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小红书?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0-25 7:29:0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原创 王京 活字文化 从盛夏到深秋,长达四个月的“梦回江户-浮世绘艺术大展”,可能是又一个让你爱上魔都的理由。 浮世绘,日本的风俗画。在日本江户时代兴起,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是一种非常适合大众欣赏的艺术形式。 浮世绘,可以有多美?它在19世纪风靡欧洲,让莫奈、梵高和众多印象派大师为之倾倒,竞相效仿。其中,梵高可能是受浮世绘影响很深的人。他不仅临摹过不下30幅浮世绘作品,并且以歌川广重、溪斋英泉等日本画家的浮世绘作品为参考,绘制出了东西方艺术相遇的经典之作。 左图:《大桥骤雨》,歌川广重 右图:梵高临摹作品 莫奈也展现出了对日本美术独有的热情,他收藏的浮世绘版画总计超过200幅,还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将浮世绘带入了他独特的绘画世界。早期为妻子卡美伊所作的画像中就弥漫着浓浓的浮世绘风格。 莫奈为其第一任妻子画的浮世绘肖像 想要看懂“浮世绘”,必先要明白“浮世”二字的内在深意。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王京在活字·日刻策划出品的音频课程《你好呀!日本——58个关键词凝视日本古今》中谈到:“日本社会进入江户时代之后,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个传统日本社会中从没有见过的新的“浮世”出现在人们眼前,而町人这一新的阶层兴起,开始从新的角度来面对这一“浮世”。于是将此前日本社会流行的人生无常、世事无常的否定性认识,逆转为对现实世界的积极肯定甚至是高声颂扬。这种带有浓厚现世主义、享乐主义的态度,集中表现在“浮世”这一概念中。” 浮世 | 理解浮世绘的核心密码 大家好,我是王京,欢迎收听“日本文化关键词”,我将给大家带来浮世绘部分的讲述。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日本神奈川大学博士(历史民俗资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及民俗学。 近年,日本浮世绘在中国的热度不断上升,大小的各种展览在各地举办,大型的精美图册和相关书籍杂志随处可见,提起北斋、广重大家几乎都耳熟能详,而以《神奈川冲浪里》为代表的著名作品也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浮世绘的影响从早先的艺术领域或是日语日本文化的学习者之中,扩大到了更为广泛的社会阶层。 《富岳三十六景 神奈川冲浪里》,葛饰北斋 绘 思考其原因,当然有着中国社会自身的变化和大众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但更进一步说,也是浮世绘所具有的一些素质一些特点,使得它能够隔着时间,隔着空间,与今天的我们产生共鸣,对今天的我们产生新鲜的刺激,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浮世绘这种艺术形式兴起并兴盛于日本的江户时期,江户时期大约相当于中国明末到清末这一时期,从德川幕府开设的1603年到明治维新的1868年,约270年。江户之前不存在所谓浮世绘,进入明治以后浮世绘也渐渐式微,不再能代表文化形式的主流。那么是怎样的土壤孕育了浮世绘这朵艳丽之花呢? 1865年的日本老照片:江户时代末期的社会风貌。江户时代(日语:えどじだい;1603年-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武家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时期,统治者为三河德川氏。从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开创幕府开始,历时265年。从庆长二十年(1615年)大坂夏之阵灭丰臣氏、统一全国计,历时253年。 顾名思义,“浮世绘”是“浮世”之“绘”。正是“浮世”限定了它的轮廓,造就了它的骨骼,也是“浮世”赋予了它以血肉与生命力,终于成就了它的璀璨。“浮世”正是我们理解浮世绘的关键之处。 “浮世”当然是指“人世间”,但不仅如此,更体现了对人世间的一种认识,一种态度。在中文里,“浮世”表达的认识是“人世浮沉、聚散不定”,讲世间是“浮世”,讲个人即为“浮生”,所谓百年一梦,充满着无奈与悲凉。如果以这样的心境去看浮世绘,无疑会感到非常隔膜。因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绚丽的色彩及夸张的造型,是多姿多态的人物和引人入胜的景观,是现世的繁华与异界的张扬,从中完全感受不到所谓世事无常的感慨。 本书收入由北京鲁迅博物馆珍藏多年的鲁迅收藏的全部浮世绘作品,其中包括在日本已经绝版的极其珍贵的第一书房版《浮世绘版画名作集(第二期)》的30幅名家名作,每图附有精当的评介。书中另有专文,对鲁迅与浮世绘的关系以及第一书房版《浮世绘版画名作集》的由来做了详细的分析、考证,可以作为欣赏画作时的背景资料。 那么“浮世”在日本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不妨让我们把时间稍稍回拨一下,去看看它的前世今生。 “浮世”在日语中念“ukiyo”,其中的“yo世”是世间的意思,这个词出现得很早,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唐到北宋,“ukiyo”汉字写作“忧世”,忧愁的“忧”,这个时代的“ukiyo”指世事多艰,令人心忧,是流行于贵族阶层的一种人生感慨。随着佛教在日本的渗透,佛教里的无常观,世间虚假的理解逐步扩大了影响力,也为“ukiyo”赋予了“世事浮沉不定”的新含义,这一含义与汉语中的“浮世”意义相同,于是直接借用了这一写法,“ukiyo”也就从“忧世”变成了“浮世”。然而无论是“忧世”的世事多艰,或是“浮世”的沉浮聚散终为虚幻,都有着共同的一点,那就是对现世的评价,是消极和否定的。 这一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是在进入江户时期以后。 日本在中世纪末期进入诸侯混战的局面,这一时代也被称为战国时代,之后经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到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完成全国的大一统。这一历程也是今天日本众多策略性电子游戏的时代设定及灵感来源。 德川家康画像 长期战乱后的和平及社会稳定,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而江户时代的发展,使日本社会出现了新的面貌。 首先,城市得到空前的发展。德川幕府实行“兵农分离”,武士不再兼营农业,被集中到各地藩主居住的城下,日本全国出现了众多的小城镇。尤其是幕府直辖之下的京都、大阪和江户位于城市的顶点。京都是平安时代以来的首都,此前几乎是日本唯一的大型城市,而大阪作为全国的商业集散中心,江户作为全国最大的消费城市迅速崛起,当时被并称为“三都”,拥有着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人口及全国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商业及消费活动成为城市生活的驱动力,“游里”,就是我们所谓的红灯区、剧场、相扑、大众曲艺等成为娱乐生活的中心,高度发展的印刷文化促使了早期大众信息社会的形成,时尚潮流成为城市生活的日常现象。 讲述日本江户时期历史的大河剧《江:公主们的战国》剧照 其次,在传统的日本社会中,身份是最大的要素。但进入江户时期,尤其以“三都”为代表的大城市中,旧贵族们偏安一隅,武士虽然占有统治阶层的地位,但已变为纯粹以俸禄为生的消费阶层,放弃农业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寻找新的机会,生活质量更多的取决于可支配的财富而不再完全是身份。虽然在当时的身份制度,即“士农工商”中,商人的身份最低,但其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以其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上层平民的阶层,即“町人”。这是继武士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又一个对日本社会生活及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阶层。 町屋,是日本的代表性传统房屋建筑。这种自平安时代开始形成的小屋,在江户时期形成了城郭风浓郁的两三层结构,主要由当时的「町人」(即商人、职人等)居住,其结构、外观和用途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图为将江户町屋还原后的场景(江户东京博物馆藏)。 第三,新的社会生活面貌、新的阶层的出现,必然要求新的文化,新的价值观。如果说人世多艰的“忧世”体现的是贵族阶层的人生认识,聚散虚幻的“浮世”体现的是武士阶层的现世理解,那么町人对世间的理解则是尽管忧苦良多,或者说正因为其浮沉虚幻,所以这个充满了欲望也充满了希望的五光十色的现世,才是应该充分把握的真切的当下。于是尽管他们对“浮世”未改一字,但主动摒弃了贵族式的感慨悲叹和武士般的退身旁观,以投身其中,尽情拥抱的态度,改变了“浮世”的内涵。町人文化的核心,就是建立在这样对“浮世”的理解和态度上的。 《名所江户百景 龟户天神境内》,歌川广重 因贸易集散迅速发展的大阪成为重要的根据地,与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和资源的京都一起,构成了町人“浮世”文化最早的中心。井原西鹤在传统的“假名草子”,即完全不使用汉字只使用“假名”即日文字母的通俗的短篇故事集的基础上,开创了“浮世草子”这一新领域,代表作《好色一代男》可以说是由町人创作,描写町人,也是以町人为读者的第一部小说。而值得注意的是,现存的“浮世草子”,几乎全都带有插图,纸张印刷装订则较为粗糙。联系町人文化的其他主要表现,如近松门左卫门创造剧本的人偶剧,新兴的歌舞伎等,可以说 “大众文化”和“视觉表现”是町人文化关键的特色。 《好色一代男》是距今300余年前日本江户时代的文学巨匠井原西鹤的代表作品。对这部作品,在日本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看不认为它们是社会文学的杰作,另一种看法认为它们是好色文学的佳品。小说的艺术特点是作者对社会世态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细腻,人物性格跃然纸上,风俗习惯凡百器物、服饰也宛如那一时代的再现。 浮世绘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应运而生。“浮世绘”一词最早出现于井原西鹤的小说之中,而让版画从文学作品的插画中独立出来的菱川师宣被认为是“浮世绘”的开创者,“浮世绘”这一新词也在17世纪80年代初逐渐获得了市民权。 采取了版画为主要形式的浮世绘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一张大幅画的价格大约相当于吃一碗面条,即使是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从单色到彩色再到多色,多色的这种称之为“锦绘”,其价格也并未提高,使得原本价格昂贵的绘画成为一般民众消费的对象。而正因为其作为商品,销售对象是一般民众,所以其形式往往求新,色彩常常求艳,内容则更接地气,直接反映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欲望和关注点,最广泛的描写城市生活的各个侧面。 《姿见七人化妆 难波屋阿北》,喜多川歌麿 与“浮世草子”、人偶剧主要从大阪兴起不同,浮世绘和歌舞伎与江户这个城市的关系更为密切。随着江户利用其幕府所在地的优势,发展远远超过大阪京都,成为“浮世”最典型的代表,也取而代之成为町人文化的中心,浮世绘在题材上与时俱进,技术上更趋精巧,表现上越发绚丽,迎来了其发展的最高峰,浮世绘领域也诞生了春信、清长、春章、歌麿、写乐、北斋、广重、国贞、国芳等等一大批巨匠绘师和优秀作品。 《风流无双七时尚 红姑娘》,葛饰北斋 总的说来,日本社会进入江户时代之后,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个传统日本社会中从没有见过的新的“浮世”出现在人们眼前,而町人这一新的阶层兴起,开始从新的角度来面对这一“浮世”。于是将此前日本社会流行的人生无常、世事无常的否定性认识,逆转为对现实世界的积极肯定甚至是高声颂扬。这种带有浓厚现世主义、享乐主义的态度,集中表现在“浮世”这一概念中。带有这一新的含义的“浮世”在当时被广泛使用,常常接在名词之前,赋予“现代的”“新潮的”“好色的”等含义,“浮世绘”既是其在绘画领域的表现,也成为江户浮世精神的集中代表。所以,浮世绘不仅仅是风俗画,而是“当代”的“新潮”的或“好色”的风俗画,其中没有对于过去的怀旧,有的是对当下社会千姿百态的兴趣盎然。从男女色恋、花街柳巷、到名优美女、风景名胜、再到传说故事、妖魔鬼怪,以至社会时事、人生百态,“绘”中“浮世”无所不包。了解浮世绘,也就是理解日本人、日本社会、日本文化。 《赞岐院眷属营救源为朝图》,歌川国芳 END 更多日本文化关键词和课程目录,可扫码查看: 199元 95元 78期音频授课,8个日本文化领域 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 听完这门课你能收获什么? ·58个文化关键词,帮你标的日本文化地图 少女动画、日式料理、草间弥生、妖怪文化 或是侘寂、御宅族、极简主义、低欲望社会 ……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原标题:《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小红书?》 阅读原文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