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战后日本社会思潮的变迁
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出于消灭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以使日本不再成为侵略战争的策源地和不再形成对美国威胁的目的,在该国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领域推行了一系列“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为新思想的涌入和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刚刚接受战败投降的大多数日本国民,在感情上是复杂的,在思想上是混乱和迷惑的。但是,他们不久就通过对各自战时体验的反省,开始摸索生存于新时代的原理和方向。另外,从法西斯主义天皇制国家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开始了积极的言论活动,想由发动民众形成新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从底层支持民主化的主体。
就在这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来自上面和下面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在战后初期的日本形成了一股和平民主主义思潮。在这种思想潮流中,既包含着对战前日本走上战争道路的反省,有着否定过去日本的决心;也包含着对欧美国家的仰慕,有着以欧美为榜样建设现代新日本的理想。可以说,正是这种有着复杂的历史感情背景,又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思潮,从根本上规定着战后初期日本的方向,支持着各种民主化改革的政策。1946年10月诞生的战后新宪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主权在民和放弃战争与军备,而这两个特点便是与战后初期日本社会思潮的两个特征,即民主主义和和平主义相对应的。
战后初期的和平民主主义思潮,其基本思想主张是反省侵略战争、批判日本的封建落后性、反对日美安保体制、反对日本的再军备、拥护战后和平宪法,而其主要思想基础则是马克思主义和近代主义。随着美军占领政策的变化和国际冷战结构的成立,和平民主主义势力同民族主义势力展开了激烈斗争,并逐渐扩大在日本民众和青年中的影响,在运动形式上则表现为反对片面媾和、反对美军基地、反对修改宪法等斗争,到1960年的反对修改日美安保条约斗争,终于达到了顶点。
1948年,随着世界形势向东西冷战的发展,美国转变了对日占领政策。之后,为了将日本纳入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使日本成为东亚的“反共防波堤”,美国开始推进对日媾和谈判。在日本,围绕片面媾和还是全面媾和问题展开了大讨论。1949年12月,社会党提出了全面媾和、中立、反对基地的“和平三原则”(后追加了反对再军备),与工会、文化团体、青年妇女团体结成了超党派的“期待实现和平独立国民同盟”。1950年1月,以安倍能成、中野好夫等为中心,结成了学者、文化人的“和平问题谈话会”,呼吁全面媾和、经济自立、中立不可侵犯、反对军事基地。日本国民的大多数,也要求与所有交战国实现媾和。进入1951年,全面媾和派进一步展开了运动,共产党、劳农党等结成了“全面媾和爱国运动协议会”,社会党、劳农党、日本工会总评议会、宗教团体等组成了“日本推进和平国民会议”,进行街头演说、集会和宣传等。这场关于媾和与和平的大讨论震动了日本社会,形成了一次有力的和平民主主义教育运动。
但是,全面媾和运动并没有达到目的。1952年,《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生效。其后,和平民主主义思潮主要表现为轰轰烈烈的反对美军基地的斗争。1952年,反对美军征用石川县内滩村的沙丘地修建射击场的“内滩斗争”,拉开了日本人民反对美国军事基地斗争的序幕。面对美军的征用计划,该村村民开展了顽强斗争。这场斗争不仅得到了石川县工会、在野党等的支持,还得到了日本工会总评议会、日本教职员工会等全国组织的声援,成为日本全国反对基地、致力于和平与独立斗争的开端。其后,在妙义山、浅间山、富士山麓和伊良湖滨等,也燃起了反对美国军事基地的烽火,并进而扩大到新潟、木更津、横田、小牧和立川等地。这标志着和平民主主义思潮已经成为推动群众性和平运动发展的动力。
不过,随着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日本也开始出现民族主义思潮滋生和泛起的动向。这股民族主义思潮主要以鼓吹修改宪法和反共为主要特征。自鸠山一郎、岸信介等人上台后,开始谋求修改战后和平宪法。面对当时国内的改宪动向,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广大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坚决反对。1953年11月,片山哲等发起组织了“维护和平宪法之会”。1954年1月,以此会为中心组成了有135个团体参加的、代表日本广大人民意愿的“拥护宪法国民联合会”。它将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政治立场的团体和人们集结在一起,成为全国性护宪斗争的中坚力量。“拥护宪法国民联合”提出了制造拥护宪法的国民舆论、在议会中确保阻止提出修改宪法动议的势力和在国民投票时否决宪法修改案等活动方针,广泛开展了护宪活动,形成了护宪高潮。由于社会党等进步势力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以及鉴于改宪势力在众参两院均未能控制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席,改宪势力不得不放弃了强行改宪的努力。
1960年反对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可以说是战后和平民主主义所达到的顶峰。针对岸信介修改日美安全条约的活动,民主进步人士充满了危机感。他们认为,修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活动,是在美国新的亚洲战略之下加强日美军事同盟,这不仅会使宪法第9条成为一纸空文,还有使日本重新卷入战争的危险。虽然,这一斗争最后因岸信介政权的镇压而失败,但岸信介也迫于群众斗争的压力而宣告下台。
由上可见战后成长起来的日本和平民主主义思潮,具有明显的左翼和进步色彩。其在抵制日本政治保守右倾化、使日本走一条和平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