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其他 >> 正文
日本历史名人

阿倍仲麻吕(公元698~771年):中文名晁衡(或朝衡),于公元717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后在唐朝任从三品秘书监兼卫尉卿,擅长诗文。公元753年,想随遣唐使回国探亲,唐玄宗许之,并命他为回访使者。他写了一首“衔命还国作诗”,赠给他的唐朝朋友。他和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共乘一舟回国。船山长江口,他仰望明月,又写了一首“望乡诗”。后来由于海上飓风,船迷失方向,漂到南海一带。最后他又返回中国,继续在唐朝任职。公元771年,在长安逝世,终年七十三岁。

  丰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1537~1598):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统一全国的武将。生于尾张国中村(今属名古屋)。始姓木下,改姓羽柴,赐姓丰臣。早年为尾张国大名(领主)织田信长的部将,屡建战功。1577年信长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后任征西先锋,在中国(今本州西部地区)、四国、九州等地指挥作战,先后平定播磨(今兵库县南部)、备前(今冈山县南部)、美作(今冈山县北部)、但马(今兵库县北部)、因幡(今鸟取县东部)五国。1582年进攻中国,包围高松城(在今冈山市附近),与毛利氏决战。同年信长被部将明智光秀杀害后,与毛利氏讲和,回师讨伐光秀,并拥立信长幼孙秀信为继承人。但信长部将柴田胜家欲立信长三子信孝。1583年,秀吉经贱岳之战消灭胜家与信孝的联军。同年建大阪城,作为统一日本的根据地。1584年与信长次子信雄和德川家康联军战于小牧,失利后媾和,并与家康结盟,确立织田信长继承人的地位。1585年率10万大军平定四国领主长宗我部,出任关白(辅助天皇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翌年兼任太政大臣,控制军政大权。1587年兴兵30万进取萨摩国(今鹿儿岛县西部),进而平定九州。1590年出动26万大军灭北条氏,平定奥羽地方,完成日本统一大业。1591年将关白职位让予养子秀次,自称“太阁”。1593年将北海道正式划入日本版图。1592年和1597年两次出兵侵略朝鲜(见朝鲜壬辰卫国战争)。1598年8月因侵朝失败,郁闷而死。执政期间,丈量农地,增加贡租;收缴武器,实行农、兵分离;统一货币,废除关卡;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领主统治,为幕藩体制奠定基础。

   福泽谕吉(1834-1901):日本近代杰出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日本近代文明的缔造者之一,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他早年留学欧美,深受近代科学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回国后毕生从事教育和著译活动,为传播西方文化,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万日元纸币上的肖像就是他56岁时的照片。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政治家。长州(今山口县)人。出身藩士,青年时参加“尊王攘夷”运动。1863年留学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从事倒幕运动。明治政府成立后,主张开国政策。1882-1883年赴欧美考察宪法,归国后领导制订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颁布),1885年起四任日本首相,对外奉行侵略扩张政策,是甲午战争时侵略中国的主要策划者和主持人,战后一度任台湾事务总裁。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者安重根刺死。

    夏目漱石(Natsume Souseki,1897-1916):日本近代文学作家的代表。夏目漱石1897年生于江户(东京),是家中的幼子,从小对汉文化感兴趣,在府立一中读了三年之后,转到汉学塾二松学社。形成了他的儒教伦理观和东洋美学意识。18岁进入大学预科。22岁重新改姓夏目,号漱石。24岁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语系,从这时起开始悲观厌世,读研究生时患了重度的神经衰弱。明治二十八年,他突然辞去研究生院的工作,到四国松山中学做了一名英语教师。在松山的一年间,收集了小说《少爷》的素材。第二年,到了熊本,在这里结婚,生活了四年。明治三十三年,作为文部省留学生到英国伦敦留学。明治三十六年回到东京,从此开始大量的文学创作。发表了《我是猫》、 《草枕》等作品。他的作品充满幽默,畅游于美的世界中,被称为"余裕派"。1916年因胃溃疡去世。被喻为"国民作家"的夏目漱石 也是批评家、俳人、画家、学者。日元的千元钞票上印有他的头像。

  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1899~1972):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 在他的创作中。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次)杂 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年)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工作室自杀去世。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二战日本女兵的真实模样,不要再被“抗日神剧”给骗了
    56岁总统访问日本对17岁少女一见钟情,当即宣布:我一定要娶她
    日本投降后,留在东北的10万日本女子去哪了?难怪日本闭口不谈
    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没有房子的人,后来怎样了?
    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没有房子的人,后来怎样了?
    一连长娶了日本女战俘,时隔三十年,自己的孩子继承上亿家产
    1981年,江苏姑娘捡到一印章在日本引起轰动,日本人:迷案解开了
    日本战败后,把12万的日本女人留在东北,建交后为何却从不提起?
    老照片:日本人镜头下的辽宁铁岭,鼓楼高耸,日本孩子飞扬跋扈
    日本战败后,七十年代经济由盛转衰,原因究竟是什么?
    揭秘日本山口组历代掌门人
    日本战犯供述,七三一部队非常变态,很多军医都吓成了疯子
    日本出土一枚金印,刻着5个中文,翻译后日本专家:太丢脸了
    为什么要研究和了解日本历史?学者这样说……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为何让后人诟病?网友:带走一物,不能原谅
    清朝考察团不务正业,出使日本,只知道逛妓院!
    日本投降后,他逃进深山29年,杀伤130人,回国后为何拒见天皇?
    日本投降后,为冈村宁次进行“无罪辩护”的中国律师,后来怎样?
    七名被处以绞刑的日本甲级战犯,临死前遗言是什么?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因为他们转动地球仪,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蒙古人两次东征日本,近现代日本人为何那么喜爱蒙古呢?
    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瘟疫:一次死亡10万人,日本如何度过劫难的?
    中国和日本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交往的?
    19岁日本女孩离核弹爆心仅260米,为何能毫发无伤?你看她躲在哪
    战后的日本经济:追赶型增长的发展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