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九一八”前的日本:穷到没饭吃

作者:杨永青 文章来源:搜狐历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7 19:57:5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第3页 :关东军发动九一八是顺了日本人的民意


问:所以日本关东军的几个主谋,其实是抓住了当时日本人民的心理、做了顺应日本民心的事情。


答:是的。日本关东军之所以在未和日本政府商量、未征得日本政府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发动“九一八事变”,看似鲁莽,其实关东军的几个参谋(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他们是有底气的,他们的底气就是日本当时的民意,他们是吃准了日本民粹主义的心态,“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所以他们深深知道:放胆去干,日本人民会支持我们。果不其然,“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舆论是一片欢呼雀跃,这个时候,日本政府看到民意起来了,就不敢反对民意了,反而被民意牵着走,我举个事例:“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新上任的首相犬养毅派出密使萱野长知去南京、和中方孔祥熙、居正等人商讨解决东北问题,为什么要派密使呢?因为当时犬养毅作为日本首相,他要顾虑日本的民意,他要顾虑自己的选票,所以和国民政府议和这种事,不敢公开做,只能偷偷摸摸地做。不幸的是,当时犬养毅的电报被日本军部破译了,派密使与中国谈判这件事被日本媒体公诸于众,舆论又是一片哗然谴责之声。可是犬养毅深知:日本军人侵吞东北、破坏国际秩序,这件事是饮鸠止渴,长期以往,迟早会出事,所以他“不思悔改”,仍然暗地里与军部较劲,结果没隔几个月,日本激进军人就失去耐性、将犬养毅刺杀了。刺杀犬养毅这件事在日本发生了“寒蝉效应”,从此以后,日本政治家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要看看日本军阀的脸色。


问:在“九一八事变”之前的几年,中国是不是有抵制日货的情形?


答:1915年“二十一条”事件之后,中国人对日本丧失了基本的信任,从那时候开始,尤其是赤俄扶持国民革命之后,抵制日货的运动就在中国大中城市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使得日本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行销遇到了阻力。这里还有一个被人遗忘的细节:1930年5月6日,中国与日本签署了关税协定,从此以后,中国关税自主。讲到这里,有必要普及一点历史背景知识:从清末开始一直到1930年以前,由于一大堆“不平等条约”的桎梏,中国的关税是不能自主的,外国的商品进入中华民国的市场,中国海关收多少关税?这个不能由中国单方面决定,而是要和列强商量决定,这在当时叫做“协定关税”,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但当时中国的主权就是这样不完整。国民政府成立以来,在革命外交思维的推动下,一直致力于收回关税自主权,一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那么从今往后,美国货也好,日本货也好,你要进入中国市场,那么我中国海关收你多少税,就是我中国单独说了算,毫无疑问,当时中国也是一个贸易保护主义国家,一旦关税自主了,立马加税,加税之后,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就上涨,上涨就滞销,所以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之后,日本产品在中国的销路必然雪上加霜,在大萧条的背景之下,这无疑又是一记重拳。但是从国民政府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爱国的、救国的,收回关税自主权是摆脱半殖民地地位的必经之路。


问:但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关税实际上并不能起到保护本国产业的作用,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制裁。国民政府大幅提高关税的行为是否值得商榷?


答: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我的范畴,我不是经济学家,无法深入评论,但是当时国际上各国普遍存在进口关税,因此对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这个行为,至少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之下,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了,如果说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大家一起取消关税、实行彻底的全球自由贸易,好不好?据我所知,二战之后,人们经过反思之后,普遍认为:大萧条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是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痛定思痛,人们觉得有必要促进自由贸易,于是出现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后来逐渐演变成“世界贸易组织”(WTO),致力于降低和逐步消灭关税、最终实现自由贸易,不少人相信,这是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问: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除了摆脱国民政府革命外交压力、转移日本国内经济危机、与苏联五年计划赛跑这三方面原因之外,是否还有觊觎东北三省自然资源的因素?


答:觊觎东三省资源其实并没有脱离上述三点。东三省资源的动机也是清楚的,在关宽治《满洲事变》里有明确的记载,当时关东军参谋认为: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国防上,日本都需要中国东北(满洲)的煤、铁、油页岩等资源。当时的日本是一个殖民强国,但其国内资源贫乏,于经济,于国防,都存在先天的不足,他们认为:开发满洲,就是解决这个先天矛盾的灵丹妙药,所以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之后,伪满和日本签署了一份《关于确定国防上必需的矿业权协议》,将东三省多处煤、铁、油页岩资源,交给日本开发,日本认为:有了满洲的资源,日后无论和苏联打、还是和美国打,就有底气了。


问:事过多年,我们回头去看,假设日本当年不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会怎么样?


答:1929年华尔街的股灾,推倒了多米诺骨牌,股灾引爆了全球经济危机,市场萎缩,生产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市场基本上对日本产品关闭了大门,日本的经济一落千丈,国民生计凋敝,当时的日本激进军人认为:如果不保住满洲、不开发满洲,那么日本人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国民生活水平的普遍倒退,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日本人要忍受越来越穷的生活,以关东军为代表的日本激进军人认为:绝对不能这样下去,所以他们在满洲(东北)动武了。所以从日本人的角度看来,发动九一八事变,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行为(至少他们自己这样认为)。


问:所以从纯粹读史的角度来看,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有它一定的合理性。


答:正是如此,事情总是有原因的,日本军阀发动侵略,也有其内在驱动力,绝对不是一时兴起,但我们也要注意:合理并不等于合法,合理性指的是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日本军阀发动侵略是大概率事件,合法性则指的是这样做正当不正当?我们都知道,吞并满洲、转移经济危机,这显然是不合法的事情,大萧条在日本的确造成了民生困苦,但是当时的中国人民同样也是困苦,再说当时东北三省是国际公认的中华民国领土,日本军阀武力侵占东三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非法的。


问:似乎东北三省对于中华民国而言,其实也是“外来”的?


答:明朝疆域的确未能覆盖东北三省全境。辛亥革命的时候,革命党打的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光复长城关内明朝十八省疆土,所以当时打出的是“十八星旗”。但是民国成立之后,民国精英们很快就醒悟过来:应该从清政府手中继承满洲、蒙古、新疆、西藏,于是立马改变口号,开始叫“五族共和”,并开始打出五色旗。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中国人不但恢复了明朝的疆土,而且还将满洲、蒙古、新疆、西藏统统收入囊中。所以如果你从一个第三者的视角来看,中华民国其实是为了维护一块外来的领土,而和日本人打了十四年的仗,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代价。所以我们从第三者视角看来,我们会发现这个真理其实在起作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开疆拓土,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汉人国家,主动变身为一个“中华民族”国家,并将历史疆域扩张一倍以上,这样宏伟的事业,想不付出一点代价,其实几乎是不可能的。后来的历史,完全出乎民国建国精英们的意料。但规律其实自始至终存在——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