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福泽谕吉与“脱亚入欧”的选择

作者:李培林 文章来源:新浪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5 7:02: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据说,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曾派40人的庞大使团到欧美12国考察,亲眼所见那些快捷的蒸汽机的火车、高效率的纺织机械、奇妙的电报电话、无坚不摧的炮船枪弹,让日本考察者“始惊、次醉、终狂”。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使日本人不仅感到日本乃至整个东方在世界上大大地落后了,为了不沦为殖民地,必须全面学习西方,“脱亚入欧”。 这样,19世纪下半叶,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近代思想家,推动和促成了“明治维新”,也奠定了日本实行一个多世纪的“脱亚入欧”国策的思想理论基础。日本的这个转折点,也成为中日后来发展路线的分水岭。

  日本作为孤悬岛国,发展经济的自然资源非常贫乏。日本经济能够迅速崛起,并能获得今日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的骄人成就,这的确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并树立了一个“脱亚入欧”的成功典范。

  “脱亚入欧”,用老百姓的粗话说,就是“傍大款”,所谓富贵有远朋,家寒无近友。日本的成功,使“脱亚入欧”像一个梦想一样充满魔力,成为至今仍在游荡的神灵。

  但是,“脱亚入欧”在日本历史上的成功,并不说明同样的选择就有同样的结果,而且后来的模仿者有可能沦为东施效颦。几乎在日本提出“脱亚入欧”的同时,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在推翻奥斯曼帝国后,也试图使土耳其走出西亚伊斯兰传统的帷幕,不仅建立了一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化国家,更以欧洲为师,全盘向欧洲靠拢。在“脱亚入欧”的道路上,土耳其有些方面比日本走得更彻底,以至于土耳其的足球完全成为一种纯欧化的风格,而让人们忘记它是一个地理上97%的国土属于亚洲的国家。土尔其的“脱亚入欧”路线并未能使其重展当年奥斯曼帝国的雄风,而且在长达40多年加入欧盟的路途上备受煎熬。2002年年底在哥本哈根欧盟高峰会上,终于就土耳其何时加入欧盟的问题作出了新的决定,这决定似乎是一种戏说话语,即只要在2004年12月欧盟进行审议的时候,土耳其能达到欧盟在人权以及民主问题上的标准,那么欧盟就可以和土耳其开始加盟“谈判”。在“只要、那么”之后,还只是开始“谈判”,你说多叫人憋气。土尔其与日本的同途殊归,为“脱亚入欧”的普遍有效性蒙上阴影。

  现在俄罗斯也在试图选择“脱亚入欧”的路线,普京在执政初期奉行“欧亚并重”的外交原则。2000年7月访问中日朝三国时说,俄罗斯既是欧洲国家,也是亚洲国家。但美国“9·11”事件之后,俄国抓住这一契机,在对美欧作出重大让步的前提下,开始了“脱亚入欧”的艰难历程。2001年10月初,他在访德时明确表示:俄罗斯不是“欧亚大国”而是“欧洲大国”。普京说的并不是外交辞令,俄罗斯的确在一步一步地落实它从“欧亚并重”向“脱亚入欧”的转变。虽然俄罗斯民族是白色人种,抽样调查也表明2/3的俄罗斯人都认为俄国是欧洲的组成部分,但从地理上说,俄罗斯国土的亚洲部分占80%以上。俄罗斯新选择的“脱亚入欧”路线能否使其成功崛起,重新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还是未知之数。

  但如今世界经济的格局正在发生转变,一个具有新的经济和战略意义的亚洲正在形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南亚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先是日本的飞速发展,紧接着是“四小龙”的起飞,然后是中国的崛起和印度与越南的快速跟进。在近半个世纪内,全亚洲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60年占世界4%,发展到2000年占世界25%,预测2010年将上升到33%左右。同样,2000年亚洲地区的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也达到了30%,而在1960年,这个数字还不足3%。

  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美国在亚太地区利益的增长,使美国越来越认识到亚太地区对美国的重要战略意义。里根“美国的未来在太平洋”口号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决心重返亚太。美国开始更加强调“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并提出了构筑“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战略构想。日本对“重返亚洲”仍然疑虑重重,不过当2003年中国宣布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10国启动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时,日本终于面对新形势作出选择,快速完成日本和东盟“速配”。

  所谓“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是充满忧患意识的欧美人有些渲染的说法,套用中国时下惯用的语言,说东亚是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倒是比较实事求是的。

上一页  [1] [2]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