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大平正芳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5-22 15:46:5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日本虽然缺乏理性政治家,但绝不是没有。日本战后首相大平正芳(1910-1980),1978年-1979年任首相,就是可以称得上理性政治家的人物。


大平正芳于生于香川县一个普通农家,他自幼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并将这一习惯保持终生。他大学毕业后,即进入大藏省工作15年,42岁当选众院议员,50岁当内阁官房长官,协助首相池田勇人使“所得倍增计划”1960年在国会通过。该计划定在十年内将国民实际所得翻一番,结果七年便得以实现。日本国民生产总值1966年超英国,1967年超过西德、法国,经济规模跃升为世界第二位。大平正芳之所以能独树一帜地在政治、经济领域提出一整套理论,得益于他的对东方古典经典的底蕴厚实,也得益于他对西方经济理论的精深造诣。他的“椭圆哲学”尽管有保守的一面,但其中包含一定辩证法因素,在平衡党派斗争方面颇具实用性,某些时候甚至可以超越意识形态,给日本和邻国带来稳定和实惠。


近年来,中日一些学者在研究大平正芳的政治指导思想。他们认为,大平正芳近40年的政治生涯之所以创下出色的业绩并将诸多影响留于后世,和他的一整套“椭圆哲学”为核心的成熟的主导思想密不可分。这个“椭圆哲学”即是大平正芳的为政之道,是他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基本指针。据资料所示,“椭圆哲学”的概念是1938年1月,大平正芳在横滨税务署署长任上,在训辞中首次提出的。他说:“行政犹如椭圆,有两个中心,使两个中心保持平衡而紧张的状态,便可说是高明的行政……税务工作也是如此。一个中心是课税权,另一个中心是纳税人。在课税问题上,既不能搞权力万能,也不能动辄就向纳税人妥协,而应贯彻不偏向任何一方的中正立场,这才是符合情理的课税方法。”


诠释大平正芳的这个思想,那就是任何事情都有两个中心,只有使两者处于紧张的平衡状态时,事情才能圆滑进行。要想在政策上掌握事物的动向,就应该时刻注意留心保持两者平衡,而不能过于倾向某一方。一句话,“椭圆哲学”的要害就是:任何时候都要使事物的两个处于紧张状态的中心保持平衡。


大平正芳就是用这套哲学处理一系列问题的——在派系问题上,大平正芳认为党与派就像椭圆形的两个焦点,派系作为政党政治生活中的产物,有积极和消极两面作用,其积极作用是可以防止独裁的产生,消极作用是有损害政党整体性的危险。因此,“党和派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经常保持一种紧张的关系”。这种紧张的关系一旦中断……就会出问题。故而,以“宽容与忍耐”出现的大平正芳成了自民党内的“关系协调专家”。


在民主政治问题上,大平正芳将为政者和国民视作民主政治这个椭圆的两个中心。他认为,政治家的使命是为投自己赞成票的国民服务,但大平正芳同时又坚持相信国民的良知而决不无原则取悦于国民。还值得提出的是大平正芳的“战后总决算”理论。他说:“我国现在正迎来可谓战后总决算的转折点。迄今为止,我国一直为追求物质丰富而努力,然而,在我们获得富裕生活后,却未发现真正的幸福和人生乐趣。过去,我们一直毫不迟疑地奔走在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正是由于经济增长过快,才不得不再次追求稳定,其间,我们还不顾一切地试图把经济推向海外,但由于对外扩展过猛,以致遭到外国的嫉妒和抵制。尽管我们一直以对美国协调为基轴,避免参与国际政治,但由于美元体制的削弱,日本又不得不走向艰险的自主外交。我国举国一致专心从事经济复兴,可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增长和跃进,又不能不作为国际成员之一承担起经济国际化的重任。”


由此可以看出,这里有大平正芳对后来被称为“一国繁荣主义”的战后日本国家经营理念的反省。从大平正芳的目光来看,战后的日本,无论是对内单一发展经济,还是对外依赖美国,都是偏颇的,都是椭圆的一个中心。大平正芳认为,战后的日本由于忘记了椭圆的另一个中心而过分冒进,失去了平衡,因此应自我反省。他认为,要通过明确认识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真正的幸福和人生的意义、经济增长与稳定、向外扩展与扩大内需、对美国协调与自主外交、国际社会的局外人和国际社会成员的关系来恢复平衡,便是“战后总决算”的内容。大平正芳就是根据上述认识和反省提出旨在经受转折期考验的具体方针政策的。在外交方面,大平正芳运用他的“椭圆哲学”,积极开展首脑外交,为实现日本国际化而奔走呼号。他反对对美国亦步亦趋,主张日本要在维护日美结盟的基础上,拥有自己的声音。表现在日中关系上,大平正芳认为这也是相互制衡的两个中心,处理好日中关系会对亚洲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将对日本与二战中受害的东南亚国家关系起到示范作用。而表现在日中邦交正常化问题上,当时任外相的大平正芳不顾内外压力,毅然决然与田中角荣首相一起为恢复中日邦交做出了努力。


1979年12月5日,大平正芳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第二天下午,邓小平会见了大平正芳一行。邓小平和这位毕业于日本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摇篮一桥大学、又从事多年经济工作的大平正芳进行了一次谈话。邓小平后来多次提到与大平正芳关于小康目标的这次谈话。1984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是在这次谈话中形成的。”1988年8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竹下登,在谈到小康目标提出的来龙去脉时说:“提到这件事,我怀念大平正芳先生。我们提出在本世纪内翻两番,是在他的启发下确定的。”大平正芳首相在访华半年后的1980年6月12日突然逝世。当邓小平会见日本外相伊东正义时说:“大平正芳先生的去世,使中国失去了一位很好的朋友,对我个人来说,也是失掉了一位很好的朋友,感到非常惋惜。尽管他去世了,中国人民还会记住他的名字。”


大平正芳去世后,大平正芳纪念财团对中国留学人员非常关心,每年都专门为中国留学人员召开联欢会,大平正芳夫人亲自主持,向留学人员赠送礼物。在日本历届首相里,唯独大平正芳的家属和后代对中国留学人员表达了这种深厚感情。


大平正芳留下了丰厚的无形政治遗产,他的业绩对日本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政策,也有过不小的启迪。同时,大平正芳一直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在参观大平正芳纪念馆时,曾深情地引用中国一句古话:“吃水不忘掘井人。”谈及当年大平正芳与田中角荣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日中邦交的正常化。其后大平正芳在首相任上又对推进中日关系的发展做出贡献。王毅大使说:“这34年间,中日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大大发展,这和大平正芳前首相等两国的老政治家在当时的正确决断和宝贵努力是分不开的。”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