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明治维新之前的欧化启蒙“兰学”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15 19:53:06 文章录入:贯通编辑A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A

  今天说起日本的近代化,我们总会谈到明治维新。但早在明治维新之前,在德川幕府宣布锁国的二百多年里,有一个西方国家一直与日本有着密切往来,甚至因此,日本还兴起一股新学潮。这个国家就是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这股在日本兴起的新学问就是“兰学”。

  第一艘荷兰船漂抵日本


  1600年4月19日,日本海风大浪急,一艘远洋航行的船只漂到了九州岛丰后国的臼杵地方,风浪平息后,当地人发现这是一艘“夷船”,船上还幸存着24名红头发蓝眼睛的“南蛮”。很快这一情况被上报给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下令将这些人带上岸问个究竟。


  当时日本与“南蛮”的关系十分敏感,1596年,发生了“圣·菲利普号事件”,当时的主政者丰臣秀吉激愤于葡萄牙和西班牙想利用宗教控制日本的企图,第二年便开始打压日本的天主教。此刻又有外国人漂泊而来,日本方面当然十分警觉。这些夷人辩称自己是荷兰人,跟那些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全不相同。领航员威廉·亚当斯其实是英国人,他对德川家康说,这艘漂泊到日本的商船,名叫“慈爱号”,其目的就是建立与日本的联系,打通商路。他告诉德川家康,荷兰信仰新教,奉行宗教与经济分离。对于荷兰来说,只要能做生意就好,信不信教无所谓。


  “慈爱号”的到来以及威廉·亚当斯的言论,不仅消除了德川家康的疑虑,而且使其看到摆脱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机会。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之所以不敢在日本禁绝天主教,主要就是担心禁教会损害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贸易。贸易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军火上的利益,让这些志在统一日本的枭雄们无论如何不能割舍。现在好了,冒出来一个新“南蛮”,荷兰人不仅不传教,而且可以提供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样的贸易好处。1605年春,“慈爱号”船长手持德川家康颁发的贸易许可证返回荷兰,荷兰从此打通与日本的贸易之路。


  “出岛”成为荷兰商人特区


  随着德川幕府政权的逐步巩固,其对于与外国的贸易控制也越来越强,1633年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1639年幕府下令断绝与葡萄牙的贸易往来,能够与日本进行贸易的西方国家,就只剩下荷兰一家。


  日本人十分精明,他们既需要荷兰人带来的各种“洋货”,又想将荷兰带来的其他“不良影响”完全隔绝,于是便有了一个隔离的办法。日本幕府在长崎港口外面弄了个人造岛屿,名叫“出岛”,规定荷兰人只能在这个岛上活动。日本方面只允许有关的官员、商人、翻译、工匠和妓女出入该岛,其他日本人一律不能上岛。当时荷兰人将这个扇形的孤岛称作“国家监狱”,尽管如此,相比一道道锁国令下的日本铁幕,这个小岛其实就是一个外贸的窗口,也可以说是一个经济特区。


  在与荷兰进行商贸的同时,日本幕府还交给“出岛”的荷兰人一个任务,就是按时向幕府提交世界情势的分析报告,这称作“荷兰传闻书”,或者叫“荷兰告密书”。依靠荷兰人的情报,日本幕府对于世界情势事实上并不隔膜,大约在1795年,幕府就知道法国发生了大革命。中英鸦片战争的消息,幕府也很快透过“出岛”获得。而在1852年,当佩里率领“黑船”要日本开国时,荷兰人也及时将情报告知了日本幕府。“出岛”可以说是幕府锁国时代的一个情报基地。


  随着时间的流逝,幕府的政策逐渐放松。同时在长期的经贸中,日本人感受到荷兰人带来的“洋货”是日本所未有的,甚至是前所未见的,科技的威力通过货物体现,而文化的交流也在经贸中逐渐酝酿。慢慢地,“出岛”成为一些日本人的向往之所,他们偷渡到“出岛”上看个究竟,一些日本人希望荷兰人能给自己的小孩起个荷兰名字,游学长崎成为当时日本有识青年的追求。可以说“出岛”成为日本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也成为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的一个跳板。

[1] [2]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