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五十五)

作者:杨中美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4 11:36: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随时代潮流而动的梁启超(上)
 
 作者:杨 中美           
 
 仰慕吉田、高杉为人

吉田松阴探索西学而献身的壮烈情操,不仅激励着日本明治维新中叱咤风云的许多志士,也是许多寻求强国真理的中国仁人的光辉榜样。

例如在戊戌变法中一举成名,在中国近代史上演出许多壮烈史剧的梁启超即是其中之一。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亡命日本、在日本逗留期间,曾深入地研究了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认为日本善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技,而开学习西方文明先河的吉田松阴及其学生高杉晋,在促使日本幕府政治向明治维新转型的革命中功莫大焉,因此,梁启超在日本亡命期间用的化名为:吉田晋,由吉田松阴与高杉晋两人姓名合成。


南国英才、变法领袖

一八七三年(清同治十二年),梁启超出身在广东新会县熊子乡的一个士绅家里。其地理正好与近代史两位杰出人物孙中山、康有为各有一百华里。这三位加上严复,可以说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向西方寻求强国真理的先驱人物了。从宿命的观点看,那就是时代的风水轮转之缘了。

梁启超家是地方士绅,是该乡大地主与团练领袖,但“富而不贵”。祖父读书奋斗一生,只中了个秀才,父亲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但梁启超天资聪颖,十一岁就中了秀才,十六岁就考上了举人。主考李瑞棠,十分欣赏梁启超,做主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梁启超,正所谓少年科第,佳人上门,捷报吉音传遍南海各乡。

从常理推断,以梁启超才识、走科举成名,应是探囊取物。但其在十七岁去北京应考之际,得以认识了康有为,便毅然投拜为康有为门人,成为鼓吹变法的最有力的宣传家、组织家。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政府海陆之战俱败,康有为、梁启超便在该年邀集到京赶考的十八省一千八百多名考生向清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三原则的上言书,即为有名的“公车上书”。一八九八年三月,梁启超应康有为之召,参与戊戌变法。

从四月二十三日,有光绪上谕变法,到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废光绪亲政,下令镇压康梁新党长达百日,史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九月二十八日,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弟、康广仁、杨深秀“六君子”走向刑场。梁启超在日本使馆及志士平山周等营救下亡命日本。

凌启超到日本后,写了著名的《去国行》中有:“吁嗟乎!男儿三十无奇功,……幸则为南洲翁。不然高山蒲生象山松荫之间占一席……”词中人名均为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志士,南州翁即西乡隆盛,松阴即吉田松阴。
 
 (本文作者系横浜市立大学讲师)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