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辞源》中,有魏源(1794~1857)条目,可见,魏源在日人心中的位置。可以说,近代早期日人的西洋认识,得益于魏源者颇多。 关于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日传播,日人研究颇详(如鲇泽信太郎等、1953,《锁国时代日本人的海外知识》乾元社、大庭修、1967,《江户时代唐船持渡书研究》关西大学出版部)。近年,中国学界着手研究,王晓秋先生近著《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华书局、2000)对《海国图志》在日流布状况有详细介绍。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流新疆,他在北上途中路过镇江,与挚友魏源相遇,两人同宿一室,彻夜长谈。林把自己所编《四洲志》送魏源,该书系林在任上时据英人慕端《世界地理大全》编译出的世界地理历史书。该书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西洋的译著。同时,林还将自己搜集的有关海外的各种资料交魏保存,并嘱其进一步研究(参看王著25页)。 19世纪中叶,在对西洋认识上,清廷与地方存在极大差距。这种差距绝非仅是地理的差距,而是大陆型思维与海洋型思维的差距。清廷基本上属于北方民族的大陆型政权,他们对大陆地区的危险有清醒认识,但对来自海洋的威胁则掉以轻心,以致鸦片战争爆发时,清中央尚不知道英吉利为何方神仙。 鸦片战争之初,清廷并不在意,因中国数千年历史中,边境胜负乃常有之事。但是,沿海地方官员则深知此次西洋诸国的东来,绝非昔日蛮夷可比,如不达目的,决不会善罢甘休。 魏源受林之托,立即着手编辑《海国图志》,除《四洲志》外,还引证各种著作100余种及自己亲历的内容,在1843年编辑成书。全书共50卷、57万字,另附地图23幅、洋炮图式8页。此后1847年、1852年该书分别增补至60卷、100卷,最后达到80余万字。 据大庭修研究,首批《海国图志》1851年输入日本。这年,中国赴日贸易2号商船载3部《海国图志》,这3部书被日本官方征收。次年,中国商船又带来一部《海国图志》,被长崎会所保存,1854年,中国一号船一次竟运来12部《海国图志》,同年另一商船也带来3部。这15部中官方征用7部,在市场出售8部。至1859年,《海国图志》在日本图书市场上已供不应求(转引王书28页)。此后,日本开始翻刻此书,还有人则做普及工作,把该书加上日文假名,出版训点本。也有人把该书分解出版。 求购《海国图志》的日本人,除官方外,还有下级武士阶层,他们对西洋的知识如饥似渴,其重要背景是海洋国家对信息的敏感。1853年、1854年,佩里舰队两次抵达日本,美国究竟为何等国家,是日朝野极想了解的内容,故这年他们分别将《海国图志》美国部分翻刻,据研究有8种不同版本。 除《海国图志》外,魏源的《圣武记》、徐继畲的《瀛环志略》也在日有翻刻,促进了锁国时代日人对海外知识的了解。 |
魏源与日本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百余本终战年学校日记现存 详记战争下的校园生活
京大将昭和初期研究带出骨骸移交给冲绳今归仁村设施保存
东江纵队交通总站旧址纪念碑正式揭幕
冲绳回归日本53周年 民众向游客讲述历史与现实
日本文化厅启动“历史工艺守护计划”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公开一批战后历史档案
京都大学启动平安时代文献数字化项目
东京国立博物馆开幕“江户测绘:伊能忠敬与他的时代”展览
奈良县明日香村的高松冢古坟修复工程正式完工
首批18位!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信息更新
东京大学历史系发布明治维新(1868-1912)女子教育研究
奈良国立博物馆举办“飞鸟寺与奈良时代(710-794)佛教”展览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启动江户时代(1603-1868)长崎贸易档案数字化项目
兵库县姬路城完成战国时代(1467-1603)城郭修复工程
京都大学考古团队在京都市郊发掘一处平安时代陶器遗址
日民间团体举办学习会 史料揭露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
追思过去,反思当下——台湾抗日志士后人与文史专家还原“马关割台”历史
日本展出2.2米长金扇马标 纪念德川家康
历史上的中国东北在日本明信片上
日本历史上曾经搞过计划生育
直至大正天皇,200多年来日本的历代天皇均非皇后所生
日本发现1887年在新潟县拍摄的日食照片
日本的历史,就是一个技术赶超国的发展史
日本丰田天理两市的前世今生
日本发现大笔战前邮政存款 总额达46.5亿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