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前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特点?——贯通日本历史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其他 >> 正文
日本二战前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特点?

日本二战前(大约明治末期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呈现出扩张主义与民族主义结合、对西方列强应对与亚洲控制并行的特点。以下整理分析:


1. 外交政策总体特点

  1. 军国主义与扩张主义

    • 以“自卫”名义对外扩张,尤其针对中国和东亚地区

    • 军方在外交决策中占主导地位

  2. 不平等条约废除与主权追求

    • 通过外交谈判争取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废止

    • 维护国家独立与国际地位

  3. 对列强平衡策略

    • 试图在美、英、苏、法之间维持利益平衡

    • 与西方列强签订海军条约与同盟条约,同时逐步挑战条约限制

  4. “大东亚共荣圈”理念萌芽

    • 宣称亚洲独立与合作,实则谋求日本主导的殖民控制


2. 主要外交事件与政策阶段

时间 事件/政策 特点与影响
1894–1895 中日甲午战争 战胜中国,取得台湾、巨额赔款,扩大日本在东亚影响力
1904–1905 日俄战争 战胜俄国,确立朝鲜、南满洲利益,日本成为列强之一
1914–1918 一战参与协约国 通过战后《凡尔赛条约》获得德国在山东利益,增强国际地位
1921–1922 华盛顿海军条约 限制海军军备,强化美日英力量对比,军方不满
1931 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 军方自主行动,显示外交独立性与对中国政策的军事化
1932 满州国成立 日本实际控制东北,国际承认受限,国际关系紧张
1933 退出国际联盟 因国际对满州事变反对,日本孤立,军方外交主导
1937 盧溝橋事变 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日本与西方国家矛盾加剧
1939–1940 与德国、意大利签署同盟条约 构建轴心国体系,强化对外扩张政策
1941 日本对美英宣战 对东南亚与太平洋扩张完成初步计划,外交彻底军事化

3. 外交政策特点分析

  1. 对外扩张优先

    • 军方自主侵占东北和中国沿海城市

    • 经济与资源需求驱动海外扩张

  2. 国际条约受限与挑战

    • 华盛顿海军条约、伦敦条约等限制被逐步突破

    • 军方与国内右翼势力推动“脱离国际束缚”

  3. 亚洲中心主义与殖民控制

    • 宣称“解放亚洲”与“共同发展”,实则控制中国、朝鲜、台湾与南洋群岛

  4. 与列强关系复杂

    • 对英美采取贸易与军事平衡策略,但逐步对抗

    • 对苏联采取既防御又观望态度,最终签订中立条约(1941年)

  5. 外交政策军事化

    • 军方自主行动,外交决策从文官向军方转移

    • 外交以战争与扩张为核心,谈判功能弱化


4. 总结规律

  1. 军方主导外交:外交政策高度军事化,行动多由军方发起。

  2. 扩张与资源驱动:东北与中国沿海为战略和经济目标。

  3. 脱离国际限制:对华盛顿和伦敦条约逐步突破,退出国际联盟。

  4. 轴心国同盟:与德意结盟,形成抗衡西方列强集团。

  5. 外交与战争不可分:外交政策直接服务于军事扩张和国家战略。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近现代历史中重要条约和国际关系变化?
日本平安时期的文学、艺术和宗教发展特点?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的西方制度引入与本土化?
日本德川幕府末期的国内社会矛盾有哪些?
日本幕末时期的对外开放与条约签订情况?
日本二战后的战后重建与经济奇迹发展?
日本昭和初期经济与政治的重要事件有哪些?
日本大正时期的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日本江户时代的幕府统治与社会秩序特点?
日本战国时期主要大名势力的分布和影响?
日本镰仓幕府建立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文化与社会生活有哪些特点?
日本奈良时代的政治结构和中央集权特点?
日本考古学者小林达雄逝世 87岁 曾开创“绳文日历”理论
东京大空袭:最新研究揭示的受害实情 墨田区举办专题展览
百余本终战年学校日记现存 详记战争下的校园生活
京大将昭和初期研究带出骨骸移交给冲绳今归仁村设施保存
东江纵队交通总站旧址纪念碑正式揭幕
冲绳回归日本53周年 民众向游客讲述历史与现实
日本文化厅启动“历史工艺守护计划”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公开一批战后历史档案
京都大学启动平安时代文献数字化项目
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江户测绘:伊能忠敬与他的时代”展览
奈良县明日香村的高松冢古坟修复工程正式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