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末到民国三十四(1945年)宣布投降,日本人在中国境内的盗掘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日本人势力范围内、日占区的古墓古迹,几乎全让日本人光顾了。
至于日本人到底在华盗掘了多少座古墓,至今无确数。仅被“日本近代考古学之父”滨田耕作盗掘的,就有不少。在当年,中国几成日本人的考古实习基地,中国的古墓古遗址成了日本人的菜园子,想挖就挖。
日本人在集安境内的盗掘活动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日本人在集安高句丽盗掘了很多高句丽古墓,如五盔坟12号墓,被日本人盗掘后,编为“马槽冢”。日本人为什么将之称为马槽冢?就是因为墓中壁画上有厩舍画。
据相关考古报告,此墓早在1937年6月,被日本人黑田源次所盗掘。黑田源次盗掘经过,仅见于零星报道,材料迄今未见公布。墓中壁画因为保护不善,已遭到了严重破坏。
1962年春,吉林省博物馆集安考古队在洞沟地区进行普查时,对五盔坟12号墓进行了清理、实测,并会同集安县文物管理所加以维修。第12号墓的封土为黄色黏土,现高4米6,周长90多米。从外表看,原来当呈截小方锥形。
清理时发现,封土下面而列一圈石块,共有9块,都1米见方,墓门向西南。地宫分南北二室,各有墓门甬道。
图:五盔坟12号墓壁画临摹
高句丽五盔坟与5号墓,被日本人编为“四叶冢”一样。上文说过,为什么日本人编出这号?也是因为他们从墓中挖出了“金铜四叶”。
其中,上文章中提到的“日本考古学之父”滨田耕作在集安盗墓并非初犯,早在清末民初时,滨田耕作便盯上了中国境内丰富的文物,曾带队对中国境内的古墓、古遗址进行过盗掘——
1909年(宣统元年,日明治四十二年)11月,日本人内藤虎次郎发表《敦煌石室发现物》;月底,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史学会举行第二届年会,随后受京都帝国大学派遣,滨田耕作与内藤虎次郎、狩野直喜、小川琢治、富冈谦藏等五人一起,赴中国北京参观由甘肃调往北京的敦煌遗书,回国后举行报告会,鼓吹中国发现珍贵无比的经卷与古文书的重要信息。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