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历史事件 >> 正文

漂洋过海的贡举考试,为何被日本人早早抛弃?

作者:佚名  来源:网易历史   更新:2018-6-9 14:16:16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作者|江离,毕业于兰州大学,将赴华东师范大学求学,钟爱社会史。本文为网易历史频道独家稿件,谢绝转载。


提到科举制,不免想起中国历史上十年寒窗苦读的贫酸秀才、一朝及第看尽长安花的得意文人、白发早生却仍在科场奋斗的耄耋老人。然而,科举悲欢并非中国士子独有,日本学生也曾尝过。



漂洋过海的舶来品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批遣唐使,此后的260多年间,日本朝廷共派出了19支遣唐使队伍到中国学习。伴随着绘画、围棋和汉字等传入日本,科举也漂洋过海来到日本。


日本相继颁布了《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规定贡举制(中国隋唐时称为贡举,宋朝之后科举的称呼才流行起来的)的内容。贡举考试 正式在日本建立。


《养老律》之《职制律》规定,来自地方推荐到中央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为贡人;出身于中央或者地方学校——大学与国学参加科举的人为举人。所以这个制度被称为“贡举 ”。



奈良时代,为了培养官吏,日本朝廷在中央设立了由大学寮管理的大学,在地方各国设立了由国司管理的国学。大学寮就相当于中国隋唐时期的国子监。


依照律令,上等官僚以及 “东西史部”的后代才有资格进入大学学习,“东西史部”指的就是居住在皇城左右的史官。下级官僚子弟希望入学者也可以入学。


学生每年都要进行考试,成绩优异的人才能参加任官考试。每年十月、十一月为考期,与今天已经大有不同。


式部省 主持贡举考试,式部省就相当于当时中国的吏部。考试程序 为“卯时付策,当时对策”,式部监考。这些与唐朝无异。考试科目 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医、针六科。



周礼


日本贡举制模仿唐朝,但并非照搬,也存在一系列独有的特征。



虽然日本科举部分实施细节与隋唐稍有不同,后来也曾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基本原则、实施程序与唐朝大体相同。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科举并没有在日本出现繁荣,科举选官制度也没有在日本长期延续。


半途而废的贡举制度


十二世纪时,虽然形式上仍有省试的实施,但名目已变,成为经权贵推荐才能参加、几无条件及第的考试。1177年,贡举制实行的基础——大学寮毁于大火,不再重建。从此,贡举制度终消失于日本历史。为什么这一制度没有在日本延续下来呢?


从根本上来说,科举制所倡导的平等精神与贵族世系决定一切的日本传统相差甚远。在日本,贵族势力在大化改新的过程中受到削弱,大化改新后,贵族势力重新集结,日本的一些政策也对其势力扩大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天皇赐姓 ,就是天皇对贵族颁赐姓表示等级高下,根据是贵族的出身与世系,尤以与皇室关系远近为重。


古代日本人没有姓,只有名。后来有了氏。氏是日本古代国家中的一种政治组织。每个氏都有自己的名称,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据该氏族在朝廷中担任的职务或该氏族居住、管辖的地方命名的。日本古代的“姓”是赐与氏的称号,以表示该氏的社会政治地位。姓有几十种,它类似爵位,是世袭的。各姓之间等级分明。例如:臣、连、君、直等。如“藤原朝臣九条兼实”。其中: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条是苗字,兼实是名。赐姓就成为了旧贵族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获取爵位、官职及经济利益的依据。



藤原朝臣九条兼实


官位相当制 是日本对朝廷官员依据其功绩授予爵位,再根据其爵位定其官职的制度。他们垄断了朝廷的最高官职。


荫位制, 即贵族后代可根据父亲的位阶得到相应的官位。有了位,自然就有了相应的官职及官位官位相应的物质利益。相比之下,那些经过科举取得最好成绩的人最高也不过是正八位上。所以贵族子弟并不热衷科举。而东西史部子弟及下级官僚子弟即使在科举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后被任命的也多是下级官。


大化改新后,日本将大家族纳入国家的统治机构,让其世袭担任一定官职。其中,藤原氏是典型代表,有人统计,10世纪初期到12世纪末的总计395名公卿中,有265人是藤原氏出身,高达67%。日本的官职由贵族之家世袭包揽,科举制也就彻底丧失了存在的必要。



藤原氏族徽


另外,古代日本贡举制度的实施,不仅依赖政府对其本身的财政支持,更依赖日本古代学校。地方学校的经费,则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地租。进入平安时代以后,贵族势力与大寺院等吞并土地,据为私有,形成了免于中央税收的“庄园”,直接导致了政府收入的减少,学校与贡举所用经费也必然受到影响。



足利学校


因此,紧紧依附于此的贡举制度,在学校衰落的同时,自身经费难以得到保证,最终无奈地衰落下去。


第三,唐风文化没落,代之以国风文化兴起。唐风文化是与国风文化相对应的。大化改新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如饥似渴地学习大唐文明,但是到了平安时代中期,假名文字、和歌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文章也出现和风色彩,“国风文化”逐渐形成,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此,科举作为唐风文化的一部分,其影响也逐渐减弱,最终消失。



源氏物语


反观唐风文化,更具有外壳的意义,并不是广大民众社会文化状态的直接反映,也无法为下层人民带来繁荣,所以最终会走向消亡。也因此,日本无法为科举制提供土壤。


学问吟味与 进士及第之法


江户后期的“学问吟味”。 “学问吟味”指的是以是以幕府将军直属武士的子弟为对象的学术考试,三年举行一次,以朱子学的学习者为对象,进行四书五经或《孝经》一类的文章典籍的考试。



神田孝平


明治初期的 “进士及第之法 ”。 神田孝平向公议所提出了 “进士及第之法 ”的建议书,提倡以中国的科举制度为参考,树立近代日本的官僚考试制度。但是,神田孝平只是强调了人才选拔的重要性, 却没有意识到学校教育与考试制度之间的密切关系。尽管公议所通过了神田孝平的 “进士及第之法 ”提案,然而却没有得到实权人物的支持。最终也没有得以实施。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历史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溥仪父亲:拒向德皇下跪,大骂

    日本战后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变迁

    从版画看古代日本的性别流动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百科全

    上世纪日本最大地震 将城市移平

    蒙古铁骑横扫天下为何征服不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