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漫谈中日史上风云人物(十九)
|
作者:杨中美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11 11:24: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去年长篇电视剧《走向共和》一经推出,便引起轰动,引得满城争说李鸿章。 《走向共和》共有五十九回,上集三十回以李鸿章为主角,由王冰主演。根据剧情,王冰为观众演绎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教科书定式化的“卖国贼”脸谱式的人物,而以一个饱经人生忧患、熟谙朝廷程式,临危受命,为国家与列强各国抗衡争利益、为民族强盛悉心尽力办洋务的正面人物。 由王冰演的李鸿章的形象,是一个让观众同情、佩服、理解的“高大”人物。不知何故?!引起了争论,引起了高层有影响力的大人物的批评,于是乎,受人民欢迎的电视剧《走向共和》停播了。一些参与编剧的知识分子,好多人是清史专家联名发表意见,表示李鸿章等人物的形象的剧情,都有依据,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对停播《走向共和》表示了异论。 《走向共和》能正面推出李鸿章,知识分子敢对停播表示歧见,这说明走向共和道路的社会进步,尽管停播的决定仍不无遗憾。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生于1823年,为道光27年进士,咸、同间,创办淮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是同治中兴的名臣。曾国藩力推李鸿章为接班人,李鸿章也历职督抚,训练海军,经办洋务,官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职。 李鸿章是清政府中最有政治眼光的人。用现今流行的说法,便是一个能“与时俱进”的人。 在鸦片战争后,李鸿章在呈交清廷的《复奏海防事宜疏》中指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与“数千年来所未有之强敌”。“变换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李鸿章搞体制内改革,办洋务,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是那个时代改良主义的领袖人物。 时人与历史教科书,常责怪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是“卖国贼”。那实在是匹夫的无知之见和历史的谬论。面对日本先进装备的虎狼之师,辫子兵能打吗?只能是连战连败,打不过小日本,只能接受城下之盟,换了哪位“爱国者”去挑担子,恐也无回天之力吧。 著名变法家梁启超写过一段李鸿章与伊滕博文的评论,大意是以成败论,当然是伊滕博文成就大,倘以个人才能而言,李鸿章是大才,伊滕博文与之不能相提并论。梁启超之说应是公允的,李鸿章之大才困在专制政体内,只能徒叹奈何! 伊滕博文也很赞同这个评论,他说他在留英时代的同伴同学严复,论才学严复优。严复总是考第一名,伊滕拼命用功也只得过第二、第三。倘如论爱国激情,严复与伊滕都一样真诚。但是,伊滕博文在君主立宪国日本当了首相,严复只能去搞翻译。当然,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等也起了唤醒世人的作用。然而,李鸿章之天才,“出师未捷身先死”,严复之天才,只能译译《茶花女》,不能不说是制度之弊。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