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在胡绳主编的经典之作《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称李鸿章前往马关议和时“事实上日本已经没有力量立即进行新的战役”,更使人相信,若清政府再坚持一下,胜利的天平可就会倒向中国这边。
事实怎样,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数据。日本1894 年10 月在广岛召开的第七届临时议会通过的预案是临时军事费用1.5 亿日元和发行战争债券1 亿日元。但是实际上的军费支出并没有达到2.5 亿日元。截至1896 年3 月,日本公布其实际支出的战争款为20047.6万日元,这其中还包括了甲午战后日本对澎湖和台湾用兵的军费支出。如果清政府再多坚持一会,日本的财政就会崩溃
也就是说,甲午战争中,日本使用的军费尚不到2 亿日元。所以日本并没有也无必要大规模向外国借贷以充战费,即使继续打下去,日本在用完2.5 亿日元的预算后,其财政也不至于崩溃,比如,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议和之时,就得到过详细的情报“第一次国债洋一百五十兆元中,有五十兆元股票尚未销售,其八十兆元股票虽经售出,而银洋究未收齐”。可见,如果继续打下去,日本还有相当的战费潜力可供使用。
反观清政府,筹措的战费只有日本一半不到,但已经有58% 是举借外债。不但内部潜力已经挖尽,外部资金来源也日趋枯竭。比如1894 年7月,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受清政府委托,以6%利息和海关税收作担保,向英格兰银行递交贷款申请,以筹措战争经费。最后英格兰银行以不明中日战争内情和战争风险难以评估为由,拒绝了清朝的贷款。
最后,清朝只有以更高昂的利息向汇丰银行取得以7%利息的1000 万两白银的贷款即汇丰银款。对内已压榨殆尽的清朝对外获得借款的路已经非常狭窄了。
由此可见,这场战争如果真的继续耗下去,最先财政崩溃的只能是清政府。(作者署名:国家人文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