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小城镰仓为什么能成为日本三大古都之一?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2-20 9:07:13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原创 本星君 读懂本星球 作者▏桃桃莉丝 出品▏本星君 人们常说,日本有三个著名的古都,分别是京都、奈良和镰仓。 听起来并不多,不过对于一个面积不大的岛国来说算挺正常,何况日本还素有天皇“万世一系”的说法,认为所有的日本天皇都出自同一支皇室宗族。虽然这种观点存在很多争议,但总体来说,日本确实没有像中国一样频繁地改朝换代。 ▲日本历代天皇图鉴 这就意味着日本的古都不会太多,六朝古都、十三朝古都这些是不用想了,而一个朝代中间也不会有事没事就迁都,所以自古至今,日本历代的正规都城也就局限在这么几个:藤原京、平城京和平安京,当然,还有现在的东京。 藤原京和平城京都位于现在的奈良县,而平安京则是京都的古称,它们都曾是国都。等等,好像出现了一个华点,这里并没有镰仓的名字。 如果镰仓并不曾担任国都一职,那么就算它历史再悠久,又凭什么与京都、奈良同称为三大古都? ▲比起历史悠久的古都,人们印象中的镰仓,更多的是一个文艺的海边城市(上图为因为灌篮高手动画片而变为网红景点的镰仓江之电高校前站) 而且就城市规模而言,镰仓也远不及另外二位:京都和奈良的人口数量均超过140万,镰仓却不过18万,只是一座小城。 那么,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它经历过什么,又是怎样成为日本仅次于京都和奈良的古都的呢? ▲如今的镰仓城 1.武家的古都 日本的三大古都中,镰仓是最特别的一个。 这种特别倒无关乎历史感和知名度,而在于政治地位——以常规思维和严格意义来讲,镰仓甚至不算一个正经古都,毕竟这个称呼与古城不同,通常只有古代王朝的都城才会被称为古都。 京都和奈良都是不同时期日本天皇选定的国都,自然名正言顺,而镰仓并不曾中选,似乎不符合基本条件。 ▲位于京都中心的京都御所,曾是日本天皇的居处,这是杂志封面的京都御所 但镰仓依然跻身三大古都之列,只因它还有另一层重要身份,就是武家的古都。 所谓“武家”,对立于天皇为代表的朝廷“公家”,指的是武士系统的家族与人物。日本武士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回平安时代,他们原本是庄园领主和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后来在战火纷飞中不断强大,慢慢演变为一种制度化的军事组织。 大约在公元10世纪,以作战为职业的“兵”(つわもの)、保护达官贵人的“侍”(さむらい)、以武力服务官衙的“武士”(もののふ)逐渐合流,组成了后来的武士阶层。 他们开始应朝廷的要求,参与到内外部的政治斗争中,成为日本天皇争权夺利、镇压叛乱的工具人。而作为回报,武士阶层正式得到了官方的承认。 ▲在战火中保护皇家马车的武士们 随着武士阶层的不断崛起,一些身份较高的没落贵族和官僚也开始加入武士的行列,并形成了武士团,武士团又在斗争和合并中形成了武士集团。 当时日本最出名的两大武士集团是平氏与源氏,他们的首领都拥有天皇血统,可以算作贵族,但整体来说,武士集团还是以质朴、粗陋的平民为主,也因此充满着乡野气息。 公元1192年,源氏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击败了其他的武士集团,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起了将军幕府。 自此,武士阶层走上了历史的巅峰、舞台的中央,开启了由武家政权主导国家权力的时代,朝廷和公家则暂时唱罢离场。 ▲镰仓幕府首任征夷大将军、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源赖朝 值得一提的是,幕府的上位并不是一种更具风险的、取而代之的方式,而是非常聪明的把朝廷变成了一颗棋子——幕府将军由天皇册封,幕府权力也来自天皇的委托,这样一来,幕府的掌权就具有了合法性,可以理直气壮讨伐所有的反对者。 ▲描绘了1190年源赖朝上京场景的图画。当时源赖朝征讨奥州成功,受封右近卫大将一职,已经在名义上成为武家的统帅 由于天皇已经沦为了傀儡,那么作为傀儡的国都,平安京的地位自然也一落千丈。而真正掌权者的所在地,原本不过是一个小渔村的镰仓从此摇身一变,成为足以与国都相提并论、甚至更胜一筹的第二都城,是名副其实的政治中心。 ▲描绘镰仓鹤冈八幡宫的画 当然,镰仓变为镰仓幕府并不全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故事。 与别的小渔村相比,镰仓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除了南部临海以外,它的其余三面全都环山,只有狭窄的谷道与外界相连。 ▲俯瞰镰仓,镰仓的北、东、西面都环山,而南面临水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攻难守易的绝妙堡垒,可以带来更多主动权。而此处相对封闭,也会有利于文化培育和精神统治。也许这才是源赖朝选择镰仓建立政权的潜在原因。 镰仓幕府的建立,正式将日本推入持续近700年的幕府执掌政权、天皇作为象征、武士成为特权统治阶级的武家政权时代。 就算镰仓幕府衰亡了,它所开创的幕府制度以及形成的精神文化,也将依然深深影响着日本的历史进程。 2.幕府的衰亡 说起镰仓幕府的倾覆,倒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镰仓幕府的第一代将军源赖朝去世后,他的妻子北条政子与岳父北条时政便把持了朝政,成为幕府的实际掌权者,并由此开启了属于北条氏的时代。 又值得一提的是,北条氏的夺权方式与当年的幕府几乎如出一辙——虽然幕府早已掌握统治实权,但其合法性却需要天皇确认,由于日本天皇并没有给予北条氏将军身份,所以北条氏只能一直以“执权”的身份掌权,并架空了将军。 ▲源赖朝的妻子北条政子。北条政子在丈夫去世以后便出家为尼,但在暗中却又掌握着幕府的实权,被称为尼将军 而就在北条氏的掌权期间,蒙古发动了“文永之役”与“弘安之役”。 公元1274年,在几次要求日本向蒙古纳贡称臣均遭拒绝后,蒙古大汗忽必烈派出了一大批舰队前往日本,准备收拾一下这个不知好歹的小国。 ▲蒙古国的可汗、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正是他在位时发动了两次元日战争 于是无往不利的蒙古铁骑们信心满满地出发了,随后就在海上遭遇了滑铁卢——据说元军在博多港口登陆时,夜间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暴,使许多船只触礁、兵士葬身海水,元军损失惨重,仅仅坚持了一天便不得不退兵。 ▲这幅画作的名字叫:忽必烈汗和他失落的海上舰队 公元1281年,忽必烈再次东征日本。这一次的规模更加庞大,共有十数万人及上千艘战船参战。只可惜结果还是铩羽而归——他们再次遭遇了大风暴,狂风怒吼、巨浪滔天,元军的绝大部分船只都被摧毁殆尽,数万人丧生。 ▲日本绘制的第二次元日战争(即弘安之役)中,元军的参战兵力及构成 关于这两次东征失败的原因,日本民间流传着一个充满玄学的说法:许多日本人坚信,元军入侵时遇到的这两次风暴并不是巧合,而是神灵在保佑他们,于是他们创造了“神风”的概念,并开始举行大规模的拜神活动。 究竟是不是神风保佑尚且不论,但非常可笑的一件事是,日本人一边认为自己是受到“神风”庇佑而免遭侵略的国家,一边却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神风之名,命名了一支充满讽刺的“神风敢死队”,妄图扭转太平洋战场的败局。也不知神风有灵,会作何感想,但幸好奇迹绝不会属于侵略者。 ▲日本“神风敢死队”出发前的合照,他们将作为自杀式飞行员,带着装满炸药、额外燃料和特殊导弹的飞机撞向敌舰 虽然蒙古东征日本均以失败告终,但这两次元日战争还是对日本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抵御元军的入侵,镰仓幕府从朝廷处获取了向公私有住宅征收军粮税,以及从非幕府的领地上征兵的特权,因此就短期来看,镰仓幕府在战后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权威和独裁。 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独裁的加强也造成了镰仓幕府的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尤其是镰仓幕府在战后不仅没有主动嘉奖有功之臣,甚至都没有承担高昂的战争成本,这就使许多失去了领地和财富的御家人,也就是与将军保持直接从属关系的武士们感到非常失望。于是镰仓幕府逐渐被孤立,并开始走向衰弱。 公元1333年,在后醍醐天皇讨伐镰仓幕府的号召下,武士新田义贞率领军队攻破镰仓,末代执权北条高时火烧官邸,带领族人和家臣自尽于葛西谷,镰仓幕府就此灭亡。 ▲位于葛西谷的东胜寺,这里是北条一族数百人的自尽之所 镰仓幕府倾覆后,镰仓的影响力便随着政权的更迭而衰弱了,而接下来爆发的内战、火灾、海啸等各种意外,更是使这座城市的人口迅速下降。 一直到江户时代,镰仓才作为靠近首都的旅游中心,再次繁荣起来。加上城中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镰仓最终成为了继奈良和京都之后的又一座知名古都。 3.文化的传承 虽然镰仓幕府仅维持了不到150年便走向衰亡,但属于镰仓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前段时间有个好玩的新闻,说的是一位日本游客在自拍时,意外和镰仓大佛“交换了脸”。这个故事不仅告诉我们要谨慎使用相机的换脸功能,同时,也让我们记住了镰仓的这尊露天大佛。 其实这尊佛像原本并不是露天的,只是在一次海水倒灌中,佛像所在的大殿皆被冲毁,佛像本身却完好无损,这才从此露天供奉。日本著名诗人正冈子规有俳句曰:火焚而不毁,雨淋而不朽,镰仓露天大佛,或许是永恒的佛。 ▲ 镰仓“没有换脸”的露天大佛 而这也正是镰仓留给日本人的一份精神财富:禅宗。 日本禅宗在镰仓时代由中国传播而来,因为它能够将深奥复杂的佛教教义通俗化、日常化,所以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很快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宗派,并在发展和流行的过程中逐渐与日本的本土文化相融合。 这个过程似乎不太容易。当时镰仓这片土地上,已经随着幕府的建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武家文化,它与京都的高雅贵族文化截然不同,是粗鄙而简素的。因此很难想象禅宗与武士道,这一文一野究竟要如何和谐共存,甚至互相交融。 ▲幕府时代,各地纷纷建起寺院,而镰仓更是成为禅宗重地,建造了著名的五大官寺 但这没有成为阻碍,原本禅宗就是抛弃了苦行,倡导“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思想本性。它认为吃饭睡觉、饮茶作画这些日常生活都是禅,那么武士所行的战斗、拼杀自然也是禅;人人皆有佛性,那么武士自然也有成佛的可能。而禅宗的许多思想更是为武士们的精神陶冶和武艺锻炼提供了支持和依据。 以武士道中最出名的切腹文化为例,日本武士们讲究剖腹开肚、立地成佛,他们认为切腹只是表面的死,却是实质的生,他们用切腹的极度痛苦来展现自己的勇武和无畏,这其实正应和了禅宗中一切皆空、无念无相、抛却生死的主张。 ▲属于日本武士的“切腹”自尽方式,旁边的介错人是指被找来作为助手,以便在其最痛苦的一刻替切腹人斩首的人 与此同时,新兴的镰仓幕府也迫切需要宗教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新引入的禅宗,来与京都贵族阶层的旧佛教宗派势力相抗衡。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借助禅宗思想的观念和教义,引导武士们心甘情愿地效忠主君,并在战场上勇敢拼杀、不惧生死。 就这样,在镰仓幕府的推崇和倡导下,在“武士好禅”的大环境中,武士们所遵循的武士之道越来越多地吸收了日本禅宗的思想和理法,丰富着武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一直到镰仓幕府倒下了,它都还在延续,不断指示着武士们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情操,也影响着近现代日本人的国民性格、道德规范以及价值观念。 ▲日本武士之道中的精神 而镰仓,这个住在海边,拥有了海的胸怀的城市,也因为禅宗、武士道、融合了禅宗的武士道而一举成名。虽然没有明说,但许多影视作品的细节都在暗暗显露着日本人们对于镰仓的印象—— 电影《镰仓物语》中,镰仓是阴阳死生的交界之处,所有人类、妖精、神佛、幽灵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存;《海街日记》里,住在镰仓老旧住宅里的香田三姐妹接纳、包容着同父异母的妹妹;而《灌篮高手》中的镰仓高校前站,则模糊着现实与动漫的界限,更是所有美好故事的开始… ▲日本电影《海街日记》中,四位同父异母的姐妹在一起放烟火的场景 今天的镰仓,已经看不到往日的刀光剑影、风起云涌,只有露天供奉的大佛,和历经岁月保留下来的宅邸,依然在海浪的周而复始中,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进入近代后,镰仓北边的横滨港发展起来,成为东京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人口已达370万,城市经济的虹吸效应使镰仓失去了成为近代大城市的可能,因此镰仓至今仍然是个小城,但它却是日本古都之一 原标题:《小城镰仓为什么能成为日本三大古都之一?》 阅读原文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