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其他 >> 正文
战后日本社会思潮的变迁



原标题:战后日本社会思潮的变迁


第二,修改宪法、海外派兵,谋求改变战后发展路线。1997年5月,自民党、民主党等超党派议员290人,以修改国会法、在众参两院新设讨论宪法问题的常设委员会为目的,组成了“推进设置宪法调查委员会议员联盟”。1999年7月26日,在自民党、民主党、公明党、自由党等支持下,以设置宪法调查会为前提的国会修改法案在参议院通过。2000年1月,国会宪法调查会成立并开始工作。2005年4月15日和20日,众议院和参议院宪法调查委员会分别提交了《最终报告书》,这表明关乎日本未来发展道路的修宪运动,已经由“论宪”阶段进入了实质性修宪阶段。2012年12月,一直志在修改宪法的自民党重新夺回政权,2013年7月,自民党又取得了参议院选举的压倒性胜利。


另外, 2003年5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应对武力攻击事态法案》等“有事相关三法案”。2004年,国会又通过了《自卫队修改法案》、《支援美军行动措施法案》等七项“紧急事态基本法案”。2006年12月,又通过了“防卫省法”,不仅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而且在一直限定于“防卫日本”的自卫队任务中,第一次加入了“在海外对美军支援”,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发生很大转换。这些表明,战后以来的一些禁区正在被打破,规定战后日本政治的基石也在动摇。而这些动向与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与蔓延,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


第三,加强日美同盟,依靠美国追求日本的国家利益最大化。冷战结束后,日本曾一度想增强自身对美国政治、外交及军事的独立性。但随着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再加上中国的迅速崛起,日本民族主义的主流从争取与美国平起平坐,开始转向承认美国的单极支配和支持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以换取美国对其在亚太地区大国地位的支持。1996年日美对军事同盟进行重新定义,1997年出台“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以日美安保“再定义”为契机,日本出现了强化日美同盟的动向。1999年日本国会通过“周边事态法”等三个“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日美同盟得到强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