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其他 >> 正文
国宝《清明上河图》让日本人陶醉



北宋名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无疑是“中国第一画”。几乎没有人能够准确估算出它的价值,称为“镇国之宝”也不会过份。我第一次见到《清明上河图》,是在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但是那是电子演绎版。相遇真迹,则是在昨夜,东京国立博物馆。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了这一份纪念,中国政府特别批准《清明上河图》的真迹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日本。昨夜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精华特别展”的开幕式,同时举行一场内部观览会。我们亚洲通讯社此次作为展览的特别协助媒体,因此也有幸得到邀请。


赶到上野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时,已是晚上6点钟。进博物馆大门,没有发现几个人。走近 “平成馆”,却发现了黑压压的人群。没有围栏相隔,但是人们却在寒风中自觉地排成了“之形”三圈,而且还鸦雀无声。气温在5度左右,发现日本人对于这一展览的热情至少达到了90度。


足足等了30多分钟,博物馆才开始放客进人。“平成馆”是东京国立博物馆中最大的展馆,偌大的一个展馆内,到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特别展”的海报和宣传画。一个会议厅里,还在播放这个特别展的电视片,介绍中国5000年的历史与文化。


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参加开幕式,几乎每一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张印有《清明上河图》的展览会资料,资料上“神品”两个字特别醒目。边上的一位老太太还不时地拿出放大镜“预习”这个“神品”。我发现,日本人用“神品”两字来表现《清明上河图》的价值,比我们的“国宝”更精确更传神。终于等到可以进展厅观览,却被告知,看《清明上河图》至少要等到晚上9点钟之后。原因是一批更大的官和更重要的人物,被安排预先观赏。


北京故宫博物院此次送到日本展出的展品,看了都吓人。除了《清明上河图》之外,平时如雷贯耳的名品,还有北宋皇帝赵徽宗的画《祥龙石图卷》、北宋米芾的《云山墨戏图卷》、北宋黄庭坚的《草书诸上座帖卷》、南宋赵芾的《长江万里图卷》、元朝赵孟頫的《行书洛神赋卷》和《水村图卷》、元朝邓文原的《章草书急就章卷》,以及清朝的《乾隆帝像》、《乾隆帝紫光阁游宴画卷》、由王翚主笔绘制的《康熙帝南巡图卷》等,更有大量的从商周时代到清朝延绵数千年的200件极其珍贵的各种青铜器、瓷器、漆器、玉器、雕塑和雕刻,还有众多古书古籍,清朝皇帝与皇后的服饰与金银珠宝。真可谓“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的奇葩”(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之语)。


《清明上河图》比我想象的要小,总长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资料称,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七百七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六十余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不仅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令观者看业,饶有无穷回味。


《清明上河图》被放置在一个长长的展示柜内,柜内还有恒温控制系统,不会因为灯光的照射而受损。“估计这辈子也就这一次能够亲近这幅图”,带着这样的心情,我趴在上面仔细观览这幅图的每一个细节。刚看了《乾隆帝南巡图卷》,相比之下,《清明上河图》中的每一个人物,神态更精彩,动作更富情节,而且钩笔是一笔不苟,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


在现场维持秩序的一名保安不停地催促我挪步子,我还真有些不舍得动,甚至还有一种与哪一位亲人“遗体告别”的感觉,见了这一次,以后就永远看不到的珍惜。5米多的长卷,看了五分多钟,看得眼睛直发酸。看完后抬起头,发现面前还站了两位穿便衣的警察,一男一女,胸卡上写着“警视厅”三个字,很警惕地看着我。“哥们,得盯紧些,别让这幅国宝有个闪失”,我还真想拍拍这两位便衣的肩膀。


今晚,东京艺术大学的齐藤教授打电话告诉我,排了整整三个半小时的队,终于看到《清明上河图》。“人山人海,中国文化真是了不得啊”,他在电话那头说。看来日本人看了这个展览,还真的弄清楚了,谁是日本的“文化祖宗”。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二战日本女兵的真实模样,不要再被“抗日神剧”给骗了
56岁总统访问日本对17岁少女一见钟情,当即宣布:我一定要娶她
日本投降后,留在东北的10万日本女子去哪了?难怪日本闭口不谈
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没有房子的人,后来怎样了?
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没有房子的人,后来怎样了?
一连长娶了日本女战俘,时隔三十年,自己的孩子继承上亿家产
1981年,江苏姑娘捡到一印章在日本引起轰动,日本人:迷案解开了
日本战败后,把12万的日本女人留在东北,建交后为何却从不提起?
老照片:日本人镜头下的辽宁铁岭,鼓楼高耸,日本孩子飞扬跋扈
日本战败后,七十年代经济由盛转衰,原因究竟是什么?
揭秘日本山口组历代掌门人
日本战犯供述,七三一部队非常变态,很多军医都吓成了疯子
日本出土一枚金印,刻着5个中文,翻译后日本专家:太丢脸了
为什么要研究和了解日本历史?学者这样说……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为何让后人诟病?网友:带走一物,不能原谅
清朝考察团不务正业,出使日本,只知道逛妓院!
日本投降后,他逃进深山29年,杀伤130人,回国后为何拒见天皇?
日本投降后,为冈村宁次进行“无罪辩护”的中国律师,后来怎样?
七名被处以绞刑的日本甲级战犯,临死前遗言是什么?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因为他们转动地球仪,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蒙古人两次东征日本,近现代日本人为何那么喜爱蒙古呢?
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瘟疫:一次死亡10万人,日本如何度过劫难的?
中国和日本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交往的?
19岁日本女孩离核弹爆心仅260米,为何能毫发无伤?你看她躲在哪
战后的日本经济:追赶型增长的发展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