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日本基督教思想家和研究圣经的学者——内村鉴三
|
作者:王述坤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23 12:57:2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内村鉴三(1861-1930)是一位基督教思想家和研究圣经的学者。他的特点是反战、反强权,坚决不低头。尽管日本官方和右翼不愿提到他的名字,但民间、特别是基督教界,研究他和他的思想的学者不少。 内村鉴三生于江户的小石川,父亲是高崎藩的一位藩士。他从东京英语学校学习三年英语后,考入了札幌农学校,和新渡户稻造一起都是该校的第二届学生。前两届学生都被强制性地信了基督教。对于逼迫他签字信教的上级生,他不无反感,然而,信了基督教,见到神社也不必低头了,对此,内村鉴三感到高兴。说明他从小对神道就有抵触情绪。1881年内村鉴三从札幌农学校毕业,任北海道开拓使,同时,在札幌创立了基督教会。1884年内村鉴三自费留美,插班进了阿马斯特大学,毕业后到哈特福特神学校继续学习,1888年回日本。归国后,内村鉴三先后在新泻北越学馆、东洋英和学校和水产传习所教书;1890年他到东京大学的预备校“一高”任“嘱托教员”。就是在这所学校,内村鉴三闹出了史上留名的“内村鉴三不敬事件”,受到全国天皇主义者们的口诛笔伐。其后,他不得不辗转在泰西学馆、熊本英语学校、名古屋英和学校任教,但在穷愁潦倒中他坚决不向强权低头。 内村鉴三一生有三件事情值得一提。第一件就是前述的“不敬事件”。1890年10月,天皇发布了国家主义色彩浓重的《教育敕语》。刚刚进入“一高”不久的内村鉴三赶上了开学典礼。礼堂中央摆着明治天皇的“御真影”以及天皇亲笔签名的《教育敕语》。参加开学典礼的师生一律要对照片和《教育敕语》行“最敬礼”。但轮到内村鉴三,他只是行了个一般的礼,而没有行“最敬礼”。这下子可不得了了:当时的报纸、杂志大大地炒作“内村鉴三不敬事件”“一高不敬事件”。据统计,当时对此事件的报道、评论达143篇,发表的报纸达56种之多,几乎众口一词,全是“国贼”“不忠之臣”“外国教会的奴隶”之类的污蔑之词。更有甚者,有的愚忠思想严重的学生竟然在信封里装进剃刀,写道“不敬之徒,剖腹去吧!”。于是,内村鉴三被迫辞职,卧病在床。而负责看护他的夫人身心俱损,不幸夭亡了。有个名叫井上哲次郎的国家主义者,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他在《大日本教育会杂志》上发表“关于教育与宗教”,就内村鉴三不敬事件,竟然提出“基督教违反《教育敕语》”,是个“与日本国体不相容的宗教”,于是,这成了教育与宗教冲突论争的导火索。然而,三个月后,内村鉴三出版了一本《基督信徒的慰藉》,他尽管孤立,但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 内村鉴三的第二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对明治政府发动的战争态度上的转变。1903年秋,日本对俄开战论甚嚣尘上,内村鉴三为《万朝报》撰写反战文章。然而,该报社长黑岩泪香也发表支持对俄开战的社论。于是,内村毅然宣布退出该报,该报头版头条刊出内村的辞职信。这表明了他一经发现真理,就不顾一切去维护真理的正直态度和做人方针。1895年之前,内村鉴三对亚洲的认识,与福泽谕吉等知识分子基本相同。他们相信维新后的日本是“文明”的,而中国等亚洲国家则是“野蛮”的。所以日本对亚洲国家的战争,是“文明教化野蛮”的行为。十年前他曾认为清朝阻止朝鲜对外开放,阻碍其近代化进程,而且清朝还“侮辱帮助朝鲜进步的日本”。所以内村鉴三认为对中国的战争就是对中国抗议的“义战”。但甲午战后,日本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白银、割取了大量中国领土。这些事实将内村鉴三的“义战”看法击得粉碎,他悟出了该战争不过是美其名曰“帮助邻国进步”的强盗打劫。因此战后他称甲午战争为“欲战”——为了国家私欲的战争。他认为,日本的行为加剧了西方国家瓜分中国的进程。 从甲午战争至日俄战争,内村鉴三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甲午战后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无一不和那场战争有关联,他看到了从中国攫取了大量赔款后日本整个社会的堕落。故而,日俄战争前夕,内村鉴三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条件,不惜一切代价拼死反战。他认为,对战争的态度是真假知识分子的试金石。日俄战前,日本举国上下掀起了战争狂潮,那些自称“社会改良主义者”也罢,一些号称虔诚的基督教领袖也罢,都纷纷卷入战争,成为日俄战争的后方支持者。而内村鉴三则冷嘲热讽地批判“慈善家的主战主义”者们,挖苦他们“不允许奸淫,但允许流血;怜悯孤儿,但却允许制造数万孤儿”。 1894年日本和中国打响甲午战争后,与政府严重对立的国会和政党,在开战后竟然通过了巨额预算,作出了支持战争的决议。在20世纪30年代后的对外侵略中,日本再度出现了支持侵略扩张的局面,而敢于真实客观报道前线日军暴行的新闻记者微乎其微。正因为这样,在全国一种声音中敢于发出不同声音的理性人物才更加可贵。为什么在日本这个国家,很容易形成全国一种声音?是因为对不同声音的镇压太残酷了。内村鉴三和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等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反对战争。但幸德秋水在“大逆事件”中被处死;内村鉴三则被称为“国贼”,在孤立和穷愁潦倒中患病死去;而其后国会里反对侵略中国的唯一议员山本宣治,仅仅因为出任“对支非干涉同盟”(即“反对侵略中国同盟”的意思)访华团团长,就被京都大学和同志社大学除名,并在国会上发表谴责政府的发言当晚就被右翼分子刺死。可见,在日本这个国家中,发出不同声音需要多大的勇气!内村鉴三不怕孤立,反战到底的意义就在于,他超越了近代国家,以基督教的精神批判近代日本。内村鉴三对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这些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的批判,是日本正直知识分子的理性表现。 像内村鉴三这样的理性知识分子,虽然没能阻止住日本的侵略战争,但是他们的斗争无疑是日本思想宝库、文化宝库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