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历史事件 >> 正文

日本发现原版吴三桂讨清檄文,披露明朝公案真相,清朝极力掩盖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网   更新:2022-2-12 14:48:51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吴三桂因先叛明后反清而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所以,无论是明朝遗老还是清朝官方,对吴三桂的评价都颇为一致:反复小人,甚至就连朝鲜的史书都说吴三桂是

“天下万世之逆贼也”。

吴三桂的发迹始于

1644年的政治投机。


崇祯十七年(

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陷明朝京师,崇祯皇帝自缢身亡。而时任山海关总兵的吴三桂因其夹在顺、清两方之间独特的战略位置,成为双方拉拢的对象。

此时的吴三桂有三种选择:一是投靠李自成的新政权,二是仿效洪承畴、祖大寿等人降清,三是继续做明朝孤臣,与山海关共存亡。

一个月后,吴三桂做出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抉择:引清军入关。


山海关倒向清朝,让李自成猝不及防,这位不久前还憧憬着大顺万世一统的草莽英雄,在北京过了一天皇帝瘾后即带着遗憾和不舍匆匆离开。此后,吴三桂破流贼、定川陕、取云南,俨然成为清朝平定天下的一把利刃。

清兵的入关,也标志着吴三桂的降清,成为明朝末年的一桩公案。

不过,随着吴三桂讨清檄文的披露,这桩公案的真相才算彻底揭开。

康熙十二年

1673)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以所部兵反云南,传檄遐迩。在清朝的官方文档中,关于吴三桂反叛的直接起因均指向康熙帝的“撤藩”。但吴三桂的讨清檄文却给出了不一样的出兵理由。


吴三桂的讨清檄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呢?

吴三桂檄文经历了康熙和乾隆朝两次大规模禁绝,至迟在乾隆二十二年时,檄文内容已经匿迹于天下。不过,在日本的《华夷变态》一书却发现了未经修改和讹传的原版吴三桂讨清檄文,书中提到该《檄文》是吴三桂起兵初期由福州驶往长崎的日本商船带回供德川幕府将军御览。

在檄文中,吴三桂详述了自己的起兵理由:

本镇深叼明朝世爵

……一时李逆倡乱……不得已歃血订盟暂借夷兵十万……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遂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悟,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


吴三桂从未承认自己投降过清朝,他始终认为自己当年是以明朝遗臣身份向清朝借兵讨逆,却不料被清朝算计,引狼入室,追悔莫及,不得已隐忍多年积蓄力量,以待今日北伐。

当然,自古造反都要编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那么吴三桂檄文披露的真相,可信吗?

清朝销毁的资料佐证了吴三桂的说法可信。在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后,康熙曾派吴三桂昔日的好友贝勒尚善给吴三桂寄来一封劝降信,此信后来也被清朝官方掩盖,但却被朝鲜使臣意外带回留存至今。


在信中,尚善除了历数吴三桂公然反叛朝廷的罪行外,在提到1644年的那桩公案时,明确写道:“

王在明时,不过一总兵官耳,国破不降,而能请兵灭贼,以复君仇者,可谓尽忠于明室矣。

“请兵灭贼,忠于明室”等字眼,佐证了吴三桂属于借兵而非降清的说法,同样的事情出自敌人之口,恰恰印证了真实性。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清军入关以后,吴三桂依然公开打出

“试看赤县之归心,仍是朱家之正统”、“吾将奉太子即位”、“凡我臣民为先帝服丧,整备迎候东宫”等口号。


因此,檄文一经发布极具煽动性,先后有总督、巡抚、总兵等地方大员26人响应吴三桂,其中多达20人为明朝降清将领。

然而,吴三桂后来的所作所为却逐渐暴露出他的真面目。在檄文中,吴三桂曾明确表示

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

……推奉三太子……建元周启

”,但打着拥立朱三太子旗号的吴三桂却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自立为帝,推翻了自己的说辞,而吴三桂的称帝,也恰恰是吴军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让天下人终于看清了吴三桂的真面目,即便他内心从未把自己当做清朝臣属,但他的蛰伏也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而清朝从维护政权法理的角度出发,也极力掩盖真相,顺治朝时称“遣人招降吴三桂,三桂不从”,到了康熙朝就变成了“逆贼吴三桂,值明季闯贼之变,委身从贼,穷蹙来归”了。

可见,任何时候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为什么要研究和了解日本历史?

    二战结束,留在东北的十万日本

    日本历任皇后真实照片,长相越来

    钱玄同旧藏《中西回史日历》竟

    日本即将进入令和时代 但历史还

    她是日本皇后,非常著名,最长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