎宴会以及经济界的联合宴请;探望与拜会了经贸、文化、艺术界以及许许多多的知名人士和新老朋友;出席了日本记者俱乐部联合举办的记者招待会,回答了各国记者关心的问题。 日本各大媒体对邓的访问活动作了大量报道。东京六大报纸分别发表社论、评论,有的还出了特刊,电视台从早到晚安排特别节目。据不完全统计,欢迎邓小平的仪式和互换批准书的播放,每天多达2300万人收看,收视率比平时增加了10倍。出席联合招待会的各界人士逾千人,日本内阁21名成员有14人出席了答谢宴会。日本新闻媒体说:“邓的访问使日中友好深入到每一个家庭,迎来了中日新时代的黎明。”说邓小平在日本掀起了“邓旋风”、“邓热潮”。 访问期间,除了会谈会见之外,邓小平还参观了日本的现代企业和高科技设施,与企业负责人和资深经济界人士、技术管理人员接触交谈。邓小平参观了三家日本企业的工厂,其中有日产汽车公司的座间工厂、新日铁公司的君津工厂、松下电器公司的茨木工厂。在视察座间工厂时,邓小平一行乘坐电动汽车,参观了第三车体车间和第二装配车间,对于自动化程度先进的机器人焊接生产线表现出浓厚兴趣。他说:“来到这里,我明白了什么是现代化、近代化。感谢工业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产业界对我们的协助。”邓小平与陪同参观的松下总裁松下幸之助进行了深入交谈,还直接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交谈。在前往京都访问时邓小平还专门乘坐了新干线列车。在飞速的列车上,陪同人员问邓小平的感受,他爽快地回答说:速度快,满舒适,干什么事都要有速度哟! 访问期间,邓小平在回答日本记者有关中国现代化问题时,又让人们充分领略了他的坦率、务实和开放的风格。他说: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我们要向一切发达国家请教,向第三世界穷朋友中的好经验请教。世界在突飞猛进地发展,要达到日本、欧美现在的水平就很不容易,达到22年后本世纪末的水平就更难。我们清醒地估计了困难,但是树立了雄心壮志,一定要实现现代化。这就要有正确的政策,就是要善于学习,要以现在国际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首先承认我们的落后,老老实实承认落后,就有希望,再就是善于学习。本着这样的态度、政策、方针,我们是大有希望的。 (资料图片)1978年10月23日,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欢迎邓小平到访 20多年后,中江要介先生回忆起邓小平访日的几个细节还深为感动:10月28日,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在奈良饭店用午餐时,宴会厅隔壁正在举行的婚礼吸引了他。邓小平高兴地走到婚礼现场,向新婚夫妇祝福。邓小平与这对新人握手的场面被一位青年拍了下来,照片以“意外的祝福”为题刊发在次日的《读卖新闻》上,一时被传为中日友好的佳话;另一件事是中江在陪同途中问邓小平对日本的什么感兴趣,邓小平回答说中国老百姓冬天使用煤球,时常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情,他想知道日本有没有不产生一氧化碳的煤球。中江要介说,邓先生时刻不忘中国百姓疾苦的心情真是让人感动。他回忆说,邓小平在访问中总是边参观,边对比,了解哪些是中国应该学习的,哪些应作为教训汲取。在从东京到京都的“光号”新干线列车上,他问邓小平:“现在时速是240公里,您感觉如何?”邓小平听后微微一笑:“这对于中国太快了。”接着说:“我们现在很需要跑。”中江说,现在回忆起来,觉得邓小平的话意味深长,既表达了“要让国家迅速发展”的迫切心情,也指出了办什么事也不能过于着急,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不能照搬的道理。 东瀛归来不久的1978年12月16日,中美建交。这是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在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大街,有人高高托着收音机,和周围簇拥着的一大群过往行人一起收听中美建交的新闻。在人民日报社门前,索取《号外》的人把大门堵得水泄不通。在天安门的金水桥畔,等着发放《号外》的人排成了几条长龙。1978年的中国,人们太想知道来自外面世界吹来的风声了。 时任中国驻美国办事处主任的柴泽民回忆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时说:“尼克松访问中国,打开了中美关系之门,但是没有实现建交。尼克松在1972年看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时候就讲,在我任第二届总统期间,我一定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由于‘水门事件’,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此后他的继任者福特总统就职,他在1975年12月访问中国,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他也讲,在我第二届总统当选之后,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果他在竞选中失败了。所以,卡特总统一就任,他就提出来,要在第一任,也就是四年之内,完成中美关系正常化。”三任美国总统的愿望终于实现。 邓小平的照片登上了1979年第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他被这家在世界上有着广泛影响的媒体评为1978年年度人物。在序言中,杂志撰稿人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弘、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该杂志这样形容中美关系正常化: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的时间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如同让航空母舰在一角钱硬币上转圈。杂志列举了1978年的一些引人注目的事件,如波兰的大主教卡罗尔·沃伊蒂瓦荣登教皇宝座(约翰·保罗二世);加利福尼亚退休的实业家霍华德·加尔维斯提出“第十三号减税倡议”;狂热的巫术预言家吉姆·琼斯对自己的信徒们导演了一场使913人丧生的灭绝人性的屠杀及自杀“白夜”等等,“然而,以上这一切,较之于中国决定加入世界大舞台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 1979年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邓小平启程访美。这次前后共7天的访问成为中国改革年代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事件。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生前曾经打算亲自前往华盛顿拜访美国总统,还曾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表示愿意作为一个旅游者去密西西比河游泳。但限于新中国长期被西方世界孤立起来的局面,毛泽东没能等到这一天的到来。 1979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一次奏响在白宫南草坪上空。邓小平访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首次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美国政府对此极为重视,虽然邓小平的职务只是国务院副总理,却受到了国家元首规格的接待。卡特总统设国宴欢迎。在林肯中心,专门举行了欢迎邓小平的演出。 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第一次复出时,曾代表中国赴美参加过联合国大会。他那潇洒自如的风度,大胆而幽默的谈笑,给西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小平旋风”再次在美国刮起。在参观休斯敦和约翰逊宇航中心以及回答美国报纸主编们的提问时,邓小平多次表示,美国很多东西是中国可以学习的。这种态度深得美国媒体称道,使美国人对中国的领导者有了一个全新的感觉。 卡特总统在1月29日(美国时间)的日记里写道:“在肯尼迪中心看了一场精彩又轻松的演出。表演结束后,邓和我还有他的夫人卓琳女士、罗莎琳和艾米一起走上舞台同演员见面。当邓拥抱美国小演员,特别是在拥抱唱了一支中国歌曲的孩子们时,流露出真挚的情感,确实是全场轰动。他亲吻了许多孩子,后来报纸上说许多观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卡特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邓那天晚上成了艾米和其他儿童最喜欢的人,都愿意同他挨在一起,而且看来这种感情是他们双方的。” 一直强烈反对同中国建交的参议员拉克索尔特在看了这场演出后说:“我们被他们打败了,谁也没法对唱中国歌的孩子们投反对票。”他还说,“邓和他的夫人看来真的热爱人民,他确实令在场的观众和电视观众倾倒。” 邓小平与卡特最后一次会谈时,双方签署了领事馆、贸易、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等协议。签字仪式完成时,有人问邓小平:“我们当初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时,你在国内有没有遇到在政治上反对你的人?”邓小平回答说:“有!”这个回答大出提问者的意料。卡特回忆说:“这一时刻,人人都屏息听他怎么说。”邓小平停了一会之后说:“在中国的一个省遇到了激烈的反对,那就是台湾。” 邓小平访问日、美对国内的影响更为巨大而深远。虽然这两次出访的电视新闻在国内播放时,也曾被一些人指责为“崇洋媚外”,但是,对更多的人来说,却无异于一次开放观念的普及教育。他在日本工人家庭里称赞人家富裕的生活,对丰田公司和松下公司的现代技术发出赞美,在亚特兰大兴致勃勃地参观福特汽车公司的装配厂,在西雅图坐进波音公司的地面模拟驾驶舱观看模拟飞机着陆过程,在得克萨斯和夫人卓琳高兴地戴上牛仔帽观看斗牛表演……这一切都使中国的电视观众感到耳目一新,造成很大的心灵冲击。中国人随着邓小平出访的电视镜头开始了解世界,上至高层下至国人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了我们封闭得太久了。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