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户幕府严密控制各地大名的重要措施。规定各地大名要在一定期间轮流来江户参觐,又名参勤交代(见幕府政治)。大名参觐主君始见于战国时代,关原之战(见德川家康)后,各地大名为取悦德川氏,蜂涌至江户表示忠诚,德川家康为笼络他们而赐以宅地,供其建造邸宅安置妻室。1615年,幕府制定《武家诸法度》,开始对参觐时的随员数量作出规定。1635年德川家光修订《武家诸法度》后,形成完备的制度。 《武家诸法度》规定,全国大名平时须部分留住江户,辅佐将军,部分在自己领地主持藩国政务,以一年为期,期满轮换,轮换期为每年 4月。1642年,将谱代大名(德川氏嫡系大名)的轮换期改为 2月,其中关东、东海道大名定为9月。作为特例,规定关东大名在府在国各半;担任幕府要职的水户藩等大名长期留住江户;负有接待朝鲜使节任务的对马藩宗氏 3年一参,停留时间亦仅4个月。1722年,幕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上缴米制”,规定藩国每产米1万石要向幕府缴纳100石。作为代替,大名在江户参觐期缩减为半年,但 3年后又复旧制。1862年,幕府权威日降,参觐之制亦随之松弛,规定重要藩国大名3年内可有1年参觐,余者百日即可,大名回藩时,妻子亦可同行。1865年后,倒幕战起,参觐之制名存实亡。 参觐交代加强了幕府的集权统治。各地大名,藩国交错,相邻诸藩交替参觐,有利于防止其结党行动。按规定,大名妻子常往江户,实际成为德川氏手中的人质;而且,在江户建造邸宅、供养妻室家臣的费用及参觐的路费,都由大名自己承担,也削弱了大名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各地大名为弥补其巨大开支,于大阪、江户建立仓储,贩卖其从领地收来的稻米,客观上促进了以大阪、江户为中心的商业的发展。同时,各地大名定期轮班参觐,也促进了江户与各地区间的交通运输的发展,增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
日本简史——参觐交代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展出2.2米长金扇马标 纪念德川家康
历史上的中国东北在日本明信片上
日本历史上曾经搞过计划生育
直至大正天皇,200多年来日本的历代天皇均非皇后所生
日本发现1887年在新潟县拍摄的日食照片
日本的历史,就是一个技术赶超国的发展史
日本丰田天理两市的前世今生
日本发现大笔战前邮政存款 总额达46.5亿日元
拉丁美洲的日本移民
日本介护保险沿革
日本发现最早使用中国古代历法的例证
专家称日本2万年前有选择地引进中国石器技术
古代的日本女人为什么以献身给中国男人为荣
日本妓女源流:宫中设官妓供外国人娱乐
日本历史上的近亲结婚
为何禁止色情行业的法律在近代日本屡屡难产
日本城市化中的消费结构变迁
第一本口述历史资料集《横滨华侨的记忆》出版
日本历史上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日本30年后重启死刑再审之门
与日本学者谈中国历史
考古研究表明日本5世纪中期已经养马
日本古代名僧最澄从中国带回《三教不齐论》
1950年代日本风尘女子当街拉客
英国王室曾成功插手日本的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