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清朝考察团不务正业,出使日本,只知道逛妓院!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养个健康的宝宝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20 14:16:46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今天要说的事儿,是大清朝时候发生的,关于丢脸丢到国外去的大清考察团。


这事发生在公元一九零三年,当时日本举办了一个规模浩大的第五次劝业博览会。


什么是劝业博览会呢?


主要就是销售各种制造的机械,还有工艺美术品等等,先后举办了好几次,为日本的产业技术的提高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话说这一年举办第五次劝业博览会,还邀请了世界各国的官商前来赴会。


当然了,中国的清政府也受到了邀请,清政府也非常重视这次交流的机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专门派遣了商务部尚书载振和户部侍郎那桐,带领大批官员到日本参观学习。


日本当地的华侨听说这个消息都非常高兴,就像过节一样,纷纷奔走相告,换上节日的盛装迎接远方同胞的到来。



日本举办劝业博览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展示、销售国产的机械、农产品、美术工艺品等,一时之间,各国来访交流的使团在这里汇集一堂,对这些新产品进行一番探讨。


本来要说这是一次学习技术、交流思想的好机会,然而这支由大清朝的青年才俊组成的考察团,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却让清政府和当地华侨都大跌眼镜,到底出了什么事儿呢?


话说这支考察团到了东京之后,第一站是参观东京的造币局。


日本这博览会是售票制的,不过大清的使团作为被邀请来的嘉宾是不需要买票的,还有当地人员负责接待。


当时的规矩是在东京造币局的接待处,每位受邀的来宾都要签上自己的名字,清政府的使团也不例外。


后来日本的接待员想找清朝考察团的领队,就在这签名册上找名字,看完了签名册,他就开始四处寻找签名册上一个叫戴振的人,找来找去找不着。


看看没错啊,这签名本上写的就是“戴振”两个字儿,清清楚楚的。


戴帽子的“戴”,振兴的“振”,可是找了大半天也没找着,这个戴振究竟去哪儿了呢?


后来问了考察团的其他人,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清朝考察团的负责人就是清朝的商务部尚书,人家不叫“戴振”,叫“载振”。



堂堂的大清朝尚书,在签名的时候,不是写别的,居然把自己的名字都给写错了,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人就算是会写字,平时也不是经常写字。


要说这写错名字只算是个小插曲的话,那接下来清朝考察团所做的事情,就彻底让他们成了一个笑话。


考察团的青年才俊们到了东京的造币局,号称是要考察东京的造币技术,可实际上只不过是走马观花地逛了一圈,然后就纷纷告辞,连人影都找不着了。


他们竟然全都奔向了日本当地的酒楼、妓院,全然忘记了什么交流学习的事儿,开始骄奢淫逸享受起来了。


他们是一路走一路吃喝玩乐,搂着日本的女人当众招摇,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可你也不想想,光天化日之下谁没长眼呢?



不过几天时间,清朝考察团胡吃海喝的事就迅速占领了日本各大报纸的头条。


考察团的荒淫无度,闹的是尽人皆知,实在是丢尽了大清的脸面。


接下来要说的是一个可能你没听说过的一件事儿,说一百多年前的大清灭亡,原因竟然是因为一次股灾。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股票就是一八六零年前后,由上海租界的一些涉外企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洋行发行的。


从那个时候起,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不论是清政府还是中华民国政府,先后几次尝试发行股票,并扩大证券市场的规模,可是这些尝试每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股票这玩意儿是随着西方人打开中国的过程,一步步进入中国人的视野的。


自打上海出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批股票以后,一些国内新兴的近代化的企业也开始学习西方,尝试了股票的发行。


借着洋务运动的春风,这些企业的股票价格也是扶摇直上,有的企业的股票市值不到十年就翻了一番。



可是俗话说的好,从来没有光涨不跌的股市。


到了一九一零年前后,一场金融风暴就在中国股票的诞生地上海突然爆发了。


这次金融风暴不仅摧垮了上海的经济,还连着摇摇欲坠的大清国也一起送进了坟墓。


那这场风暴是如何刮下来的呢?


一九零零年前后,美国的汽车产量大增,进而进一步带动了用来制作轮胎的橡胶市场的迅猛发展,许多由国际资本投资的橡胶公司都选择在上海发行股票,当时的上海俨然成了全球橡胶资本市场的一个中心。


随着资本的大量介入,大量空壳公司也开始出现。


有的企业仅仅就是在南洋的橡胶产地附近圈了块地,就连橡胶树还没种呢,就敢在上海上市发行股票圈钱。


再加上当时的市场监管制度也不太严格,在这种情况下,投资风险势必不断地累积,股票崩盘的那天其实已经近在眼前了。



果然就在一九一零年的六月,作为橡胶最大消费国的美国突然宣布推行紧缩政策,降低了国内对橡胶的需求量。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国际橡胶市场价格马上大幅度跳水,受到它的影响,上海的多家橡胶公司股票马上就崩盘了。


由于之前的橡胶股票受到热炒,上海当时有许多钱庄、银号都把资金抽调出来,放到股市上炒股了,投入到这个领域里面。


这下子大家伙全傻眼了,股票跌了,一毛钱都不值了。


短短一个月之间,当时上海著名的八大钱庄中的三家就因此倒闭,剩下的五家也好不到哪儿去,也基本上都是半死,奄奄一息了。


在这次股灾中,一个叫施典章的人开始浮出水面。


这个施典章是什么人呢?



施典章本是川汉铁路公司驻上海的负责人,他的职责是将公司将用来修路的三百五十万两白银进行投资管理。


为此,施典章就将这笔巨款委托给了上海三家钱庄进行投资。


也是施典章倒霉,他委托的这三家钱庄在这次股灾中全都破产了。


这么一来,川汉铁路公司亏大了,一下子亏了三百多万两。


为了弥补这笔亏空,清政府就决定向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出卖路权,结果没想到这个决定最终引发了四川的保路运动,进而成了清王朝最终覆灭的导火索。#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