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据台半世纪,比武力镇压更可怕的是奴化教育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历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5 8:07:5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全文3372字|阅读共需6分钟


从1945年台湾光复到上世纪60年代,在日本聚集了大量“台独”组织和“台独”分子,他们中绝大部分是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培养的忠实为日本效劳的“皇民”,有着极深的“日本情结”。这一时期的“台独”活动也都是以日本为大本营展开进行的。时到今日,日本仍为“台独”分子活跃之地,有人甚至认为,亲日的“台独”分子比亲美的“台独”分子还要多,而这种亲日情结的根源在于日本殖民奴化教育。


1895年,日本通过胁迫中国满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占领了台湾。台湾的占有,使当时急于对外通过和欧美列强修订不平等条约以获得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对内通过制订宪法以保障国民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的明治政府,面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即如何认识台湾的地位,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


显然,日本以往对外关系的原则对台湾是不适用了,因为台湾已不属于“国外”而属于“日本的一部分”。台湾第一任总督田健治郎认为:“台湾乃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当然应属于帝国宪法统治之版图。……因此,台湾的统治方针应以此精神为出发点,作为各项施政建设的依据。我们应教台湾民众,使其成为纯粹的帝国国民,并涵养对朝廷尽忠、对国家尽义务的观念。”


为永久控制台湾,把台湾人“同化”为日本的“忠臣良民”,日本将教育作为殖民统治的重要手段,实行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奴化教育。


学校教育:制造日本“臣民”的场所一


首先,日本注重从法律、制度上完善殖民教育体系。1919年1月台湾总督府发布了《台湾教育令》,以法规的形式规定了台湾教育的宗旨、办学方针、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明确提出台湾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帝国忠良国民,养成台湾人“旧本帝国之德性”。


《教育救语》是日本在台湾各级学校的教育总的指导思想,台湾的中小学学校学生都要学习《教育救语》,体会“皇恩浩荡”,以具备帝国臣民应具有的品性,“我国体具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优点,体会并加以永远保持,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为此,台湾学校要按照《教育救语》的精神设立专门放置“救语”和天皇、皇后“御照”的“奉安殿”、“奉安所”或“奉安室”,学校师生在早晚要向“奉安殿(所、室)”奉拜,在日本的三大节要举行仪式,升日本国旗、唱日本国歌,台湾中小学校设立的“修身课”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忠君爱国”思想灌输。日本要求台湾国民学校学生每天在上课之前,要背诵“我们为大日本帝国之臣民,诚心感谢”之类的语录。


在教育体制上,着手建立奴化教育体制。1919年殖民当局出台所谓“内地延长主义”,又称“同化主义”。为防止中国人接受高等教育,从中等教育开始,就限制中国学生所学专业;高等教育基本上由日本人独占,而且除了医学专门学校及台南高等商业学校外,其他一切高等学校都在日本国内举行考试。


在教育对象上,实行差别教育。在日本据台30年后的1928年,全台中学在校学生共4646人,其中台湾本地学生仅1908人,占全部学生人数的41.1%,在台日本人却多达2738人,占全部学生人数的58.9%。而在1928年时,在台日本人仅占全台人口总数的4.8%。换言之,4.8%的在台日本人却享有58.9%的台湾中学教育资源。此种教育上的歧视,直至日据末期亦然,在日本据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1944年,台湾本地学生占中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亦仅47.7%,在台日本学生比例却高达52%。当时在台日本人仅占台湾当时人口总数的6%。


在教育内容上,以传播殖民主义文化为主,有关中国的历史、思想、文化均在被排挤之列,以从根上切除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并且,日本将日语教育视为同化的根本。日本占领台湾之初就通过“旧语传习所”等机构让台湾人了解日本语来增加“旧本人精神血液”。无论在什么学校,都把日语当作基本语言。



日军竟用这张照片宣扬征服者“德化”,只能沦为历史的笑柄


社会教育:“皇民”的同化地二


日本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在台湾社会普及日本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以彻底“同化”台湾人民,向民众灌输日本精神。


在宗教管理上,为了让天皇制国家观念深人到台湾民众心中,日本一方面排斥打压台湾原有的宗教,另一方面把日本的“国教”神道教搬到台湾,让台湾人民信仰“天照大神”。据统计,日本统治台湾50年间,共在台湾建立了68座神社,甚至还将神宫大麻分配到台湾的家庭,要求台湾人在家里供奉神宫大麻,全台约有70%以上的家庭供奉着神功大麻。1943年,殖民者在台湾推行所谓以“一街一庄一社”建造神社的运动,下令将中国寺庙改建成日式殿宇,规定所有台湾人每月一日去参拜。


在社会教育方面,日本强制台湾人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惯,要求生活习俗日本化,让台湾民众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日本人的心境,感受“皇民”意识。为此,日本统治当局做了许多强制性规定,如:禁止台湾人穿中式服装;每个家庭要使用日式风(澡盆);睡日式榻榻米(床垫);吃日式料理;强制台湾民众按照日本习俗搞婚丧嫁娶;禁止台湾民众过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按日本风俗过新历年等。



日式榻榻米


30年代初,日本在台湾开展了“社区教化运动”,在市、街、庄建立“社区教化”团体,这些团体通过放映皇民化题材电影、演出戏剧、出版《皇民化读本》等方式,教育台湾人要振奋“国民精神”,培养“国家观念”。


皇民化运动:“成为皇民的最后一环” 三


1937年,为配合全面侵华战争,日本派驻台湾总督小林跻造悍然宣布在台湾实施“皇民化”运动,妄图从精神上彻底消灭台湾人的中华文化意识,使台湾人成为彻底效忠日本天皇的“臣民”。



皇民化运动(1937-1949年)


基于此,日本在台湾设立“国语家庭”,来进一步诱惑台湾人学日语。他们将学日文、讲日语的台湾人称为“皇民”,准许他们就业和升迁等;把经常使用日语的家庭称为“国语家庭”,颁布奖惩条例,给所谓“国语家庭”在升学、就业和生活必需品的配给等方面以“优待”等。总督府规定“对不学日语的人要罚款,对不讲日语的公务人员要撤职,在火车站不给不讲日语的人售票”等。


学校亦成为主要的实施地。1955年,十六岁的台湾姑娘陈宝桂在回忆时说:


“十年前,我刚上‘国民学校’(小学)的时候,日本正在积极推行‘皇民化运动’。为了让台湾完全日化,学校绝对禁止学生讲台湾话。


有一天,先生对孩子们说:“从此以后,讲台湾话的学生要罚站!”说完话后,大家就开始一面打扫教室,一面叽哩咕噜地说着日本话。忽然间,我在桌子下发现一个五毛钱的铜币,当时情不自禁地用台湾话喊着:“哎呀!这儿有五毛钱!”我立刻感觉到糟了,用力地把自己的嘴巴打了一下。但是,讨好的同学迅速去报告老师。于是,先生罚我站在走廊下。


放学后,同学们都回家了。偌大的校舍,只有我这个刚刚六岁的孩子在看守着。夕阳渐渐下山了,教室里的桌椅慢慢地由灰暗变成漆黑一团。四周像死一样的静寂,我幼小的心里充满了恐怖;我浑身冷汗直流,眼泪簌簌地淌着。等到母亲打着电筒来接我的时候,我一头埋在她的怀里,放声地哭个不停。”


在推广日语的同时,日本注重消除汉文化在台湾的印记。1937年1月,日本废止了日本人在台湾经营的三家报纸——《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新闻》和《台南新报》的汉文版;同年6月取消所有汉文报纸。


在“皇民化运动”中,学校教育进一步畸形化。在初等学校,日本要求台湾儿童尊敬和感谢日本军人,为将来成为军人做准备;中学校则缩短修业年限,加强“皇民修炼”。大学教育中,为培养为日本殖民统治服务的高级人才,避免台湾青年到大陆求学而接受民主主义思想影响,1928年日本在台湾成立了台北帝国大学。台北帝大除设立文理医农工等专业外,还特别设立了热带医学、南方人文研究南方资源研究等专门的研究机构,目的是为日本“南进”服务。


除此之外,日本还在台湾实行征兵制度,把大量的台湾青年驱赶到中国大陆或者东南亚各地的战场上,这些台湾籍士兵,日本是将他们作为“皇军”的一部分看待,战死者被作为“英灵”供奉在靖国神社。



皇民化运动下的台湾人


“皇民化运动”的推行,使台湾同胞十分珍视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以及世代相传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受到严重破坏,极大地侵害了台湾同胞的身心。正是在他们中间最早滋生出“台独”浊流,在台湾光复以后直至今日,对台湾岛内政治、社会和两岸关系都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但同时也使台湾同胞对日本殖民统治的反抗更加广泛深入。正如一位台湾同胞所言:“我们坚持我们汉家儿女的传统,不会忘记祖国,也永远不会丢弃民族文化,不被日本人同化而成为日本皇民,乃是我们不可否认的原则,在日本人的淫威之下,总能像苏武牧羊在北海,一定能克服许多艰难,团结保持中华的气节。”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