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江户时代 >> 正文

《江户时代》:日本现代文明的前夜

作者:佚名  来源: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更新:2019-4-22 10:54:48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江户为东京旧称。1603年,德川家康于江户开设幕府,其后绵延265年,史称“江户时代”。德川家康进驻江户、幕府官制改革、儒学与武士道的融合、浪人与任侠者对新秩序的挑战、“好色”文学与町人文化的兴盛、连年频发的农民起义、国民文化的萌发……


日本近世史研究学者北岛正元曾撰写了《江户时代》,以对日本幕藩体制确立过程及政治体制权力结构的研究而闻名的北岛正元曾提出“江户幕府政权论”,该论点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历史学界。而《江户时代》则是北岛正元提纲挈领,并用幽默的语言所描绘的关于江户时代的通俗读物。该书出版至今六十余年畅销,被誉为“一本关于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最近,新经典出版公司从日本岩波书店已出版的3200多种“岩波新书”中,挑选出13册中国读者最感兴趣的书目在中国出版,《江户时代》就在其列。


北岛正元出生于日本新潟县柏崎市,1935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文学部国史学科,1962年以《江户幕府的权力构造》论文获得东北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东京都立大学、立正大学教授,一生专攻日本近世史。


北岛正元的年轻时代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生活困苦的夫妻二人甚至蜗居在一间养蚕的房间里艰难度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还是热心于学术,完成了一部部学术作品。战后,日本学界充满了“日本史学停滞”的声音,北岛正元带领门下弟子不断精进学术,致力于日本近世史的再次构建。


最近,日本研究学者刘柠、北京大学日语系副教授孙建军就《江户时代》进行了分享,共同探讨了江户时代社会变局对之后的日本的影响。



日本研究学者刘柠


江户时代的真实样貌


江户时代(1603-1867)是日本封建制度的最后一个时代,是为当今日本留下最多遗产的时代,是日本文化全面走向成熟的时代。


对电影、戏剧、漫画来说,江户时代都是个好题材。北岛正元在《江户时代》的前言中写道:“江户时代不断被拿上台面,大概是因为‘封建’依然以各种形态残存……要想区分这些古旧的东西、予以摒弃,就必须探明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源——江户时代的真实样貌。以古为镜的道理便在于此。”北岛正元撰写此书的初衷也是这样:还原一段真实的江户历史。


孙建军谈到了江户后期的市民文化兴起与国民文化萌芽。这一时期,小说盛行,人情本、滑稽本拥有广泛的受众。小林一茶的俳谐大放异彩,在今天的中国仍有不少读者。此外,净琉璃与歌舞伎也因为进松左卫门、竹本义太夫等人的努力而更新换代。


江户时代也有很多历史上重要的时代所有的迷局:仅占总人口7%的武士阶层如何统治着占总人口90%的农工商?这一社会结构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崩溃的?从德川家康改封江户,争夺日本霸权开始,到天保年间江户时代的落幕,《江户时代》的关注点就在于这段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历史起伏。


书中写道,通过建设城下町以实现对工商业的统一管理,德川家康把握住了经济来源,这正是他之后能在关原之战中一举奠定霸主地位的基础。而后,随着德川幕府的建立,一套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措施也逐步施行:大名改封、直辖城市和矿山、垄断货币铸造权。又经过大阪之战、岛原之乱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幕末时期开始了全面禁教和彻底的闭关锁国,日本的国运由此发生转折。


除了脍炙人口的历史大事件,《江户时代》也记录了很多风俗人情,例如浪人和倾奇者的由来、日本国学的形成、儒学与武士道的关系、江户(东京)人与大阪人之间的攻讦、好色文学的发展等等。


江户时代与岛国根性


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统治的发展,实际上是破除日本自战国时期以来的分权的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权。相应地,闭关锁国政策表面上是为了禁教,本质上还是为了巩固幕府的统治。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要想确立幕藩体制,闭关锁国也许是不得已的举措,但这也使得日本被世界远远甩在了身后。


1635年,所有日本船只都被禁止渡航,居住在外国的日本人也被禁止回国。1637年,幕府开始实施彻底的闭关锁国政策。由此,市民追求理性的精神思想被严重压制,国民文化的兴起也停止在了萌芽状态。北岛正元如此评论封闭的日本:“一般民众对世界一无所知,他们的世界视野变得狭隘,秉性变得消极,岛国根性也由此形成。”


现场,大家也谈了自己眼中的江户时代。刘柠认为,产生了浮世绘的江户时代非常市民、非常现实,同时又很舒适、祥和。“国际社会理解这个时代有一定的偏差:江户时代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封闭。德川幕府对于锁国政府的把握尺度也不是都像后来那样严格。即使是在锁国最不堪的时代,日本依然有对荷兰、朝鲜、中国的贸易窗口。幕府的知识阶层、武士、贵族对中国大陆的情况并不是很陌生,对国际社会的情况也不是很陌生。”


因为江户是由将军主导的,天皇则是生活在京都,日本的权力实际上是一个二元权力系统,它是在二元权力系统构造之下的联邦制国家,全国由300个大大小小的藩国构成。在那样一种权力结构之下,它持续了270多年,将近三个世纪,实际上是一段非常漫长的和平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以江户为中心,日本有了像江户这样的城下町,当时的人口已经超越了巴黎、伦敦,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孕育了非常灿烂的、高度文明的都市文化。那个时候已经铺设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向现代文明、走向现代性的可能性。


刘柠指出:“一般以为,美国佩利率领的黑船舰队来袭,对日本民族主义的形成有决定性影响。其实,江户幕末时期形成的平等思想才是酿成日本民族主义的主要动力。”这一时期,“平田国学”得到确立和普及,这一学说极端主张日本优越性、提倡皇室崇拜,虽然带有明显的民粹主义色彩,但也具有鼓舞农村统治阶层变革的力量,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危机。“民族主义旨在否定出身歧视,但封建统治的基础正是土地支配及与之相伴的特权。所以,统治阶层以对中央集权的淡漠、消极来抵制民族主义,企图维护等级身份制。”刘柠说。



北京大学日语系副教授孙建军


城下町及商业文明


现场对于日本封建模式的统治方式城下町也进行了集中讨论。


城的中心住着藩主,他们在风水最好、最高处建了自己的城堡,城堡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高大上的建筑,动辄三层以上。江户城的城楼后来烧毁了,它的天守阁有五层,在当时是非常高大的建筑。围绕着藩主,其他的大藩、小藩,以距天守阁距离的远近标示着他们跟藩主关系远近、职位高低。就关系而言,他的亲藩大民都住在周边,御三家、新藩大名都住在周边,外窟之外是当时的町人,农人住在更远的地方。


“特别像老北京城的感觉。天子住在紫禁城,达官贵人都住在紫禁城的周边。城下町发展的背后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统治模式,实际上是幕藩体制的一种统治文化。”刘柠说。


孙建军说:“城下町是日本独特的政治体制下发展的产物。江户开始以后,建立了犬牙交错的政治体制。经过100多年以后,它变成了非常稳定的机制。老百姓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商业作为推动,在江户、大阪这样的城市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就像浅草,浅草距离江户城很近。日本的城感觉像堡垒一样,刚开始是军事为主,住的都是老百姓接触不到的人。为了满足这些人的日常生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商业行为。”


《伊势商人》这本书里曾提江户时代的经济模式:在伊势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三重县,有一个叫伊势神宫的地方,日本人经常到那边参拜。相对来说,那边的商业也比较发达。伊势商人到江户去做生意以后,一改当时江户传统的生意方法。在江户做生意的人,他们只要傍上几个大名,他们就可以有比较固定的生意模式。比如,大名的家族或者将军的家族过来给你要东西,年底的时候再结账,是这样赊账的方式。但是,一个叫三井的商人不同意这样,因为虽然是信用制,但对我的生意来讲赚钱不是特别快。所以他就采取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薄利多销也很有意思,针对老百姓,进行现金买卖,而不是以赊账的方式买卖。价格越便宜,买的人越多,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带动了城下町的发展。


日本的寺子屋教育


江户时代,日本的一个好朋友就是荷兰。江户时代从1603年开始的,从全球的角度来看17世纪荷兰正是发展得最好的国家之一。第一次进入日本的外国人是葡萄牙人,之后西班牙人、英国人也来过,因为他们带来的天主教太深入人心了,日本人觉得对自己的政权有很大影响,就开始禁教,开始锁国,英国人不来了。荷兰人这个时候表示愿意跟日本做生意,幕府给了非常苛刻的条件,只能在长崎一个地方做生意,荷兰人说可以。每年只能来一两趟船,他们表示可以。定期到江户来汇报,荷兰人也表示可以。他们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条件,才得以跟日本人打交道。


“荷兰人是很认真的,他们给日本人带来很多书。到了18世纪,那些兰学家们都说的此书译自德语、法语,或者是英语,他们觉得荷兰没什么后劲。正好赶上中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被打败了,兰学就慢慢地被德国学问、法学学问等代替,它们统称为洋学。”孙建军说。


关于日本江户时代的教育问题,大家也谈了自己的了解。刘柠说:“日本精英之外的普通教育寺子屋教育实际上是江户时代的义务教育,收一点钱,但都是面向庶民的,哪怕是穷人家的孩子。这种教育非常重要,而且是全国覆盖的。据统计,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的成人的识字率勉强达到60%左右,1980年代勉强达到80%左右。但是日本在1970年代以后,识字率就达到99.8%。”


当然,这里面有日本文化的原因。第一,有识字率的定义的问题。第二,日本人不会写汉字,他可以写假名,他会读就会写。不过客观上来说,江户时代的寺子屋教育的地毯式覆盖起到很大的作用。甲午战争以后,大清成为战败国,几万万两的雪花银作为战费赔偿给日本,日本用相当一部分普及了小学教育。日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很早的,而且国家有巨大的投入。在战后,无论到日本多么偏僻的城乡,越偏僻的地方,那个地方最好的建筑、最广阔的空间一定是那个地方的学校。


孙建军总结道:“这本书的作者北岛正元可以说是一洗从前学者对江户时代的印象。到现在又过了150多年,大部分学者都支持江户时代和明治时代是连贯的,而不是断绝的关系。”


随着民众知识的普及、地方文化的兴起,国民意识萌发,近代伦理道德逐渐取代了封建伦理道德。反映在政治上,便爆发了要求社会改革、土地改革的自由民权运动。


1867年,明治维新开始的前一年,“江户时代”落下了帷幕。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盗掘7次未遂之墓,考古家一

    《武士的女儿》:一群改变日本

    二战的时候,小日本为何敢偷袭

    日本和尚可娶妻:孙中山15岁日

    溥仪父亲:拒向德皇下跪,大骂

    日本战后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变迁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