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其他 >> 正文

为什么日本人曾称中国人为“支那人”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6-1-17 12:09:04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支那的来源


支那(梵文:cina)原为隋唐时佛教僧侣对梵文中称谓中国的一种汉字音译,译作至那、脂那等,一般出现在汉译佛教经典中。这一汉字词汇于9世纪初通过佛教交流传入日本。18世纪初,日本学者在学习兰学(荷兰学)时,将“支那”一词与西方词汇“China”对应起来,作为其在日语中的梵音译词。(China英音译词则为チャイナ)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的思潮在日本日益兴盛,“支那”一词开始在日语中大面积地替换原有对中国的各种称呼。在日语中,该词的汉字写法与中文一致:支那,假名为“シナ”,罗马字拼写法一般有两种:“shina”(平文式罗马字)或“sina”(训令式罗马字)。甲午战争令日本开始跻身东亚地区强权的行列,而中国的国力则进一步衰弱。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有了一个新的正式称呼“中华民国”,但“中华民国”这个国号并没有立即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清王朝倒台后,中国发生了内乱,各省独立,南方的革命党在南京成立了一个叫中华民国的临时政府,但那时中华民国的范围只限于南方数省,北方的大片土地并不属于中华民国。此时清王朝倒台,已不能称中国为“清国”了;而称中华民国也不合适,一是因为那时中华民国还不能代表全国(南北和谈后北方才承认中华民国的国号);二是因为日本政府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正式承认中华民国。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放弃“清国”的称呼转而用民间惯用的“支那”一词称呼中国。1913年7月日本政府明文规定:今后不论中国的国号如何变化,日本均以 “支那”称呼中国。1930年代时,日本已决定在外交正式场合弃用,但是“支那”一词依然为日本上下广泛使用。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之后,“支那”一词才从日语的正式场合中被迫退出。


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拖雷汗国大汗(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哀悼,且不来朝贡,造大船7000艘往攻,结果船队被暴风雨所摧毁,日本人从此将此风称为“神风”。二战中“神风突击队”即出自这个典故。明亡后,朝鲜和日本认为中国已亡。


明治维新后,自认为华夏正统的日本曾打着“攘夷主义”的旗号发动甲午战争等对满清战争(详见清国奴)。唐、宋、明时作为对中原文明衷心倾倒的两个附属夷国,日本和朝鲜至今因还因宗主国文化沦丧而对中国存有偏见。由于满清和文化大革命毁书,今天中国大学中文系、历史系的教授经常前往日本、韩国查阅中国古籍,如此才能写出有见地的古代文学、历史论文。当时日本政府在正式场合把满清称为“清国”或“大清帝国”,比如把甲午战争称为“日清战争”。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开始使用支那一词来称呼满清。由于过去日本以“汉”、“唐”、”宋”、“明”等方式称呼中原王朝。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开始使用,用于代替清政府及国民政府,日本于二战战败后停用,只为部分日本右翼等反华人士以及激进台独支持者所用。另外,东海及南海的日文称呼则以发音相同的片假名“シナ”(Shina)以避免使用汉字称呼。 部分极端民族主义人士认为其带有侮辱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接受中华民国政府的强迫,媒体、教科书、公文、公务员对支那的公开称呼都禁止。


二战后,这个用语在日本正式的公开场合已经不再使用,但日本民间和部分右翼人士仍用支那人称呼中国本部的中国人。在匿名论坛(如:著名的2ch)用支那人称呼中国人的人仍有不少。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百科全

    上世纪日本最大地震 将城市移平

    蒙古铁骑横扫天下为何征服不了

    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拉开了与中

    日本正仓院特展记 :东渡的盛唐

    江户时代的“教育热”:日本如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