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威理与“致远”舰军官合影 清 丁汝昌《致袁观察书》 洋员之在水师最得实益者,琅总查为第一……人品亦以琅为最。平日认真训练,订定章程,与英国一例,曾无暇晷(gui,日影,即光阴)。即在吃饭之时,亦复手心互用,不肯稍懈。 北洋水师是新式现代化铁甲海军,从装备到战术都是从欧洲引进的,加之提督丁汝昌根本不懂海军事务,因此在其筹建成军的过程中,少不了洋教头的参与和主持。而这些洋教头当中,最有名最得力的是英国人琅威理。 1878年,清朝政府向英国订购四艘炮艇,押送炮艇来华的即是琅威理。1879年,李鸿章想聘用一个海军顾问,当时驻英大使曾纪泽说:琅威理这人不错,无论是专业还是人品,都靠得住。 琅威理将炮艇送到天津港时,李鸿章会见了他,亲自看其指挥军舰,觉得很满意,打算聘用。但英国海军部不放人,答应只能以停薪留职的方式来中国上班,费了一番周折后,总算在1882年把琅教练请过来,头衔是副提督,月薪600两白银,后来增加到700两。而当时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月薪才280两白银,还好有每月420两白银的补助,才没有被琅教头比下去。 琅教头也确实对得起他的高薪。丁汝昌在给袁世凯的书信中提到,琅威理是所有洋教练中最得力的,人品顶呱呱。他制定的海军训练组织章程,与国际接轨,和英国一个样。这位外教一天到晚忙于工作,半点空闲都没有,“曾无暇晷”,哪怕是吃饭的时候也在用手比划着怎么训练,不肯半点懈怠。教练不懈怠,队员们当然也不懈怠,北洋舰队将士们以军舰为家,请假上个岸都不容易。 北洋水师流行一句话:“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可见琅教头的威信比丁汝昌还高。 琅威理不只是擅长训练,也很有战略眼光,他一来中国就预感到清朝与日本终有一战,而他本人也一直在捕捉这种战机。 1886年7月,北洋水师的镇远、定远、威远、济远四艘军舰前往日本长崎港检修,顺便进行友善访问。结果,北洋水师官兵一上岸就与日本人发生了武力冲突,双方都有伤亡。这个时候的清朝确实很牛,可谓船坚炮利,四艘大军舰用炮口对着长崎港,对方不得不坐下来谈判,答应赔偿。 此时,琅威理向李鸿章和丁汝昌建议,趁着现在北洋水师的战力优于日方,赶快采取强硬的手段,与日断交、开战,这是个歼灭敌人新生的海军力量的难得机会。但李鸿章和丁汝昌都觉得没有必要这样做,没有采纳琅教头的意见。到1894年黄海海战失利后,这两位不知道有没有想起当年琅威理的建议? 后来,琅威理发现自己的所谓大清国北洋水师副提督的头衔不过是个虚职,估计和齐天大圣的封号差不多,因为《北洋海军章程》里根本没有“副提督”这个编制,他所任职务根本就是李鸿章忽悠他的,于是愤而离职,回了英国。 琅威理走后,北洋水师的官兵总算舒了口气,因为纪律没以前严明了,大家可以随便上岸歇息。甲午海战失败后,清政府又想起这位好教头,想续聘,结果英国政府不答应。1906年,已是海军中将的琅威理在英国去世。黄海海面上的那一缕缕硝烟,不知有没有牵动他的心? |
北洋水师洋教头劝李鸿章提前与日本开战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多年前中国有机会将日本彻底覆灭,结果却被一中国人因利益放弃了
清政府为何套路不过沙俄和日本?两大困境注定他们是井底之蛙
日本下关有一条“李鸿章小路”
中国东北有一个城市,至今不让日本人踏足半步,想来旅游也不给
人们为何称日本侵略者为“鬼子”?
他一手把日本变成亚洲霸主 为何死后拿不出来区区10万元
甲午战争若清政府多坚持一会 日本财政是否会崩溃
近代日本两起外国政要遇刺案
李鸿章在日本被打一枪 中国少赔了1亿两白银!
甲午战前日本曾派大批特务 有人专门监视李鸿章
慈禧的政治阴谋为何成就了日本帝国?
袁世凯在朝鲜: 击退日本 谋废韩王
甲午战争,日本真的赢了吗?
时势造英雄! 李鸿章日本遇刺:中国赔款少一亿元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间谍:请美干涉难逃被处决
日本间谍笔下的甲午战争:下属被清朝凌迟处死
历史上今天《马关条约签订》日本为何要李鸿章出面
1882年北洋水师有机会全歼日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