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3月13日报道 台媒称,一批“西周晚期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原计划在3月12日于日本东京拍卖,拍卖公司东京中央拍卖突然在3月9日于官网发出撤销拍卖的声明。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3月12日报道,大陆业内人士透露,因为这批铜器已被一些文物考古界专家质疑,为近年自大陆非法走私到境外的盗掘文物。 据悉,此组青铜器为周代曾国国君克父所有,包括鼎、簋、壶、甗、霝、盨等六大类共八件,每件器物上均铸有子孙颂扬先祖之德,以求子孙万代得以庇佑的铭文,少则八字,多则百字。其内容对于书法艺术及青铜学术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报道称,拍卖方称,这批青铜器是“民国旧藏”,来源显赫,经专家繁复考证,乃柯莘农(民国著名文物收藏家——本网注)挚友、近代名人萧振瀛因时局动荡,为躲避战火,代友转藏至西安柯莘农处,并附书信予以说明。其学术价值及历史人文价值尤为珍贵。 然而根据上海一名艺术收藏界人士指出,已有多名专家学者认为,该批青铜器并非民国旧藏,疑似近年来从中国非法盗掘、非法走私到境外的重量级文物。当中5大疑点包括: 1、该批青铜器锈色具有明显“生坑”特征(出土未久呈现的新鲜锈色文物谓之“生坑”——本网注)。这批青铜器通体蓝锈,与近年湖北随州文峰塔、枣阳郭家庙和京山苏家垄出土的曾国青铜器锈色完全相同,与传世的铜器明显不同。 2、近年来,湖北随州义地岗、文峰塔墓地、枣阳郭家庙墓地、京山苏家垄墓地多次遭到盗掘。湖北警方多次破获相关盗墓案件。 3、“曾伯克父青铜器”在私人收藏中已有露面,全都是近年出土。吴镇烽(陕西考古学家——本网注)所编《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一书中收录有7件带有“曾伯克父”铭文的铜器,全都注明均为近年出土。 4、民国时期,曾国青铜器发现极少,这样一批成组的带铭文青铜器竟然完全不见于任何的著录,非常不合常理。柯莘农本人是著名的收藏家,他收藏的带铭文铜器如“太师虘簋”等都已见于著录,惟这批成组的带铭文器物却从未著录过。 5、一名学者专门查验比对民国报刊上的萧振瀛本人书法,与拍卖行提供的信中落款“瀛”写法字迹完全不同,而且信纸也不是民国时期的纸。 报道称,3月9日,东京中央拍卖于其官网发出声明,指拍品涉及家族遗产纠纷,决定中止拍卖。 拍卖公司东京中央拍卖在3月9日于官网发出撤销拍卖的声明。(网络截图)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动漫新势力觉醒 冲击日本“动漫王国”地位 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3月10日刊登题为《动漫王国日本:中国——动漫新势力的觉醒》的文章,文章摘编如下: 动漫是社会、文化和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动漫王国”。源于日本国内消费产物的动漫在日本政府的推动下向国际市场扩张。在中国的迅速传播使得动漫不再是单纯的娱乐产品,而成为日本开展公共外交的支柱之一。 东京国际动漫展上的工作人员和参观者打招呼。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动漫是日本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史与整个国家的发展史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迎来大繁荣时期,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日本政府开始注重对外政策。动漫的输出成为日本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日本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措施之一。 日本动漫甚至改变了中国年轻一代对待日本的态度。很多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年轻人总能将日本与自己最喜爱的动漫人物联系起来,例如机器猫和宠物小精灵等可爱的动漫形象。 哆啦A梦注册成为川崎市特别居民。新华社发(关贤一郎摄) 然而,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从这时候开始,中国在日本动漫界的地位发生了彻底改变。中国人的名字不再只出现在制作人员名单当中。随着中日合作动漫《从前有座灵剑山》的诞生,这种合作模式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如今在日本播出的动漫剧集当中,有15%是与中国合作的作品。 中国动漫在日本市场迅速扩张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两国积极的外交关系直接对两国动漫企业之间的合作产生正面影响。 首届中国动漫艺术大展吸引众多观众。新华社发(李文明 摄) 另一个原因在于,中国希望在动漫领域寻找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而不再甘愿为人作嫁。通过多年取经积累的高素质人才也让中国有底气谋求一种更具盈利性的合作模式。 如今中国的动漫作品依然需要日本的协助,但中国动漫终将逐渐摆脱日本动漫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2019-03-13 00:24:01) 【延伸阅读】日本造船厂被误当《千与千寻》取景地 每日逾百人擅闯拍照 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 港媒称,近年来,游客为拍照打卡而擅闯私人地方的事件越来越多。继之前香港摄影师闯入北海道农场拍照后,近日有日本造船厂厂长在网上发文,怒斥每日逾百游客无视“禁止进入”告示,潜入船厂踩踏路轨拍照。 据《香港经济日报》网站3月11日报道,这家日本造船厂厂长面对游客,只好在网上发文,无奈地说:“求求你们不要再来了!” 日本动画制作人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中有一幕千寻与无脸男乘海上火车出发找钱婆婆,千寻脱下鞋子走在海中的路轨上。日本爱媛县下滩駅附近有一个“海中路轨”,因延伸入海中的路轨与《千与千寻》一幕非常相似,因此成为日本及外地游客拍照打卡的地方。 《千与千寻》剧照 报道称,香港地区甚至有旅游媒体以“《千与千寻》场面”及“日本最美靠海铁路”来推介游人到当地拍照。 事实上,该地不但与《千与千寻》取材完全无关,更是一个私人场所。 该处其实是私人造船厂,厂长虽然已竖立告示警告游客不可擅自进入船厂,但游人依然无视,每日多达逾百人进入船厂内拍片,更踩到路轨上“打卡”。厂长对此非常无奈,日前于网上发文怒斥游客。 推特截图 厂长发文写道:“请把消息分享开去。这里是造船厂,不是《千与千寻》取景地,不是景观也不是治愈的地方。这里是修理船只的地方,路轨是工作工具。如果有人践踏你的工作工具,大家也可以心平气和吗?每天有100人来自己的家也能没问题吗?求求大家了,请不要再来了。” 网友随即响应呼吁,把厂长的话分享至脸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并上载多张照片,指游客不单未经批准闯入私人地方,更在拍照后留下大量垃圾。 脸书截图 有网友称,每天大量游客到场拍照严重打扰船厂的人们工作,员工劝阻游客反而被不礼貌对待,厂长及其家人都因此承受很大压力。 据悉,现在厂长已向警方寻求协助。网民不约而同呼吁,希望大家还厂长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 (2019-03-13 00:24:01) 【延伸阅读】俄媒讲述加加林首次飞行:108分钟太空之旅改变寰宇 参考消息网3月12日报道 《俄罗斯报》3月11日刊登题为《加加林:108分钟的太空之旅改变寰宇》文章,作者为纳塔利娅·亚奇缅尼科娃,文章摘编如下: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搭乘“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302千米高处的太空、以近2.8万千米/小时的速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之旅。2019年恰逢他诞辰85周年,俄罗斯乃至全球都举办了纪念活动。 这是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在宇宙飞船起飞前乘坐汽车前往宇宙飞船发射基地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加加林上尉的飞行仅仅延续了108分钟,但足以改变寰宇,扭转人们对于可能与不可能之看法。遥远的、未知的太空首度打破沉默,说起了俄语! 多年来,与此相关的一切仍然属于机密。相关文件陆续小批量地公开。在纪念加加林首次飞行50周年(2011年)之际,有200多份材料和卷宗解密,包括图纸、图片、录音记录……然而,专家指出,还有很多材料分散于不同部门、且被束之高阁。这也恰是加加林此次飞行及其个人命运被神话、谣言所笼罩的原因所在。 首次飞行险些夭折 有传闻说,由于地面技术故障,加加林的首次太空飞行差点夭折。为他合上舱盖的“东方”宇宙飞船的主要设计师奥列格·伊万诺夫斯基为我们揭开了真相。 他说:“我跟宇航服的主设计师费奥多尔·沃斯托科夫一道将加加林送至舱前,帮他‘躺’上坐椅。他开始检查通信联络是否顺畅。我也挤进座舱,和他拥抱、握手,拍了拍他的头盔,然后退出来。舱盖砰地合上,锁死。突然,我听到总设计师科罗廖夫通过对讲设备发问:‘舱盖是否正常合上?是不是没对准?’我回答说:‘没有,一切正常。’他说:‘不正常!气密传感器没反应。’我一下子浑身冰凉,气密传感器传递的是舱盖嵌入座舱隔框的信号。科罗廖夫冷冷地说:‘为检查接触情况还能做什么?来得及把舱盖拆下重装吗?’我看了看安装工莫罗佐夫和谢列兹尼奥夫。他们非常平静地盯着我。由于感受到彼此间的默契,我遂对科罗廖夫说:‘来得及。只是请告诉尤里,我们会开盖。’” 舱锁上的32个螺母被拆掉,盖子终于打开。伊万诺夫斯基发现加加林微抬起左胳膊,透过袖子上的小镜子凝视他,并低声吹起了口哨,那是一曲经典老歌,“祖国听得到,祖国知道……” 伊万诺夫斯基检查了传感器所在的部位,一切正常。当时已经没有时间与加加林再次告别了,他只是捕捉到后者投来的炯炯目光。舱盖再度锁上,螺母重新拧紧。真空计的指针没有摇摆,密闭性能良好。 后来,地面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承认,是他们那里的一盏指示灯出了问题。 未在预定区域着陆 为何加加林要选择4月12日飞往太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宇航员谢泼德也定在4月底出发。当时,苏美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总设计师科罗廖夫有些着急:他无权将太空优势拱手让给大洋彼岸的同行…… 据目击者回忆,加加林此行最危险的时刻莫过于火箭从发射台升空的最初20秒。因为倘若发生意外,使用降落伞的高度不够。当年并没有事故逃生系统,科罗廖夫的解决方案可谓独辟蹊径:在火箭旁边拉起一张不锈钢网。一旦出事,宇航员可以弹射出来,掉入网中。科研人员使用狗和人体模型进行过7次类似试验,心中很有把握。 然而,飞行是不可能没有意外的,而且可能遭遇相当严峻的时刻。据专家维克托·布拉戈夫回忆,火箭将宇宙飞船带入的轨道,其远地点比既定值高出100千米。当时,大家都寄望于制动系统。它是启动了,但却提前4秒停止运行,因为有个零件坏了。这也是导致加加林未能在预定区域着陆的原因。 两名观众在博物馆参观尤里·加加林图片展。新华社记者马震摄 参与筹备加加林首次太空之行的科研者最担心的其实是人类能否承受得了失重的影响,心理健康是否会受损。很多人都特别忧虑,在宇宙的无垠黑暗当中,我们或许无法战胜孤独,失去正常的判断能力。因此,这次飞行选择了自动模式,唯有在突发险情时,宇航员才能手动操作,但为此需要输入一个被装在信封中的密码。当时,“125”这个数字堪称绝密。 不过,几乎所有知道它的人,都在加加林出发前向后者泄密了。因为他们都非常信任加加林。 成功着陆一个月后,加加林便开始周游列国,履行自己的“和平使命”。他访问的首个国家是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前往芬兰、英国、保加利亚、埃及、法国……在访问英国时,女王邀他前往白金汉宫共进早餐。她甚至打破宫廷礼仪,与加加林合影。女王如此解释自己的行为:加加林并非普通的地球人,他是从天上回来的,所以这是合乎礼仪的。 (2019-03-12 13:57:3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日本为何突然撤拍西周珍贵青铜器?台媒:“藏品”有五大疑点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二战日本女兵的真实模样,不要再被“抗日神剧”给骗了
56岁总统访问日本对17岁少女一见钟情,当即宣布:我一定要娶她
日本投降后,留在东北的10万日本女子去哪了?难怪日本闭口不谈
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没有房子的人,后来怎样了?
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没有房子的人,后来怎样了?
一连长娶了日本女战俘,时隔三十年,自己的孩子继承上亿家产
1981年,江苏姑娘捡到一印章在日本引起轰动,日本人:迷案解开了
日本战败后,把12万的日本女人留在东北,建交后为何却从不提起?
老照片:日本人镜头下的辽宁铁岭,鼓楼高耸,日本孩子飞扬跋扈
日本战败后,七十年代经济由盛转衰,原因究竟是什么?
揭秘日本山口组历代掌门人
日本战犯供述,七三一部队非常变态,很多军医都吓成了疯子
日本出土一枚金印,刻着5个中文,翻译后日本专家:太丢脸了
为什么要研究和了解日本历史?学者这样说……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为何让后人诟病?网友:带走一物,不能原谅
清朝考察团不务正业,出使日本,只知道逛妓院!
日本投降后,他逃进深山29年,杀伤130人,回国后为何拒见天皇?
日本投降后,为冈村宁次进行“无罪辩护”的中国律师,后来怎样?
七名被处以绞刑的日本甲级战犯,临死前遗言是什么?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因为他们转动地球仪,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蒙古人两次东征日本,近现代日本人为何那么喜爱蒙古呢?
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瘟疫:一次死亡10万人,日本如何度过劫难的?
中国和日本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交往的?
19岁日本女孩离核弹爆心仅260米,为何能毫发无伤?你看她躲在哪
战后的日本经济:追赶型增长的发展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