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奈良时代 >> 正文
日本奈良时代的经济

在白江口之役战败之后,日本朝廷便致力于改善其与唐朝、新罗的关系(参见遣唐使、遣新罗使),并大力引进唐朝的典章制度及文化。与渤海等国也保持往来(参见遣渤海使、渤海遣日使)。随着当时日本与大陆的交通往来,大陆的工艺技术亦传入日本,使得日本的手工业及矿产开采出现明显的进步。当时日本朝廷设有织部司、漆部司负责制作供贵族使用的纺织与工艺品,而随着农业的进步与国家的奖励,民间亦开始出现制作工艺品的小工坊,日本政府便将之设立为“产业”并允许其流通贩卖。而随着商业交易的发展,在京城大街、交通大道、神社或寺院前开始出现商业市集,当时奈良的东西市的交易颇为盛行。另一方面,日本朝廷亦致力于改善交通设施,在文武天皇时便已完成东海、东山、北陆、山阳、山阴、南海、西海等七条干道,这些官道沿途并设有驿站,不过这些驿站乃专为政府传令所设, 因此一般人民无法利用。

随着手工业和商业交易活动的发展,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无法符合需求,因此在元明天皇和铜二年乃首次铸造标明面额的货币,此货币铸造一直继续到醍醐天皇的延喜年间,前后共铸和同开珎、万年通宝、神功开宝、隆平永宝、富寿神宝、承和昌宝、长年大宝、饶益神宝、贞观永宝、宽平大宝、延喜通宝、乾元大宝等十二次,并称为皇朝十二钱。不过,这些货币多流通于以东西市为中心的京城内,虽然日本朝廷曾发布蓄钱叙位法,鼓励一般人民使用货币,但是效果不佳。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京都古籍申遗成功 记录古代日本生活
    专家:德博物馆“伎乐假面”或来自日本法隆寺
    日本奈良两古坟壁画类似中国古代唐墓
    日本发现奈良时代官吏“食肉”物证
    日本考古人员发现奈良时代官吏“食肉”物证
    日本奈良时代与新罗的关系
    日本奈良时代与渤海国的往来
    日本奈良时代与唐王朝的交流
    日本奈良时代的对外交流
    日本奈良时代的乐舞
    日本奈良时代的绘画与雕刻
    日本奈良时代的建筑
    日本奈良时代的文学发展
    日本奈良时代的文化
    日本奈良时代商业的发展
    日本奈良时代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