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其他 >> 正文

政变怎揭开日本大正民主序幕

作者:网易  来源:网易   更新:2016-5-18 9:43:0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他们开口就是忠君爱国,好像忠君爱国是他们的专利,但真到做事,他们却狐假虎威,躲在龙椅后面,总想干掉政敌!”


1913年2月5日,东京国会议事堂,一场骂战正处于白热化。


发言人尾崎行雄,属于立宪政友会。政友会虽然只叫“会”,却是日本首个政党,也是众议院第一大党。第一大党发言人措辞如此激烈,究竟是要干什么?尾崎行雄口中的“他们”又指谁们?


措辞激烈,只因他要弹劾首相;“他们”指首相桂太郎本人,也指内阁全体成员,更指执牛耳群体——山县阀。


立宪政友会成立合影


立宪政友会成立合影


山县VS 伊藤


明治维新中,山县有朋主要负责陆军建设。借此优势,他在政府、军队两大体系中培养了一大批自己人,山县阀就此形成。凭借山县阀,山县有朋在日本元老层影响甚大,风头超过另一知名人物伊藤博文。


相比山县有朋擅长结党,剑桥高才生伊藤博文却希望建立一套完整的西式政治制度,不仅包括宪法、内阁、议会,更要形成政党政治。


现代日本,首相宝座与众议院紧密挂钩。但在明治时代,很多首相并非党派推举,而是元老商讨人选,天皇象征性宣布“大命降下”。


议会与首相脱节,这种制度根本算不上政党政治。


不错,明治时代一直是藩阀政治。众所周知,明治维新主要由萨摩、长州两藩完成,维新后两方势力也最大。山县有朋、伊藤博文均出自长州藩,但理想有差异,行事风格也迥然不同,最终山县有朋秘密组建山县阀,伊藤博文开创立宪政友会。


就此,山县有朋VS伊藤博文,逐渐转化为山县阀VS政友会。


山县有朋


山县有朋


1905 年,第一次波动


1905年9月5日,《朴茨茅斯和约》签订。日本战胜沙俄,好一番扬眉吐气。东京人民为示庆祝,特地开始游行,沿途只要见到政府建筑,该烧的烧,该拆的拆,逼得军队出面维持治安。


签了条约应该高兴,怎么会暴动?


日本虽大获全胜,却没能从俄国人手里拿到一分钱赔款。在老百姓看来,打了胜仗却没有赔款,简直是不败而败。而且战争中,国内苛捐杂税不断,民怨沸腾,借着和约签订,怨气一股脑儿爆发出来。


其实暴动不足为奇,但他们的口号却让人挂怀:打倒藩阀!


如果只是反政府,那说明老百姓只是不满意谈判结果;但攻击藩阀,这就说明反对和约事小,反对藩阀事大。


民意如此,首相桂太郎非常难堪,只好让位给政友会总裁——西园寺公望。1906年1月,第1次桂内阁总辞职,第1次西园寺内阁成立。


这次让位,明着是“情意投合”,暗地却各有小算盘:藩阀让位,只是避避风头,实际上还在幕后控制国家;政党好容易拿到首相宝座,自然不能轻易放弃,要常给藩阀找找麻烦。两方互相看不顺眼,做事也是互相拆台,于是接下来7年,日本政坛出现了奇怪现象:


1908年7月,西园寺公望卸任,第2次桂内阁建立;1911年8月,桂太郎卸任,第2次西园寺内阁建立;1912年12月,西园寺公望卸任,第3次桂内阁建立。


7年时间,藩阀、政党交替执政,争夺进入高潮。7年里,政友会也不再独自挣扎:不止议会第二大党——立宪国民党加入反藩阀势力,连民间记者、学者也加入反藩阀行列。这些反藩阀人士,统称护宪派。


藩阀、护宪派争斗激化,开始于第2次西园寺内阁总辞职。


西园寺公望


西园寺公望


军部退守


1912年11月30日,陆相上原勇作提议,希望在朝鲜扩大陆军规模。对这个提案,首相西园寺公望画了叉:日俄战争结束没几年,欠债没还清,怎么扩军?


上原勇作很没面子,直接向天皇上表,辞去陆相职位。


按理说辞职就辞职,但要命就在于他是陆相:按规定,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大中将担任;军人要服从命令,一旦军方高层不派人赴任,陆相就空着,内阁就瘸了一条腿——连大臣都凑不齐,还怎么组阁?


碰到这个大问题,第2次西园寺内阁停摆。


这就是所谓“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由山县有朋在1900年设立。近代日本,军部大臣有“帷幄上奏权”,可不经内阁直接向天皇上报军务。这样一来,内阁中好似有一颗地雷:只要想颠覆政府,陆相直接辞职,然后不派继任者,内阁自然倒台。


上原勇作敢这么干,当然有山县阀做后盾。这不,西园寺公望刚决定卸任,山县有朋操纵元老层达成决议:桂太郎接任。


从政治角度讲,手段非常漂亮,可列入教科书。但行径如此卑劣,算是打破了“桂园时代”和平交接的默契。经过数年发展,护宪派早已壮大不少,遭遇强压更会有强烈反抗。


12月19日,政友会、国民党议员在东京歌舞伎座召开“第1次护宪大会”,听众超过3000人。以“打破藩族、维护宪政”为口号,护宪运动就此展开。不仅议员、记者,就连工商业者、黎民百姓都参加到运动之中——底层百姓刚因日俄战争承担重税,正好借机宣泄情绪。


1913年1月21日,众议院本应开会,但桂太郎担心护宪运动会影响自身地位,宣布推迟15天。这个缓兵之计让护宪派更加恼火:1月24日,“第2次护宪大会”召开,护宪运动从东京走向全国。


桂太郎坐不住了,赶忙向大正天皇请旨:如今离明治天皇去世不到一年(1912年7月去世),还在服丧期间(1年),应下诏禁止政治斗争。拿到旨意,桂太郎立刻下令,要求议会停止内斗。


本以为此令一下,护宪派都会不再攻击政府。谁承想2月5日众议院重新开会,桂太郎就听到尾崎行雄的亲切问候:


“他们拿龙椅做挡箭牌,拿圣旨做炮弹,把政敌一个个打倒!”


政友、国民两大党占议会席位近80%,内阁不信任案一经提出,无疑通过,首相怕是马上要下岗。桂太郎当机立断,立刻决定停会5天,并私下逼迫尾崎行雄撤回提案。


提案可以压回,怒火却无法平息。2月9日,“第3次护宪大会”召开,超过2万人参与;紧接着10日,众议院开会,数万民众齐聚国会附近,要求桂太郎下台。桂太郎也急了,准备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这个想法遭到众议院议长反对:现在解散国会,很可能引来动乱!


没办法。2月11日,第3次桂内阁总辞职。从1912年12月21日算起,这届内阁就干了62天。


1913年6月,山本权兵卫组阁,上来就修改了“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陆海军大臣不再限于现役武官,预备役、后备役、退役武官都可上位。


每逢解释近代军部跋扈,“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都一定会成为重要证据。但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1913年~1936年之间,这项制度事实上废止。换言之,大正时代,军方其实失去了制衡内阁的利器,政党势力也得以发展。


1913年大正政变揭开了大正民主序幕,也为大正时代打下基调——绝非一家独裁肆虐,新势力会竭尽全力,维护宪法,争取民主。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百科全

    上世纪日本最大地震 将城市移平

    蒙古铁骑横扫天下为何征服不了

    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拉开了与中

    日本正仓院特展记 :东渡的盛唐

    江户时代的“教育热”:日本如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