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团一:徐福东渡是否到达日本? 徐福,也叫徐市,为秦国时一方士,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往渤海三神山寻找长生不老药,此后便无音信。徐福到底去了哪里? 关于徐福东渡的目的地问题,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认为徐福率领的船队到了日本,但也有人以为到了舟山岛与台湾,或很可能是朝鲜。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刘华祝认为,徐福到了朝鲜之说,没有信史为根据,恐难以成立。 徐福等人的初始目的是为了寻觅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与山上求神仙与不死之药,值得注意的是,古今渤海的海域概念是大为不同的。古人所说的渤海就是我国东面的大海,它包括了今天的渤海、黄海,乃至东海。 我国东面的大海中,有今台湾岛、菲律宾的吕宋岛、日本群岛等,徐福究竟去的是哪个岛,司马迁也不清楚。 现在,许多日本学者认为,最早提出徐福到日本定居的,是五代后周的义楚和尚。 刘华祝认为,其实《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就有徐福去向的记载,文章说,230年,吴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去夷洲及洲。结果只到了夷洲(今台湾),洲太远,没能到达。并且说洲在海中,传言说徐福带领的男女数千人入海到此洲不还。从陈寿的叙述可以断定,洲不会是台湾,因为卫温和诸葛直到了台湾;也不会是吕宋岛,因为陈寿说洲有人口“数万家”,而吕宋岛至元世组时仍“民不及二百户”;更不可能是舟山岛,因为舟山岛离陆地较近,容易到达。那么,这里的洲到底是哪里呢?法国人希格勒的著作《中国史乘中未详诸国考证》中指出洲即是日本岛。 其实,在日本的史籍文献中,关于徐福东渡日本的记载举不胜举。日本学者奥野利雄先生考证徐福东渡后主要活动地域在日本九州、熊野一带。据《富士古文书》研究家铃木贞一先生的研究看,徐福是70岁去世的。 据台湾学者彭双松先生统计,日本各地与徐福姓名联系在一起的墓、祠、碑、宫、庙、神庄等遗址有50余处,登陆点20余处,传说故事30余个。这些遗迹与传说虽不全是真实的,但也与史实有所关联。 徐福率数千人到达日本,把中国先进的耕种方式、百工技术与习俗文化等带到了那里,使日本很快由新石器时代跃入铜铁器时代,或曰由渔猎经济的绳纹时代转变为农耕经济的弥生时代,水稻、蚕桑、药物等种植得到了推广,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在日本民间,徐福被尊称为农神、蚕桑神、医药神便是明证。 由以上论述可以断定,徐福东渡确实到了日本列岛。 谜团二:徐福东渡起航港在何处? 关于徐福东渡的起航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热点,除了日本学者主张的“广东沿海说”与我国台湾有的学者主张的“浙江沿海说”之外,还有大陆学者主张的“江苏沿海说”与“山东沿海说”。 刘华祝认为,徐福东渡起航点的确定,起决定作用的是当地的物质条件,一是经济的发达,二是港口的自然状况。否则,聚集大批的人员,征调大量的物资,建造很多的船只等大规模的准备工作就无法进行。还有港湾也应宽广,并与腹地有便利的交通。 比较而言,具备上述优越条件的,据史书所记,只有当时的琅邪。战国时,楚国灭掉越国之前,越国在琅邪建都已经有一百余年。琅邪曾是一度强大的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战国中期归属齐国后,它也是齐国都城临淄之外的又一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秦统一后,琅邪作为琅邪郡的治所,其重要地位更加提升了。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徐福为何要东渡日本?徐福东渡日本之谜大揭秘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二战日本女兵的真实模样,不要再被“抗日神剧”给骗了
56岁总统访问日本对17岁少女一见钟情,当即宣布:我一定要娶她
日本投降后,留在东北的10万日本女子去哪了?难怪日本闭口不谈
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没有房子的人,后来怎样了?
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没有房子的人,后来怎样了?
一连长娶了日本女战俘,时隔三十年,自己的孩子继承上亿家产
1981年,江苏姑娘捡到一印章在日本引起轰动,日本人:迷案解开了
日本战败后,把12万的日本女人留在东北,建交后为何却从不提起?
老照片:日本人镜头下的辽宁铁岭,鼓楼高耸,日本孩子飞扬跋扈
日本战败后,七十年代经济由盛转衰,原因究竟是什么?
揭秘日本山口组历代掌门人
日本战犯供述,七三一部队非常变态,很多军医都吓成了疯子
日本出土一枚金印,刻着5个中文,翻译后日本专家:太丢脸了
为什么要研究和了解日本历史?学者这样说……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为何让后人诟病?网友:带走一物,不能原谅
清朝考察团不务正业,出使日本,只知道逛妓院!
日本投降后,他逃进深山29年,杀伤130人,回国后为何拒见天皇?
日本投降后,为冈村宁次进行“无罪辩护”的中国律师,后来怎样?
七名被处以绞刑的日本甲级战犯,临死前遗言是什么?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因为他们转动地球仪,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蒙古人两次东征日本,近现代日本人为何那么喜爱蒙古呢?
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瘟疫:一次死亡10万人,日本如何度过劫难的?
中国和日本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交往的?
19岁日本女孩离核弹爆心仅260米,为何能毫发无伤?你看她躲在哪
战后的日本经济:追赶型增长的发展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