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日本皇室成员,时年38岁的瑶子公主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在我们感叹“干净又卫生”的日本同样疫病流行之际,也不禁思考,日本为什么还留着皇室?为什么不扳倒“皇权”?
反动与保守,走下神坛的战争罪犯
自从经历民主革命浪潮以来,日本天皇家族作为少数还被保留的皇室之一,号召力虽然不及英国皇室那般强大。但是
日本皇室在国内依然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1945年8月15日,饱受战争之苦的日本民众和日军官兵接听到一条沉重而无奈的宣告。
他们心中高贵的神族血脉,昭和天皇正式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这则“玉音放送”也宣告二战的结束。
短短4个多月后,又一则宣言彻底将日本百姓脑中的神祇打击粉碎。
昭和天皇发布《人间宣言》,否定自身的神格,坦诚相认,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
日本的神国时代随着二战失败而彻底结束。
发布《人间宣言》的昭和天皇选择在1946年的2月走出生活已久的“皇居”,开始自己的环日本旅行。
放弃自己“现御神”身份的天皇以一场“人间旅行”履行自己作为国家凡世领袖的责任
但问题在于,日本身为二战战败国,所主导的军事侵略为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战争期间轴心国的政府领袖、国家元首和其背后的反动势力都应当受到正义的清算和审判
但是与德国和意大利两国,均在战后经历彻底的民主化改造不同,
日本保守势力的象征与代表,“天皇制”在日本得到保留,而且大量反动势力得以在战后存活。
即便天皇放弃神格,并积极推动国家民主改造,但是如岸信介和鸠山一郎等躲藏在天皇背后的“皇国遗老”依旧在日本政坛呼风唤雨,积极反共反苏。那为什么美国人不推翻天皇制?
妥协与自保,情急之下的媾和交易
其实美国在占领日本全境后,没有推翻“天皇制”,
既有日本势力积极地争取的因素,也有美国亚太战略的现实需要。
我们先看日本。
当时的情况是,二战已经进入尾期,当初的德意日三国轴心体系早已分崩离析。意大利退出轴心国,纳粹德国在1945年5月宣布投降。
日本失去太平洋诸岛的拱卫,已成困兽犹斗之势。
当时苏联已经向日本宣战并出兵东北,百万苏军正在太平洋沿岸磨刀霍霍,准备登录日本。在南线,美军兵临菲律宾和冲绳,以其作为跳板,不断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重要城市早已沦为焦土。
虽然日本四座本岛暂时未被同盟国占领,但依旧难逃败亡的命运。
为最大限度保留统治阶层势力,避免被彻底清算,日本政府必须寻求与同盟国的媾和。
日本人深知苏维埃巨人对于各国反动势力的态度,向苏联投降与选择自杀无异。
为避免本国精英阶层被苏军处决的下场,日本不得不将希望投降东方的美国。
而且在经历东京大轰炸后,日本已经出现无产阶级革命的苗头。
投降美国人,无非是给洋人做奴才,但倘若平民革命成功,留给统治阶级的就只有吊路灯和断头台。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日本一方面叫嚣“一亿总玉碎”,摆出与美军玩命到底的态势,另一方面积极与美军接触,寻求较好的投降条件,并且坚持保留“天皇制”。
因为日本保守势力知道,
“天皇”是日本统治阶级最大的象征符号。只要“天皇”不倒,自己也不会遭到国际社会的彻底清算。
而美国也有尽快迫使日本屈服的现实需求。
其一,进攻日本本土会导致美军承受极大的伤亡
美日两国虽然在军事工业和国家动员能力上相差甚远,但是日军在太平洋岛屿上“舍生忘死”的自杀式进攻,依然令“养尊处优”的美国大兵吃尽苦头。
单单以硫磺岛为例,当时美军动员11万军队,海陆空多种方式进攻盘踞在硫磺岛上的2万日军。
虽然美军不出意外的取胜,但日军却令近3万美军命丧硫磺岛。
要知道整场二战,美军一共阵亡112万人。即便拥有全方位的军事优势,美国在区区硫磺岛上的阵亡人数,竟占到战争全部阵亡人数的2.7%。
无论是天空中的“神风特攻队”,还是绝望而疯狂的日军高喊的“板载冲锋”都一度成为太平洋战场美军的噩梦。
根据推演,如果美军要占领日本本岛,最少要再阵亡50万美军。
面对如此巨大的伤亡人数,美军统帅部不得不重新思考对日本的处置策略。
迫使其投降,进而不战屈人之兵,已经成为美军对日作战的首选方案。
其二,美国需要趁苏联力有不逮之际,尽快独霸日本。
自从欧洲战场胜利之后,英美联军与苏联红军分区域占领德国国土。苏军的参战固然极大缓解英美联军的军事压力,
但客观上也令苏联的势力进入中欧,威胁整个欧洲的资本主义政权。
当时的苏军已经击溃日本关东军,正在大连和海参崴等地修整准备,只待时机成熟,即可东渡日本海攻占日本本土。
所以留给美国犹豫的时间并不多,需要尽快迫使日本屈服。
为避免在日本的战败处理上,重蹈引苏联入局的覆辙,争取独霸日本,将其打造为反苏的桥头堡,
美国需要尽快与日本当局商定终战协定。如此形成以后来的联邦德国和日本为核心反苏包围圈。
所谓“郎才女貌,豺狼虎豹”,正是因为美日两国的客观需求,才令日本得以在投降,并被美军全面占领之际依然保有“天皇”制度。
无能与象征,流传千载的“万世一系”
之所以整个日本政府在二战后期,不惜以牺牲无数国民和士兵的生命也要为日本皇室,即天皇争取较为良好的投降条件。
这与日本皇室在日本历史中重要而特殊的作用紧密相关。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天皇”在日本文化中超然而重要的地位。
一、日本皇室是日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古代,皇权总喜欢强调皇帝是“上天之子”,皇室对于国家的统治是“受命于天”。古代欧洲的国王也喜欢强调“君权神授”,利用虚无缥缈的神,为自己的统治与剥削背书。
同样,
日本皇室也在千百年的不断宣传下,以“神”的姿态降临日本诸岛,成为岛国万民的共主。
因为日本土地贫瘠,国力低下,民智开化较晚。日本国的国民文化也形成较晚,
直到公元五六世纪,才在人为宣导的情况下形成以天照大神为主神的神统体系。
相传在圣德太子执政时期,曾组织人员创作《古事纪》等书籍。书中叙述开辟日本的神是“天照大神”。
而天皇作为“天照大神”的子孙,自然从祖神手中继承统治日本诸岛的权力。
此学说奠定“天皇”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的神学基础。
后经过历代统治阶级的宣传,在日本民众心中不断强化日本皇室作为“天照大神”的嫡系子孙,是凡间诸侯之间无可取代的共主。
二、“天皇”在日本“统而不治”,令当权者没有推翻皇室的动力。
虽然在日本皇室在日本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天皇”在日本政坛却长期充当“吉祥物”的角色,对日本“统而不治”。
但也正是这种“尴尬”的地位也令日本皇室在数次政治风波中侥幸幸存下来。
在日本历史上,“天皇”共经历过三次较大的存续危机。一是幕府制的创立者源赖朝时期,二是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的时代,第三次是二战后美军占领时期。期间“天皇”均面临被推翻的风险。
但是因为日本皇室,在日本千百年来的历史中,鲜有执政时期,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
导致日本皇室在各个诸侯间的争权夺势中没有被针对的意义。
且鉴于皇室在日本文化和民众心中的地位,
贸然推翻“天皇制”可能会导致民间巨大的政治反弹和反叛暴动。
日本天皇即便不掌权,对掌权者同样也有可利用的价值,所以掌实权者没有取代天皇的必要。
根据晚清戊戌变法先驱,梅州八贤之一的黄遵宪的分析实际掌权者“
盖既己居其实,不必争其名...而王室一线之延,正赖以不坠
”。
所以无论是纵横战国时代的“第六天大魔王”织田信长,还是在太平洋一呼百应的“五星天皇”麦克·阿瑟都没有对“天皇制”下狠手。日本皇室也免于沙俄皇室在“十月革命”后的悲凉下场。
三、日本的国情与文化造就“天皇”的作用和地位。
虽说“天皇制”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被人为赋予,但是日本皇室延续的背后依然有着客观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其一,日本的泛家族体制是“天皇制度”存在的物质,文化基础。
众所周知,日本诸岛国土多山,平原狭小,资源贫瘠。古代低下的生产力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导致生活在当地的民众不得不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才能勉强求得生存良机。
经过千百年来的繁衍生息,
在日本民间形成以家族和村落等小集体为核心的生产和治理体系。
一家人或者一个村落的人,尽管内部或多或少有所争执,但对外争取权益时则会爆发出惊人的凝聚力。
这种类似于“泛家族”式的体系,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方方面面。
突出代表即是日本家族格外讲求家族成员要自愿为家族整体利益而献身。
在日本的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甚至是游戏中都有类似的情节。
如日本是典型的“家族派阀政治”国家,政坛上经常出现如麻生太郎、福田康夫、鸠山由纪夫等政治世家多代担任日本首相的案例。日本安倍家族,甚至出现过“一门三相”的局面。
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歌舞伎、能、狂言、剑道等领域至今仍然依照“家族制度”的形式来传承。
这种体制强调的是在家族之间,家族内部之间,上对下的支配关系,带有强烈的家庭色彩。
很多日本企业都曾推行年功序列制和终生雇佣制。
应聘者一旦被录用,将在该企业供职终生,而且依据工作时间给予相应的高薪和地位。即便员工犯错,造成巨大损失,公司也不会轻易将其开除。
以现在管理学看来,这种制度依然是封建时代,人身依附关系的变种。
即企业作为体制为员工提供薪资和保护,但也要求员工以公司为家,要为公司利益奉献,甚至作出承担额外罪责,无条件加班等牺牲。
而且日本企业极其重视员工工作履历,格外反感主动跳槽的员工。
因为在企业看来,主动频繁跳槽是对企业的背叛。
喜欢跳槽的员工是不值得信任和雇佣的。
再如日本恐怖游戏《零》系列中,在故事中经常出现,家族或村落为实现某种宗教仪式而自愿牺牲自我的情节。一旦产生反抗行为会被认为是对家族和村落的背叛,进而遭到追杀和惩罚。
这些现象都现实地折射出日本人对集体的忠诚服从和对集体利益的重视。
倘若以这种角度看,国家作为一个更大的集体,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更高。“天皇”作为“大家长”,地位更不容质疑。
据1946年5月《每日新闻》的舆论调查显示,
支持天皇制的人占85%,仅有13%的人希望推翻皇室
。在1989年由日本读卖新闻社进行的调查显示,有82%的日本民众不希望推翻“天皇制”。
即便是进入新千年,日本主体民众,早已换为经历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的社会新世代,但是“天皇制”在他们心中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根据2009年10月,由NHK电视台进行的调查显示
85%的受访人认为目前的天皇一家很好地履行法律义务,不赞成废止天皇制度。
因为把“天照大神”作为祖神的信仰方式,等同于神权对俗权的合法性做保证。
一旦“天皇”被取代,将在根本上损害各个团体遵循的泛家族规则,进而导致日本社会的崩溃。
其二,日本文化中奇特的“中空结构”将日本皇室推到历史前台。
“中空结构”是由日本社会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提出的,与我们熟知的“洋葱头文化”有共同之处。他认为与中国文化不同,日本文化没有坚实的文明内核。
经历千百年的历程,日本从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吸纳的很多元素。
但日本仅是机械性地将其整合入自身体系中,无法将其有效整合凝练,进而形成自己的文化。
这种社会的“集体无意识”深深地影响着日本的文明进程。
并非是有人强行命令日本人推行这样的行动,而是经过长时间文化熏染下的日本民众“本能”式的采用“中空结构”处理文化和人事问题。
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唯才是举”,
无论是企业的年功序列制,还是政坛上由派阀共主担任首相,日本社会习惯于推崇有资历声望,能居中协调,有较强包容性的人作为领袖。
日本天皇作为习惯于“垂拱而治”的“政坛小透明”,有着君权神授,天下共主的地位,又没有单独的政治势力。
“天皇”无疑是平衡各方政治力量的上佳之选。
所以,如果我们以这样的角度来思考,与其说日本皇室的“万世一系”是机缘巧合的结果,倒不如说是被民众从推到历史前台,
“天皇制”和日本社会的另一种“相互成全”。
综上,倘若我们参考日本国独特的国情与文化,再联想到美军对日本皇室的暧昧态度,就不难理解为何日本在二战后依然保留“皇权”和日本皇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虽然如今的日本皇室在嫁娶上对平民阶层更加开放,但依旧无法摆脱“精英化”和“权贵化”的标签。因为“天皇”的存在,日本民众真正的民主之路依然曲折。
参考文献:
《虚与实——细观“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2019年3月《世界文化》王秀娟
《日本天皇“万世一系”之神话叙事研究述评》2018年8月《淮北师范大学学报》方艳
《解构日本天皇“万世一系”的非制度性基础——日本社会的泛家族规则及文化的作用》2011年第四期《世界民族》奚欣华
《从河合隼雄的“中空结构”理论看日本天皇制的长期存在》2010年11月《青年文学家》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