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历史人物 >> 正文

末代皇帝溥仪就是这样沦为日本人傀儡的

作者:佚名  来源:2018-10-11 11:53 来源:澎湃新闻 湃客   更新:2018-10-14 19:57:13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九·一八后不久,溥仪在天津港秘密登上一艘日本汽船,悄然潜往东北,由此开始长达十四年的傀儡生涯,遂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溥仪是棋局中一颗棋子。日本人图谋先让东北独立,溥仪成为傀儡。进而把东北并入日本版图,再以东北作为跳板,占领华北乃至全中国。而以逼走溥仪为目的的两次“天津暴动”,恰是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一手策划的。


日本人已做好准备,阴谋一旦暴露,直接烧死溥仪


1931年11月,溥仪在日本人的所谓“保护”之下,在天津港秘密登上了一艘日本汽船,悄然潜往东北。由此,溥仪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傀儡生涯,遂踏上一条不归之路。



伪满洲国时期的溥仪


溥仪在伪满洲国的十四年,即日本侵略者霸占我国东北领土时期。最终,溥仪的行为使伪满洲国成为希特勒“轴心国”的一员,支撑了日本侵略者的对外侵略扩张战争。


日本当时面临着两大问题:


一是在全球范围内,1929年发生了世界经济危机。日本是一个弹丸岛国,资源极度匮乏,它急欲掠夺中国东北的资源,试图解救日本的经济危机。


二是早在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就蓄谋把本国的一部分人迁到东北,而且把百万户移民东北作为日本的一项绝密国策。打算把一百万户日本人、至少五百万人口移民至中国的东北,以彻底改变东北的民族构成,在更大程度上掠夺东北的资源。


据考证,日本从1937年到1945年战败为止,一共向东北移民十万户,达三十万人口。(注:以上统计数字,参见伪满帝宫年鉴及相关历史档案记载。)此时日本还面临着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日本的在华利益与英、美等国发生了尖锐冲突。他们无一不想掠夺中国资源,所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当时的蒋介石政府向联合国提出了一纸诉状,状告日本侵略东北领土。英、美等国家出于应付派出一个所谓“国联调查团”,日本人则力图在国联调查团到达东北之前,建立起一个所谓合法的政权,以逃避其侵略中国的罪责。


在这样一个世界大背景下,溥仪悄然登上了一艘日本汽船。


溥仪哪里想到,就在离船舱两三米的地方,暗藏着杀机。日本人蓄谋,一旦中国军队发现了日本人的阴谋,就打算烧死溥仪,毁尸灭迹,甚至将整个汽船沉入海底。


20世纪60年代初,溥仪偶然看到五妹夫万嘉熙从日本杂志《文艺春秋》上翻译过来的一篇工藤忠撰写的文章,披露了这个历史细节。尽管时过境迁,已过去了三十多年,溥仪仍然不由得吓出了一身冷汗。


溥仪虚惊一场


忐忑不安的溥仪在贴身侍卫祁继忠的陪同下走进一艘汽船的船舱,他惊讶地发现,逊清内务府大臣郑孝胥及其儿子郑垂正在船上恭候自己。船上还有两名日本军官,一个是日本关东军参谋上角利一,另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工藤忠。此时的工藤还叫工藤铁三郎,此后由于一个偶然缘故,溥仪亲自为他改名为工藤忠。这是后话。船舱内还有二十多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表情非常严肃地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场面十分瘆人。汽船刚一离岸,突然听到一声枪响。这时,岸上有人大喊了起来:


“什么人?停船!赶快停船!”


这艘汽船根本没有理睬岸上的喊叫,船上的日本兵还架起了机枪,随时准备射击。瞬间,汽船熄灭了所有灯光,不仅没有停航,反而全速疾驶而去。


而后,这艘汽船停泊在大沽口,溥仪一行人又登上了一艘日本商船——“淡路丸”号,向东北营口驶去。


实际上溥仪乘坐的这艘商船隶属于日本关东军大连汽船株式会社,它本质上就是一艘执行“特殊任务”的间谍船。恰好,这天船上有一名职员带着一架照相机。更巧的是,这架照相机里仅有一张底片,于是留下了这张历史照片:1931年11月12日下午两点十分,溥仪端坐在“淡路丸”号上,与日本人以及原内务府大臣郑孝胥和其子郑垂一同合影留念。平时,郑孝胥总是穿着一身中式服装,而这一天由于风大浪高,他穿上了儿子郑垂的一件西服。这样,郑孝胥身穿西装留下了与“皇上”在海上航行的绝版照片。


溥仪(中坐者)与郑孝胥(后左一)等人在“淡路丸”号船上


不久,日本船长忽然惊惶而至:


“皇上,大事不好,大事不好了!”


“慌什么?”溥仪故作镇定地说。


“我从望远镜里看到,有几艘舰艇非常可疑,” 日本船长紧张地说,“正在疾速向我们驶来。”


溥仪听后,吓得脸色惨白。这时,日本兵重新趴回甲板上,架起了机枪。溥仪随即吩咐侍卫祁继忠,马上将事先备好的几把手枪分发给众人,准备与前来的船舰决一死战。


此前,郑孝胥与其子郑垂两人正站在甲板上聊天,相互吹嘘着如何赴东北大展宏图。一听说祸事来临,他们马上停住了话头,吓得脸色苍白。郑孝胥猜测说:


“是不是国民党的军舰盯上咱们皇上了?”


“根本不是。”溥仪心挺细,拿过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番,他发现船上的旗帜不对,便断言说:“这可能是张学良的船舰。”


正说话间,不知怎么回事,这几艘可疑的船舰忽然掉转航向离开了。溥仪又虚惊一场。


随后,溥仪乘坐的日本商船在营口附近停泊。但由于海水退潮,一时无法登岸。溥仪一看诸事不利,不禁仰天长叹:


“看来此行不顺,万事拉忽不得。”


“拉忽”一词在满语当中原意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此时从溥仪的口中说出,意味着溥仪认为此事疏忽不得,也暴露出他当时非常焦急的心情。


船只暂时无法靠岸,偏巧又遇到外国税务官要求上船检查。日本关东军参谋上角利一颇有经验,马上把溥仪让进船舱,给他换上预先准备好的全套日本军服。但这群外国税务官久久不肯离去,见状,溥仪吩咐祁继忠:


“赶紧拿出咱们从宫中带来的那些珍宝给他们,此时性命要紧。”


经过一番周折,直到第二天清晨,溥仪一行才登港上岸。此时已经是1931年11月13日上午9时。


随后,溥仪一行人乘坐火车,直奔东北。在火车上,溥仪不禁浮想联翩:这一路颠簸,遇到这么多风险。假若在天津时按照另外一条路走,是否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了?那么溥仪想到的另外一条路,究竟是什么呢?


日本人用重金贿赂溥仪身边的人,把溥仪一步步诱入日本公使馆进行洗脑


此时,溥仪想到的是原内务府大臣金梁为他设计的另外一条复辟之路。



原内务府大臣金梁


早在逊清时代,内务府大臣金梁便时常进宫与溥仪探讨复辟大计,一起商量如何复辟大清王朝。那一时期,金梁成了溥仪极少的几个知心人之一。


溥仪抵天津寓居张园、静园之后,金梁也经常过来跟他探讨所谓的复辟计划,其中一个建议,便是溥仪可以赴沈阳复辟登基。金梁夸口说:


“我在沈阳是很有根底的。我早已经吩咐人打扫过沈阳的宫殿,甚至把原来的一些旧陈设全部恢复,连那把‘龙椅’都找到了,皇上可以随时赴沈阳归位称帝。”


金梁哪知溥仪明白狡兔三窟的道理,早已八方联络寻找出路。金梁眼见多次献策得不到溥仪的回复,也不好催促,便派自己的女儿金昆仑来到静园求见溥仪,带去了自己的一封亲笔信。金梁有所不知,此时溥仪已经与土肥原达成了秘密协议。所以溥仪不想再见金梁的女儿,于是打发皇后婉容敷衍一下金昆仑。


实际上,婉容对所谓的复辟大计根本不感兴趣,尤其对溥仪急欲奔赴东北投靠日本人、认贼作父的行为非常反感。自然,她与金昆仑二人的面谈难有默契。金昆仑无功而返,金梁心里猴儿急。金梁的想法是,溥仪一旦在沈阳称帝,那自己好歹也能弄个首辅大臣,至少也当个宰相吧。他认为论才干之高,除自己以外,别无他人。如今一看,希望全盘落空,便急火火直奔静园而来。


这恰是溥仪逃离天津的前几天。此时,溥仪已经准备好了行李,不想再见金梁,可碍于情面,应付地接见了他。金梁一见到溥仪十分激动:


“皇上,赶紧实现咱们的复辟计划吧。东北三千万民众,人心早已归顺。沈阳的宫殿给您全部打扫干净了,就等着您驾临登基。”


溥仪心中有数,早已筹划好近日奔赴东北,于是,装模作样地鼓励了一番金梁:


“金梁老臣啊,你忠心可鉴……”


溥仪的这番话,让金梁涕泪横流,他并不知道溥仪另有打算。就在二人见面不久,溥仪悄然遁逃。金梁得知消息后,又气又恼。自己这个复辟道路多安全啊!可溥仪却不领情。后来,金梁在一本书中追述了他在天津与溥仪共商复辟的前前后后。


可溥仪当时并不知道,自己被土肥原说动去伪满充当傀儡,正是日本侵华战略的重要计划之一。后来当上日本陆军大臣乃至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曾经在呈送日本天皇的奏折当中说得明明白白。他是这样写的: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当然,多数人认为,这个奏折并非出自田中义一之手,而是另外一个日本陆军中将——铃木贞一所写。事实上,是谁写的并不重要,但日本企图吞并中国、霸占中国领土的野心确是暴露无遗。


而溥仪恰恰是日本这盘棋上一颗非常微妙的棋子。日本人的图谋很简单,就是先把东北独立出来,再让溥仪成为这个独立国的傀儡,进而把东北并入日本的版图。日本人想利用东北作为跳板,逐步占领华北乃至全中国。


其实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早在张勋复辟之际,就已暴露无遗。鲜为人知的是,日本人为张勋复辟提供了大批资金赞助。溥仪1924年出宫之后,日本人又用重金贿赂溥仪身边的人,把溥仪一步步诱入日本公使馆洗脑。乃至溥仪寓居天津张园、静园期间,一群日本人始终围拢在溥仪的身旁。


据统计,从1924年至1931年七年之间,溥仪接见日本高层人士、军政名流有近千人之多。可以说,溥仪降日的意图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此时溥仪并不知道,他从天津被逼走,恰是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一手策划制造的。那么内幕何在?



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


日本人两次策划天津暴动吓跑溥仪


天津暴动的详情并不为外人所知,连有些历史学家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殊不知,溥仪当时也被报纸上的种种消息所欺骗。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曾记载了这样一件往事。他回忆说,有一天,父亲载沣前来看望,向他禀报说恭亲王之孙溥伟到新宾县去祭祖了。表面上看是祭祖,实际上这是清代帝王登基称帝之前一项必要的程序。溥仪听后,大吃一惊。


溥仪更为惊诧的是,1931年11月8日,天津《益世报》刊登了一则消息,即东北成立了一个政权研究会,推举的会长正是溥伟。在溥仪被慈禧立为同治、光绪之嗣,即被立为宣统皇帝之前,溥伟曾梦想当皇上。这次,两个人又在“皇位”问题上撞了车。


更要命的是,报纸上登载的消息说,溥伟已经准备好了玉玺和龙袍。同时,溥仪还得到了一个谎信儿——溥伟将于某月某日登基称帝。溥仪立时紧张焦虑起来。事实上,以上这些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全都是土肥原一手策划、精心编造出来的。


不仅如此,心思缜密的土肥原还把这些报纸敛在一块儿,统统交给溥仪的贴身侍卫祁继忠,再由祁继忠亲手交到溥仪的手上。溥仪看完之后,自然大为动怒。


更卑鄙的是,土肥原为了尽快从天津吓跑溥仪,策动了两次“天津暴动”。此前,蒋介石曾派前清遗老高友唐面见溥仪,向他郑重承诺:恢复宣统帝号,溥仪仍可以重新坐上那把龙椅。甚至可以恢复皇族的优待条件,即所谓的“清室优待条件”。同时,蒋介石还承诺,每月发给溥仪两万大洋的生活补贴。


对此,溥仪嗤之以鼻:“蒋介石,你早干吗去了?”


实际上,溥仪此时早已经跟日本人秘密达成协议。溥仪的内心活动,通过一首诗真实地表达出来。这首诗由元朝的一首旧诗略加改动而成,发表在《北洋画报》上。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关。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时不昭回。


信知海内皆王土,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应到江淮。


溥仪借这首诗明确表达:江淮正在闹灾害,你不如省下这笔钱,去江南救灾吧。这其实是对蒋介石的一种嘲讽。此外,溥仪还有另一层意思,蒋介石,你甭跟我这儿白费工夫了,纯粹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通过这首诗,溥仪也表达了跟国民党蒋介石彻底绝交的意思,因为他降日决心已下。


天津暴动是土肥原逼走溥仪的关键举措。1931年11月8日晚,溥仪在静园整夜听到的都是断断续续的枪声,吓坏了。


天津暴动的目的就是要吓跑溥仪,让溥仪赶紧到东北去当日本傀儡,然后成立伪满洲国,为日本侵略东北乃至中国铺平道路,把侵略东北、占领东北的领土、掠夺东北的资源合法化。日本人的阴谋溥仪是过了若干年之后才知道的。还有溥仪不知道的是,土肥原所出之策也是其“败走麦城”后的主意。


原来,日本人最初是打算任命日本官吏去一个个中国城市实施统治。刚开始搞了个试点,即任命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为沈阳市长。谁知,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尤其是中国人义愤填膺,不接受日本人的直接统治。迫于压力,土肥原无奈下台,换上了汉奸赵欣伯。


土肥原被赶下台之后,日本人并不甘心,于是便有了一个更大的阴谋,即让溥仪出山充任伪满洲国傀儡。为了尽快迫使其赴东北即位,便密谋策动了“天津暴动”。此时,天津市公安局正在清洗队伍,一些警察被迫下岗。这些警察手下都有一些青洪帮打手和流氓地痞,于是这些人就成了天津暴动的主体。


溥仪没想到的是,天津暴动的指挥者竟然是自己的老熟人——1924年溥仪被迫出宫之际,领头逼宫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鹿钟麟,再一个便是负责带队清点帝宫珍宝的警察总监张璧。这次,张璧居然成了参与天津暴动的指挥者。


在策动天津暴动之前,日本人曾秘密向张璧承诺,天津暴动一旦成功,便让张璧担任天津市市长。所以,张璧出面组织了这次以逼迫溥仪出逃天津为目的的天津暴动。时隔多年,溥仪知道了真相后,一声长叹:“真是冤家路窄啊!”


第一次天津暴动发生在1931年11月8日。当天,在日本装甲车和大炮的掩护下,两千多名汉奸便衣向天津市政府和公安局发起进攻。其实,天津市公安局早已经派出内线,去日方暗中卧底,探清了日本策动暴动的底细,对于日本部署的详情了如指掌。所以,日本人发动的进攻一触即溃,遭到了惨败。


第二天,日本人不甘心,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他们连续发射了三十发炮弹,轰击天津的要害部位。结果又遭到失败。


在此次战役中,天津市公安局俘获了参加暴动的便衣一百多人,还当场击毙了十几人。随后对俘虏进行了连夜审讯。结果很清楚,这次暴动就是日本人策划的,日本人还向参与的每个人发放了四十块现大洋。而天津暴动的最高指挥官,就是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大将。


当日,时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通电全国,告知日本人策动天津暴乱的全过程。这一消息为何传播如此之快?因为时任天津市长的便是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顺便提一下,张学铭此后下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都居住在北京东四八十条胡同的西口,与笔者同属一个街道居委会。


时任天津市长的张学良弟弟张学铭


实质上,天津暴动是中日正式交战之前一次幕后的高层次较量,只是当时许多人没想到。天津第一次暴动失败后,时隔不久,1931年11月26日晚上,日本人又发动了第二次暴动。这次,日本人下了血本,用舰队运来了五百多名全副武装、手持武器的日本士兵,又持续向天津市政府发起进攻。结果再次遭到了失败。


不久,民国政府正式向日本方面提出照会,严重抗议,结果如下:


第一,时任天津市长的张学铭,在其兄张学良授意之下,被迫辞职下野。


第二,天津暴动的首犯张璧,在日本人的庇护之下,悄然逃往东北。


此时,整个天津城乱成了一锅粥,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而这正是日本人所期待的局面。


天津暴动之后,中方强烈要求日本交出天津暴动的首犯张璧。却不料,此人早已在日本人的庇护之下,不见了踪影。日本人制造两次天津暴动的真正目的何在?无非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原题为《“你所不知道的溥仪”——溥仪逃离天津的背后》,刊于《名人传记》2018年第10期)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和尚可娶妻:孙中山15岁日

    溥仪父亲:拒向德皇下跪,大骂

    日本战后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变迁

    从版画看古代日本的性别流动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百科全

    上世纪日本最大地震 将城市移平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