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狩猎、产铁的虾夷 如上所述,虾夷族不管在历史、地理、或人种方面,都很难界定它的存在。他们的习俗、文化也非固定的模式。当我们探讨虾夷族的生活时,必须注意到,他们既有北方文化的要素,又含有西方(大和)文化的要素。 在日本的史书中,曾记载在元庆之乱(八七八)时,有一个名叫小野春风的人,因通晓夷语,所以能和夷军的俘虏沟通。从此可见,至少虾夷族中,有一部分的人不懂日语。但是否所有的虾夷族都不懂日语,那就不得而知了。 昭和三十三年(1958),在青森县南津郡的垂柳遗迹,发现二00粒炭化米,及残留稻谷痕迹的弥生式陶器。由这次的发现可知,距今二000年以前,在日本的北东北部,已经开始稻作。 但是到了四、五世纪时,由于气候变冷,岩手县北上川流域以北都无法从事稻作,到了七、八世纪才可以再开始稻作。 虾夷族长久以来,一直被视为狩猎民族,其实他们也从事农耕。虽然至今仍然尚未发现人口密度较高的虾夷族定居部落,但我们可以推测,他们有某种程度的定居,人口密度不高,以狩猎、采集、渔捞、稻作为生活手段。 六五八年,阿倍比罗夫率一八0艘船远征东北时,有一个叫恩荷的人来投降。他说:「虽然我们持有弓箭,但我们并非用来战斗的,而是用来捕兽的。现在我们不会再和你们作对,但是万一你们破坏和约,秋田的浦神一定不会饶了你们。」 由此可见,虾夷族在东北各地都形成部族社会,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尊崇超能力的神。 当大和朝廷势力渐渐北上,在岩手县的各郡内建立了日本神社,并且在北方的净法寺町建造了天台寺。这天台寺据说建于七二八年。换言之,八世纪以前,虾夷族并没有信奉佛教。然而当时大和朝廷的教化并没渗透到净法寺町一带,所以天台寺的实际创建年代,应该在九00年至一000年左右。一般推测,天台寺的创建人,大概是有「最后的虾夷」之称的地方豪族安倍氏。 日本的律令国家,于统治地区实行租庸调法。一开始,虾夷并不需要负担租庸调税赋,反而从大和王朝拿取俸禄。然而,等到虾夷开始从事稻作农耕,同时大和朝廷也知道虾夷之地藏有丰富的金与铁时,就开始讨伐虾夷。 不过,大和朝廷的征服虾夷,并不是以武力为重心,而是配合交易与怀柔政策交互利用。东北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以产铁出名。日本的武士刀,据说也是发源于岩手县一关市的「舞草刀」。所以当大和朝廷的军队和虾夷军战斗时,其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 在历史中消失的土蜘蛛与国栖族 土蜘蛛狩猎于荒山,国栖祭拜地方神 在日本的古代文献里,可以看到被称为「土蜘蛛」或「国栖」的蛮族。其实国栖就是土蜘蛛。他们有时也被称为「八掬胫」,或「山之佐伯」、「野之佐伯」。 土蜘蛛之名,来自于像蜘蛛般手长脚长的意思。而八掬胫就是脚很粗大的意思。山之佐伯或野之佐伯,都指在荒山野外大声喊叫的人。总之,这些称呼都是对在荒山野外过原始生活人的轻蔑称呼。 「国栖」一词就多少有点不同。它是指祭拜国神(地方神)的人。换言之,相对于祭拜天神(天照大神等)的朝廷皇室与豪族,祭拜国神的民族地位就低了一等。 住在奈良吉野的国栖,每当王室举行大尝祭时,他们都要提供贡物,并演奏歌笛。他们起先和皇室作对,但后来归顺皇室,成为皇室忠实的仆从。所以吉野的国栖并没有被蔑称为蜘蛛。 后来参与大尝祭的国栖,其实是由住在吉野的普通农民去扮演的。 「日本书纪」及其它的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土蜘蛛或国栖,都是年代久远的往事。奈良时代以后,土蜘蛛再也没有出现在日本历史的舞台。 大和朝廷开始征服全国的时期,约是三世纪后半到四世纪。这时期,占领各地的小首长不断出现,但是,在深山等偏远地区,仍然有人过着狩猎或渔捞的生活。 他们仍过着绳文时代的生活,维持绳文时代的信仰。然而,随着朝廷统治范围的扩大,这些人也都变成了农耕民族。目前有关土蜘蛛的叙述,是大和王朝的人,凭着和这些过着绳文时代生活的人遭遇时的印象,去编写出来的。像日本古书中出现的神武天皇东征的传说,更是「土蜘蛛」消失二、三百年后,才编写出来的。 因为连当时过着绳文时代生活的人,都忘了他们被称为土蜘蛛时代的情形。因此,有关土蜘蛛的叙述,大都是后世才创造出来的,不可以当作可靠的历史记载。 「常陆国风土记」中消灭穴居人土蜘蛛的记录 有关土蜘蛛的传说,日本全国各地都可见到。这证明了各地的首长都有驯服狩猎民族,使他们变成农耕民族的经验。 奈良时代,编纂了一本「风土记」,专门搜集各地的古代传说。其中的「常陆国风土记」是由当代诗人高桥虫麻吕所撰写的。虫麻吕非常关心各地的风光及当地独特的传说。所以,「常陆国风土记」中关于土蜘蛛的描述,都保存了民间传说的朴素面。 譬如说,有一个传说是这样子的。 「老人说:从前,有一个民族叫国栖,他们又叫土蜘蛛、八掬胫、山之佐伯、野之佐伯。他们掘土居于洞穴。人来则藏入洞穴,人去则复出。他们经常趁农民不注意时,出来偷东西或杀人。这时,有一个叫做黑阪命的人,他想出一个消灭土蜘蛛的方法。他趁土蜘蛛外出的时候,用荆棘将洞口堵住,然后再用骑兵追赶他们。结果土蜘蛛都被荆棘绊倒,最后就被消灭了。」 以现在的观点看来,土蜘蛛决不会靠掠夺农耕民族的财产维生。他们靠狩猎维生,但有时会和农民起纠纷,进而攻击农地。起初,农民并不和他们起很大的冲突。但后来,出现了像黑阪命这样的强大族长,他们认为,唯有消灭土蜘蛛,才会安定农民的生活。 于是,就开始大举讨伐土蜘蛛。大和朝廷从朝鲜半岛运来马匹,而土蜘蛛根本没见过马。结果,他们败给远比自己跑得快的骑兵。 土蜘蛛投降后,族长就命令他们开垦荒地,变成农民。而土蜘蛛从前奔驰的荒山野地,也就变成了农村。 诹访市的手长、足长神社,代表土蜘蛛与民众的亲近 在「肥前国风土记」里,出现一段土蜘蛛帮助天皇祖先的传说:天照大神的孙子琼琼杵尊,为了统治陆地而降临九州岛。可是,当时的九州岛一片黑暗。 这时出现了两个土蜘蛛。他们教琼琼杵尊在四方撒下稻谷。琼琼杵尊照这方法去做,结果天空立刻变亮起来。 在大和朝廷的正史「日本书纪」里,土蜘蛛是个被歧视的民族,但在日本各地,土蜘蛛其实是一个和民众相当亲近的民族。 譬如说,在长野县诹访市里,就有手长神社和脚长神社。那里祭拜的神明,据说是诹访名神的部下,手长、足长两巨人。 在福岛县新地村里,也有尊手长明神。类似这种绳文时代的神明信仰,全日本大概有数百个神社。换言之,被大和朝廷抹杀的土蜘蛛宗教,直到现在,仍绵延不绝。 充满神话色彩的出云国 大和民族神话中的出云国 「古事记」「日本书纪」里的日本体系神话,可以大别为高天原神话、出云神话、日向神话三大体系。其中,高天原神话和日向神话是属于同一系统。其关系如下:高天原神话→天孙降临神话→日向神话→人皇时代。而出云神话是从此体系分支出来,与高天原神话—日向神话系统相对立。 这出云神话体系是这样子的:破坏份子素盏鸣命被逐出高天原→素盏鸣命杀死八头八尾大蛇→在须贺(岛根县大原郡)建造宫殿,并与栉名田姬结婚→第六代孙子大国主命与其兄弟们(八十神)争斗,向素盏鸣命求救→与素盏鸣命之女结婚→大国主命与少名彦那命共同建国→少名彦那命至常世国→大国主命大国主神受到高天原将军的压迫,被迫让国→祭拜出云大神。 战前的历史学者认为,古代的出云地方(岛根县),是日本的先进地带。出云族是先住民族,统一了日本。后来天神(大和族)和出云国争斗,迫使出云国拱手让出统治权。 但上述的出云神话只是日本体系神话的一支,并非依照出云地方的传说所形成的道地出云神话。这道地的出云神话记载于「出云国风土记」中。 古代出云的霸主——意宇、须佐、杵筑 日本历史学者水野佑,从出云神话中整理出古代出云的三大势力。在意宇川流域的意宇地方,起先为出云臣族所占领。可是这东出云的势力并不强。 相对的,占领西出云的杵筑势力是个海洋部落国家,族民以航海、渔捞为生。约于一世纪左右,统一了意宇的出云臣族。 约在同时,第三势力以须佐乡为根据地开始活动。他们有朝鲜半岛的血统,利用当地的铁砂及朝鲜的铁器文化违背景,逐渐强大起来。约于二世纪,他们占据了意宇。 在四世纪初,原大和国家趁初云国内各氏族对立抗争之际,大举西征,终于统一了出云地区。 其实出云民族和大和民族在人种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出云族和日本海沿岸地区的居民一样,在血型的分布上,A型所占比率极高(四二.一六%)。而朝鲜半岛的东南部(新罗)居民,A型占四二.八0%。这种血型的一致性,可以说明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渡海到日本建国的北方通古族——肃慎、靺鞨、狄 日本海岸的独立国「越国」 在山形县的小国町,有一个古志王神社。 古志族是住在中国东北至黑龙江流域沿海州的通古族。在日本古代,他们民族迁徙南下,渡海至北海道治理日本一带。 据说他们雕刻祖先石像,以祭拜祖先。现在古志王神社祭拜的神像,是鎌仓时代一刀雕(留下小刀刻痕的雕法)的古志王像。 古志国是日本飞鸟时代(七世纪初)的国名,又写成越国或高志,到大化革新时,名称统一成越国。越国的位置在今日新潟县至福井县北部。 之后,从山形县、秋田县至青森县的最北端,都称为越国。到了七世纪后半的天武、持统天皇时期,越国三分为越前、越中、越后,此称呼直用到现在。 在越后新潟的新发田市,也有个古志王神社。当地的民间信仰有这样的传说:只要在神社的门缝或裂缝涂上红土,再将红土涂在身体上的话,到了冬天,皮肤就不会冻裂。从此可见,古志王原本是寒地之神。 在「日本书纪」神代的造国神话里,有一个越州的地名。而当时称本州岛为「大日本丰秋津洲」,由此可见日本海沿岸的越国,是独立于大和王权之外的独特地区。 从中国东北迁徙至日本的肃慎 移居越国的通古族,其中心份子当是肃慎。他们本是中亚的游牧民族,后来势力从中国东北延伸至黑龙江流域及沿海州,再迁徙至北海道或日本东北地方的日本海岸。 肃慎这名称,是隋唐时,称呼先秦时期居住于东北地方的民族的总称。日本的史料,也沿用此称呼。「日本书纪」记载阿倍比罗夫曾率水军北上,三次进行「讨虾夷」、「征肃慎」。 在第三次征讨时,于渡岛和肃慎的船只遭遇。肃慎的船只以羽毛插在木头上当作旗帜。比罗夫试图与肃慎交易,于是在海岸堆积丝织品、兵器、铁器等物。结果肃慎方面来了两个老人,他们拿走丝织衣服与麻布。 六六0年,比罗夫又率军船二00艘讨伐肃慎,带回熊两只,熊皮七十张。此外,也有很多从东北地方上京献马的记录。这些马是白色苇毛、白蹄的欧亚大陆产的名马。 除了马匹之外,慎肃还产名叫「独犴」的北方野犬、箭筒、砂金等名产。迁徙至山形县的慎肃人,由于精通采矿、采金技术,逐渐往内陆深入,一度还曾到达茨城县的鹿岛。至今山形县内及鹿岛附近,仍流传着通古族的传说。 从高句丽逃亡至新潟县佐渡的靺鞨人 一进入八世纪,肃慎的子孙——靺鞨族就开始抬头。靺鞨人原本是住在黑龙江流域,为求较温暖之地,于是进入朝鲜半岛的高句丽。那些移居北海道,或日本东北地方的称为肃慎,而移居高句丽的则称为靺鞨。 他们都是通古族。然而由于六六三年,唐朝与新罗的联合军打败了日本与百济的联合军。之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住在高句丽的靺鞨人大都逃往中国东北,建立了渤海国。 渤海国于七二七年为和日本签订通商条约,派遣使者至日,和日本维持约二00年的正式外交关系。 这二00年间,甚多的靺鞨人涌到日本。单单在七四六年一年,就有一千一百多人登陆山形县,归化为日本人。因为山形县、新潟县一带,都是通古族的同胞,所以对他们而言,一定觉得非常有亲近感。 据「续日本纪」记载,在越后(新潟县)有「狄」族或「虾狄」族登场。 狄族不仅活跃于越后,而且深入东北地方。这狄族究竟是什么民族呢?七0九年,虾狄叛乱大和朝廷,所以大和朝廷在山形县设征狄所,藉以调派武器与船只。 由于叛乱不断,大和朝廷一面派持节镇狄将军讨伐,一方面派使者到靺鞨的根据地,也就是中国的东北去交涉。 狄族大概是高句丽被新罗灭亡时,流亡到越后的靺鞨族的一支。他们不断伸张势力,半世纪后,建立流亡国家,拒绝服从中央政权。 渤海国想把版图扩大到日本东北 据「日本书纪」记载,高句丽最初的使者抵达北方日本海岸。其后的高句丽使者,也都是在北日本海岸登陆。渤海自称是高句丽的后裔,渤海使者的登陆地,也都是北日本海岸。 阿衣奴族究竟与肃慎、靺鞨有何种关系?更进一步追问的话,阿衣奴族究竟与大陆的通古族有何关系?这问题至今仍不能回答。不过从体质人类学的观点来看,阿衣奴族是典型的长头形,而通古族却是典型的短头形,所以阿衣奴族不可能起源于通古族。 我们可确定的是,通古族从大陆渡海来到日本的北海道及东北地方,而形成有别于大和政权的「越州」大文化圈。这越州到了七世纪左右,改称为肃慎。 肃慎的后裔靺鞨族继续南下,开始与阿衣奴人混居。当时的虾夷族分为熟虾夷、荒虾夷、津轻虾夷。我们从此推测,他们虽然混居,但也都各有各的地盘。我们也可以推测,通古族雄心万丈,他们想建立一个大肃慎国。日本的肃慎国,其实只是包括中国东北、沿海州之广大版图的大肃慎国的一部分。
上一页 [1] [2]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