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战后日本社会思潮的变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27 15:46:2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原标题:战后日本社会思潮的变迁


进入21世纪以来,日美同盟在各个层次不断深化。在全球层次,日本积极参加美国主导的多边安全合作,包括阿富汗的反恐合作、伊拉克重建合作以及参加“防扩散安全倡议”等;在地区层次,加紧准备在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发生战事时的联合行动;在双边层次,调整驻日美军,以“确保日本的安全,加强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保持应对影响日本和美国的紧急事态的能力”。近年来,日本又抓住美国重返亚洲进行“亚太再平衡”的机会,极力拉拢美国,企图与美国“共同对付崛起中的中国”。


第四,宣扬“中国威胁论”,防范和限制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为了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上得到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在历史问题上需要得到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的谅解,而且大多数日本人还没有意识到以后中国的迅速发展,对中国的崛起还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和战略对应。因此,尽管受到一些右翼势力和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强烈攻击和阻挠,日本不仅首先解除了政治风波后对中国的制裁,还实现了天皇访华,在非自民党或自民党不占主导地位的几届联合政权下,对过去侵略历史的表态也有所改善,民族主义思潮对中日关系的不利影响还控制在一定范围。


但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的与日俱增,与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的日本形成鲜明对照,使一些日本人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充满了压力和危机感,甚至增强了与中国竞争和对抗的意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阻滞中国的发展,转移国民对生活现状的不满等目的,开始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一些媒体也推波助澜,煽动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使中国在日本国民中的好感度不断下降。近年来,日本的对华政策日趋强硬,企图构筑针对中国的包围圈,这种防范限制中国的强硬民族主义策略,势必对中日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当然,冷战结束后,主张“护宪”、“反核”、“反战”的和平民主主义思潮也依然有着影响,共产党、社民党等护宪政党以及“九条会”等护宪群众团体也在积极地开展活动。就是在保守势力中,也存在着反对极端民族主义,主张走“民生大国”道路的声音。但是,和平民主主义思潮日渐凋落,保守主义思潮则为民族主义思潮所取代,民族主义思潮占据支配地位却是不争的事实。日本的民族主义志在修改和平宪法,企图改变战后发展道路,坚持美化侵略历史立场,煽动针对中国(以及韩国)的排外主义,必将对日本的未来和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要给以特别的关注和警惕。(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员 崔世广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崔世广供新华网日本频道特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及出处为“新华网日本频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