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的国会议员带有世袭性质,岸信介是他的外祖父,佐藤荣作是他的“二老爷”,其父安倍晋太郎曾任外相,祖父安倍宽也当过众院议员。岸信介对他的思想形成和成长影响最大。对于“晋三”的来历,据说其父非常崇拜维新志士、组织“奇兵队”和英、法、美、荷四国舰队在下关对着干的高杉晋作,安倍的“晋”字即来源于此;而“三”,则出于对他继承高杉精神的期冀,明明排行老二,却故意起了个“三”。
1982年,毕业于成蹊大学后又在美国加州留学两年的安倍晋三,从给当外相的父亲做秘书开始步入政界,并得到首相竹下登的赏识,1993年当选为众议员议员,2000年,当选为森喜朗内阁官房副长官。安倍晋三胆子大,敢于在敏感话题上唱高调:如坚决主张改掉宪法9条、为自卫队正名、摘掉战败国帽子等;至于参拜靖国神社、为甲级战犯翻案、支持篡改历史的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支持台湾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等等,无不调门甚高,颇受右翼赞赏。在东海油气田争端上,他甚至狂妄地叫嚣要不惜以武力维护日本的“国益”;在台湾问题上,他说日本不会坐视大陆对台湾动武……
民意的变化迫使安倍晋三在态度上发生改变,说话留了一定的余地。2006年4月26日,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意宣布将参拜靖国神社。他说“有必要制定政治问题不影响经济问题的‘政经分离’原则”,呼吁中国抛开靖国神社问题,恢复高层会谈。他的方针是“不将靖国神社问题作为争论的焦点”,不明言是否参拜,不拘泥于8月15日参拜。这样做既保持了他右翼保守政治家的身份,适应了日本国内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民意,又减缓了来自中、韩两国的压力;同时也为他出任首相后留下了调整政策的余地。即使他的发言是发自内心,他所提出的主张也是矛盾的:第一,政经不可能分离;第二,安倍晋三提出了“战略性的亚洲外交”,在加强日美同盟的同时也表示出要改善日中、日韩关系,这无异于缘木求鱼。第三,他既想取悦于右翼,又想不得罪中、韩。这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日本有人提醒人们说:安倍晋三其脑中根深蒂固地有着日本统治阶级所特有的、明治时代大久保利通政治以来“脱亚入欧”、强烈蔑视亚洲民族的差别思想;特别是他们认为,日本虽然败给了美国,但没有败给亚洲人,他们怀着一种卧薪尝胆般的、狭隘的民族复仇主义感情。这一点,决定了其历史观、战争观、国际观不可能有根本性转变。因此,靖国神社是他坚持这种历史观的最好道具,所以,安倍晋三不以首相身份参拜,也要以私人身份参拜;不公开参拜,也要偷偷参拜。这是他的世界观历史观决定了的。
自民党原副总裁山崎拓认为:“目前,日本政界正产生大型的世代交替,属于战后出生的议员不断增加。新一代不如过去老一辈议员,他们无法切身了解战争的可怕以及和平的真谛。安倍晋三属于战后世代,在其主张的政策中,总是在强调‘力学’,主张强势。明显的,这就是要脱离主张以对话,以外交解决问题……他将更重视防卫,而将外交放在第二位……”所以,人们不应对安倍晋三抱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
2007年9月25日安倍晋三出席了决定内阁全体辞职的内阁会议。安倍晋三在任365天正式离任,成为日本历史上的“短命”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