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谈丰臣秀吉的扩张政策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维基百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21 14:40:0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丰臣秀吉(1536-1598)虽然出身低微,但是野心却是出奇的大。早在1578年,他就说过:“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夙志。”只是由于国内的战争,使他未能顾及而已。1589年,丰臣秀吉要朝鲜国王以臣子礼节朝觐日本。但是朝鲜使节并不理会丰臣秀吉的无理要求,于是,1591年,丰臣秀吉把关白一职让位给养子丰臣秀次,自己称“太阁”。设立大本营于九州的名古屋,准备远征朝鲜。1592年3月,丰臣秀吉正式发布出征朝鲜的命令。他派宇喜多秀为总司令,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调集16万陆军渡海,另派9000名水军进攻沿海各地。他自任统率,坐镇名古屋。4月,日军的釜山登陆,点燃侵朝战争的战火。 由于日军在长期的内战中积累了一定的作战经验,所以一路上攻势凌厉。4月13日,釜山陷落。4月29日,朝鲜国王、王妃、王子弃城而逃,5月3日,日军占领京城(汉城)。6月16日,平壤即告失守,日军一直挺进到鸭绿江南岸。丰臣秀吉得意忘形地打算,他亲自渡海留驻宁波府,进而占领印度,攻占北京,然后迁都北京。他还打算叫他的养子做北京的关白,把北京附近的十个县作为天皇的领地。 但是,在朝鲜军民的奋力抗击下,以及中国明朝政府的大力援助下,日军在朝鲜遇到了顽强的抵抗。日、朝之间的攻防战呈现难解分的胶着状态。而且由于日军的战线过长,补给跟不上去,丰臣秀吉的美梦最终成为一枕黄粱而已。1593年4月,战事结束,日本人收买了明朝的主和派官员沈惟敬,达成停战协定。历史上称这场战争为“文禄之役”。 日本人在谈判中向中、朝方面提出苛刻的条件,诸如要明朝皇帝把女儿嫁给日本天皇,恢复中日勘合贸易,要明朝将四个道的国土划给朝鲜,朝鲜王子和大臣到日本为人质,朝鲜需发誓永不反日等等。明朝的和谈使为嘉兴人沈惟敬,沈本是市井无赖,靠着能言善辩谋得官职,所以在谈判中一味大言欺骗。日方代表小西行长出身商人家庭,精于商业诈术,于是二人尔虞我诈,演出一场外交闹剧。两人不但互相欺骗,对本国政府也隐瞒真相,沈对朝廷说,日本同意称臣撤军,以求封贡;小西行长向丰臣秀吉报告说,明朝愿意遣使谢罪求和。之后,双方军队后撤,脱离战争状态。1595年初,小西行长的亲信小西飞持伪造的丰臣秀吉“降表”到达北京。蒙在鼓里的万历皇帝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同时遣使赴日。明使杨方亨抵达日本,于1596年9月举行册封仪式。丰臣秀吉这才发现,议和并非如他所想象的那样,明朝不是卑辞求和,自己所得不过是一纸空文。在明朝特使宣读诏书时,恼羞成怒的丰臣秀吉把诏书摔在地上,轰走中、朝的专使。 1597年1月,丰臣秀吉又调集14万军队,第二次侵入朝鲜。在中、朝军民的联合抵抗下,日军没有取得大的进展,只是占领了沿海的几个据点。明朝的将领杨镐寄书给丰臣秀吉,连损带骂地写道:“你都六十多岁了,还能有几年好活?你的儿子还不到十岁,将来靠谁呢?听说,日本各地酋长都等着钻你的空子,好来报复你。我看你不如息兵散众的好,否则,悍将拥兵在外,一旦你们国内有个风吹草动,你的手下岂能久居人下,将来又岂能居于你儿子之下?以形势、情理来说,你还是罢兵回国,与朝鲜和好吧!” 杨镐还真的有几分眼光。日本国内并不支持丰臣秀吉的侵朝战争,农民抗租,军队哗变,使得丰臣秀吉忧愤成疾。1598年8月5日,63岁的丰臣秀吉死去。死前,他把5岁的儿子丰臣秀赖交托给心腹大臣五大老,希望他们辅佐幼子继位,并吟咏了一首哀伤的和歌: “吉似朝霞降人世,来去匆匆瞬即逝。大阪巍巍气势盛,亦如梦中虚幻姿。”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就这样,这位日本早年的侵略者带着无穷的遗憾死去了。当年年底,日军全部撤出朝鲜,这就是第二次侵朝的“庆长之役”。 丰臣秀吉的侵朝战争虽然失败,但是给朝鲜带来巨大的损害,其影响一直持续很长时间。同时这次战争也耗尽了中国的国力,加速了明朝的崩溃。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