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三岛回到“木屐时代”,多数国民已不相信胜利 战争末期,美国对日本的轰炸封锁,也对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支撑的日军及其国内民众造成了精神上的极大挫伤,过去近乎疯狂的侵略气焰已被沮丧的失败情绪压倒。 在战争结束前的几个月,日本可谓是进入到了近代历史上最凄惨的时期。整个国家成为一座苦役营,人民被驱赶着从事军工生产,不仅食不果腹而且衣不蔽体。 为了垂死挣扎,日本当局在1944年末至1945年实行春季大动员,将军队人数由400多万增加到700多万,17岁至45岁的无残疾男子中只有工厂中的特需技工和理工科大学生免征,其他人都要入伍当兵。结果工厂中干粗活的劳力主要靠年轻妇女包括女中学生补充。她们每天只配给不足300克粮食,经常累昏或饿昏在机床旁。 此时上班成了日本城市内的一大难题。1943年以后,公共汽车因缺油停驶,电车也经常停开。起初人们只好以自行车出行,后因橡胶供应中断没有车胎补充,多数自行车不能再骑了,“上班族”只好靠腿走,路远的人干脆住在厂里。入冬后,工厂又没有民用燃煤,女工们只有相互挤在工厂的床上取暖。 自侵华战争陷入持久战后,日本便压缩民用生产,从1939年起服装都要凭票供应。日本的纺织业在战前居世界第三位,从1943年起外来棉花、羊毛等原料大都中断,1945年上半年的棉布产量降到原来的2%,只能全部用于制作军装。此时本土唯一供给民间的布料,是一种叫作“豆腐”的易碎织物,人称“再生布”。它是用木浆和树皮混合着粉碎的废旧棉布制作而成,做成衣服后从外观看与过去的服装无异,但只要摔一跤就会碎裂,手指头用劲一戳就能戳穿。这种材质的服装,人们只是在参加重大活动时谨慎地穿上,到了劳动场所或回到家里又会穿破烂的旧衣。据战时曾被抓劳工到日本的中国作家邓友梅回忆,他所在的工厂里,女学生干活时大都上体祼露,简直不忍去看。在“火攻”烧掉家园的街区,许多人甚至披着麻袋或穿水泥袋子。 战争末期,普通日本人穿的鞋也充分显示出狼狈之像。因橡胶、皮革缺少而都归军用,民用胶鞋、皮鞋生产停止。除参加重大活动时人们穿保存的旧鞋,平常只能穿传统的木屐,农村则穿编织的草鞋。街道上恢复了一片“木拖拉板声”,仿佛倒退回古代。 生活的困苦和绝望,导致多数日本民众由盲目支持战争转向厌战。90年代初笔者在日本时,曾与当年蒙受空袭的老年学者们谈过战时情况。据他们讲,1945年春季以后,美军对东京、横滨等大城市采取“疲劳式轰炸”。天亮后不久,城内防空警报就会响起,人们都向防空洞跑,通常一小时左右解除警报响起。职工刚回工作场所往往又有空袭警报,只好跑回防空洞,一天反复多次。那时日本人大都吃不饱,跑空袭时腿都发软,不少人索性不上班,天亮便带着食物和板凳到防空洞口,飞机来了就进去,解除警报再出来晒太阳。就这样,日本大城市的正常生产活动在白天基本停顿,晚间因电力不足又使多数工厂无法照明而难以生产。 白天,日本各大城市不断遭受“疲劳式轰炸”,夜间,美国飞机因有雷达引导又经常来袭投燃烧弹,居民们要一次次起来防火救火。人们白天晚间都被空袭折磨,个个疲惫不堪,战争初期的狂热情绪已被沮丧取代。 日本战败后进行的民意调查说明,1944年春季,国土遭受空袭前,还有80%的日本人相信“皇国必胜”,1945年上半年却有一半以上的日本人认为战争已经输了,还相信胜利的人主要是不太懂事的青少年。因此,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多数人感觉是总算得到了解脱。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总吹嘘其国民有武士的“玉碎”精神,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却是物质决定精神,如俗话说“肚子决定脑子”,一般日本人也不例外。对外掠夺获胜并得到物质收益时,日本多数人确有狂热精神。战争失利并导致生活困苦时,他们的意志同样会崩溃,最后没有“总玉碎”而实行了驯服的“总投降”。 美国出于全球战略,向日本投下原子弹 日本列岛遭受轰炸封锁,经济接近崩溃时,军部头目却仍叫嚷着实行“本土决战”。从1945年年初起,日军一些人又公开扬言,万一本土不能坚持,可以将天皇和首都迁到朝鲜或“满洲”,依靠那里的工业设施和资源还能再打两三年。根据战后得知的内情,这种叫嚣实际上是对美国表示强硬,想争取好一点的投降条件,并没有真正计划迁都。不过美国首脑对战争久拖不决已经感到难于忍耐,苏联的势力在东欧发展的情况又使其担忧。于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三巨头会议上,不惜拿中国的领土权益同苏联做交易,换取斯大林同意在击败德国的两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刚刚在对德战争中锻炼出世界最强陆军的苏联一旦进攻中国东北和朝鲜,日军在大陆势必无法长期顽抗,美国再集中力量打日本本土就会容易得多。 美国对日本实施的轰炸,主要受害者是普通平民,上层和军部迟迟没有屈服的表示,白宫决策者感到要取得最后胜利还要以军队登陆。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日军采取了拼死打到最后一个人的所谓“玉碎”战术,在海上又以“神风”特攻队实行自杀式攻击。夺取一个小小的硫磺岛时,美军便伤亡了2万多人。美国首脑以此计算,在日本本土登陆恐怕要伤亡100万人,于是寄希望于自己单独研制的核武器。 核武器的成功研制,是人类战争史上划时代的一项成果。这一科研成果既给人类带来了新的能源,又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福兮?祸兮?到现在还未得出最后结论。 1939年11月,流亡美国的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抢在纳粹之前研制出原子弹。根据总统决定,美国启动对外称为“曼哈顿工程”的绝密项目,从1941年至1945年投资20亿美元。这笔钱在当时能制造60艘中型航空母舰。英国都无此财力,只好将自己的核科学家送到美国参加研制。 当时德国和日本也试验过原子弹的研制,却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如日本核物理学家仁科芳雄在40年代初也组织了原子弹研制。他的计划和美国“曼哈顿工程”相似,武器设计、开发与生产铀235同时进行。这个计划代号为“仁方案”,却因日本没有氧化铀,其研究所49号楼被炸毁,实验室和铀同位素分离器也被破坏,“仁方案”还未越过试验室阶段便流产。 拥有世界上最雄厚财力和科技实力的美国,用了5年时间终于完成了“曼哈顿”计划。1945年6月,美国生产出20公斤铀235和50公斤钚239,这些核装料马上装配成三颗原子弹,其中一颗是铀弹、两颗钚弹,代号分别为“小男孩”“瘦男人”和“胖子”。美方决定,用那颗体积太大、装不进轰炸机的“瘦男人”来先进行首次核试验,看一下是否能用,以及威力有多大。 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秘密进行核爆炸成功。据测算,这颗人类试爆的第一颗原子弹威力相当于近2万吨TNT炸药。试验场上的科学家们都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恐惧感,“曼哈顿计划”的组织者、美国的“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马上担忧这种武器可能给世界带来毁灭,建议可向日本做威胁演示而不要真正使用,尤其不要向住有大量和平居民的城市投掷。爱因斯坦也坚决反对使用原子弹,他当初主张研制核武器是不想让纳粹抢先造出这种可怕的炸弹。当美军和盟军占领了德国,没有发现纳粹有原子弹时,他就认为不必再使用核武器了。 原子弹一旦制造出来,就不由科学家而是由政治家说了算了。美国高层决定使用核武器,除了逼迫日本快些投降,也想在全世界显示自己独一无二的军事打击力,按国务卿贝尔纳斯的话说就是“同俄国人更好商量”。美国军政首脑对日本天皇抱有希望,认为不能把原子弹投在皇宫所在地东京,于是选择居民密集的城市,以便更好地试验原子弹的杀伤力。 8月6日,载运代号“小男孩”铀弹的B-29轰炸机从马里亚纳群岛上的提尼安基地起飞,飞到日本第八大城市广岛上空。该市原有34万居民,因疏散只剩24万人。看到只有单机凌空,广岛人普遍认为只是侦察没有进防空洞,结果瞬间出现了相当1.6万吨TNT炸药当量的大爆炸,造成了13万平民伤亡,其中8万人死去。日本陆军第二总军司令部位于广岛市郊区,所受损失却不大。 对于广岛的这次灾祸,天皇未召集内阁开会,军部要人对伤亡数字更不在意,反倒是主和派们认为接受投降终于有了借口。由于上层等候苏联的答复,对原子弹袭击没有做出反应。8月9日,美军B-29型轰炸机编队又从提尼安基地出发,飞向预定袭击的第一个目标——小仓。 由于那里云雾太大找不到瞄准点,飞行员便袭击候补目标——长崎。长崎是一个山城,因山岭阻隔保护了部分市区,这颗代号“胖子”的钚弹的2万吨当量爆炸造成了4万人死亡和6万人负伤。 广岛和长崎的核爆炸证明人类经历了用体能、热能进行战争这两个阶段后,核能这种幽灵又钻出了魔盒,战争有了第三种能量。对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一事该如何评价,世界上几十年争论不休。从历史进程看,此时日本投降已成定局,并不一定非要采取核轰炸。当然,原子弹爆炸对催促日本当权者投降有一定作用,不过使用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消灭平民也违背道义。人类应禁止使用核武器并最终销毁它,这又成为后来国际上进步人士的一致要求。 |
档案揭秘:美国究竟为何向日本投下原子弹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二战日本女兵的真实模样,不要再被“抗日神剧”给骗了
56岁总统访问日本对17岁少女一见钟情,当即宣布:我一定要娶她
日本投降后,留在东北的10万日本女子去哪了?难怪日本闭口不谈
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没有房子的人,后来怎样了?
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没有房子的人,后来怎样了?
一连长娶了日本女战俘,时隔三十年,自己的孩子继承上亿家产
1981年,江苏姑娘捡到一印章在日本引起轰动,日本人:迷案解开了
日本战败后,把12万的日本女人留在东北,建交后为何却从不提起?
老照片:日本人镜头下的辽宁铁岭,鼓楼高耸,日本孩子飞扬跋扈
日本战败后,七十年代经济由盛转衰,原因究竟是什么?
揭秘日本山口组历代掌门人
日本战犯供述,七三一部队非常变态,很多军医都吓成了疯子
日本出土一枚金印,刻着5个中文,翻译后日本专家:太丢脸了
为什么要研究和了解日本历史?学者这样说……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为何让后人诟病?网友:带走一物,不能原谅
清朝考察团不务正业,出使日本,只知道逛妓院!
日本投降后,他逃进深山29年,杀伤130人,回国后为何拒见天皇?
日本投降后,为冈村宁次进行“无罪辩护”的中国律师,后来怎样?
七名被处以绞刑的日本甲级战犯,临死前遗言是什么?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因为他们转动地球仪,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蒙古人两次东征日本,近现代日本人为何那么喜爱蒙古呢?
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瘟疫:一次死亡10万人,日本如何度过劫难的?
中国和日本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交往的?
19岁日本女孩离核弹爆心仅260米,为何能毫发无伤?你看她躲在哪
战后的日本经济:追赶型增长的发展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