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本青年们踏上上海土地的第一刻,工作人员给他们的第一条诫令是:自来水龙头里的水不能像日本一样直接喝。然而,还是有人忘了,导致拉肚子。
一名被调来参加接待工作的检察官回忆:
我那时候刚知道在日本,水龙头的水就是饮用水,觉得难以启齿做解释,只能向往上海也会有这一天。
访问南京的这一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日本人要求,去参观南京大屠杀的遗址!
他们来得正是时候。
两年前,日本右翼份子联同文部省修改教科书,想把“三光政策”改为“抗日运动的展开,迫使日本军队保证治安”、“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引起中国极大不满。
这件事最终以中国官方抗议和日本政府的及时制止而流产,但还是给中日关系带来了不小的伤害。
这也给中国人留了一个教训:得留下点历史证据,才能让日本人无法辩驳。其实一直以来,都有人给南京市政府写信,要求建立一所有关大屠杀的纪念馆。
有位姓崔的女同学,正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上学,写的信尤其著名。几十年后,她当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仍然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特别关心,狠狠批评了陆川拍的《南京南京》。
次年,中国开始在南京市修建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目前正在修建中。日本人来访问,就在这个敏感的节点上。
上面指示:
让他们看。
四十多年过去,当年的地形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连续发掘几个月后,南京市政府好不容易才在江东门外找到了当年的万人坑遗址。日本代表团被带到的,正是这里。
他们看到了当年的遇难者遗体,尸骸排列得非常整齐,很多遗骨上还留存着明显的弹洞、刀刺的痕迹,以及日本军队留下来的的皮靴靴底、啤酒瓶和皮带扣。
在工作组的简报中,多次提到这样的场景:
某某日本人跪倒在万人坑遗址前,放声痛哭;某日本人当场向中方工作人员道歉,称我们对不起中国。等等。
接下来,南京访问团还出现了另外一起突发情况:
一位名叫穗织一成的日本青年,在参观时突发急性胃出血急需手术。但他担心中国的血液技术不过关,不愿意输中国人献的血。而同团的日本人又以旅途劳累体力不支为由,不愿为他献血。
情急之下,工作人员将此事上报中央和日本大使馆,最终决定强行为他手术和输血,保住了他的命。
访问结束后,穗织一成举家迁往中国,只收象征性的报酬,一直在中国教了好多年日语。
最后汇聚到北京,青年们除了游览故宫、长城,还受邀参观了中南海,与中国领导人泛舟湖上。
这是中国的权力中心第一次大范围的向外界公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邀请外国人参观,而且是三千名日本人。
有人担心日本代表团有人会借机刺探国家机密。于是参观前,中南海的工作人员提前踩好了点,规定了哪里能去,哪里不能去。
整个活动,三千多日本人没有走丢一个,没有发生一次车祸和刑事案件,没有丢失一件包裹、行李。
起初,日本人很不信任中国人能办好这么大的活动,生怕出事。在代表团抵达中国的那一刻起,日本大使馆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与日本代表团保持联系。结果值了几天班,啥事没有。
大使馆一个官员说:
早知道这样,我们根本用不着。
与此同时,团中央负责接待工作的指挥部倒是24小时通宵不眠,随时准备处置突发情况。
为了避免一片混乱,指挥部要求在三千名日本人来华之前,务必让每个人都拿到日程表,知道自己每天的活动、场所、住在哪个地方哪个房间、房间电话号码是多少、坐的车牌子是多少。精确到每小时。
最后日本人都按时拿到了日程表,发现上面所有的字都是工整的楷书。据说有些人大为赞叹,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时团中央甭说电脑,连打印机都没有。日程表是请了一所残疾人学校的学生来帮助刻板,然后一页一页油印的。
为什么是楷书,因为刻板用的活字是楷体。
05
整个日本青年访华的高潮,是访问北京,参加国庆35周年的庆典。
胡老人亲自出席了欢迎晚宴,给芹洋子的女儿送上三项礼物:小棉袄、奶糖、巧克力。一位山东郓城来的女歌唱家与芹洋子共同演唱了《四季歌》。
10月1日,日本代表团在天安门东侧受邀观看了建国35周年阅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