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历史 >> 历史事件 >> 正文

明治天皇如何为日本打开侵略战争之门?

作者:网易  来源:网易   更新:2016-8-10 11:23:25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1889年2月11日,明治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君主立宪制,使天皇享有最高权利。


1889年2月11日,明治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君主立宪制,使天皇享有最高权利。


1889年2月11日,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领衔起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问世。它以1850年《普鲁士宪法》为蓝本,第一章便是《天皇》,占整部宪法篇幅的22%。其中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颁布这部宪法的,就是明治天皇。彼时,他年方36岁,登基22年,正站在带领日本从古代走向近代的历史节点上。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宪法,明确天皇的权力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国家元首、最高统帅权、外交权、大臣任免权和立法权。其中最重要的是统帅权:天皇是大日本帝国国家所有权力的源泉,是日本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从此,无论在政治传统、精神伦理上,还是在近代法律上,天皇都成为这个国家最高的、无可怀疑的主宰。


12岁被皇宫门口的枪炮声吓昏


明治天皇出生于1852年9月22日,幼名佑宫,是孝明天皇最宠爱的皇妃庆子所生。庆子并非皇后,按照规定,妃子所生的皇子8岁以前不能生活在皇宫里,要一直和母妃生活在外祖父家。佑宫的外祖父是孝明天皇的顾问中山忠能,中山全家及御派仆人细心百倍地照料佑宫。他的童年像普通孩子一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使他成年后少了些许刻板、僵硬的皇子习气。


1860年,8岁的佑宫被孝明天皇立为皇太子,并取中国儒家经典《孝经》中的“民用和睦,上下无怨”之意,改名为“睦仁”,回到皇宫生活。从此,睦仁在侍女和仆人的呵护中长大,深受娇惯和宠爱。那时是武士战乱、幕府掌权的末期,1864年,长州藩士兵与幕府军在皇宫门前激战时,12岁的睦仁竟被枪炮声吓得昏厥过去。


在与世隔绝的深宫大院里,睦仁接受着最好的教育。父亲孝明天皇亲自担任日本古典诗歌——“和歌”的教师,母亲庆子担任习字教师,汉籍课程由日本一流的汉学家讲授。此外,睦仁还学习帝王之术,跟着父亲参加天皇的各种日常礼仪活动。


1866年12月,孝明天皇猝死。次年1月9日,睦仁成了日本历史上第122代天皇,当时,他的实际年龄不足15岁。他的年号“明治”取自于中国《周易·说卦篇》中的一句话:“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1869年,明治天皇行幸东京。


1869年,明治天皇行幸东京。


登基之后,皇室一心想让明治由一个文弱书生转变成崇尚武功、勇猛好斗的武土。于是他开始接受严格的武士教育,由当时日本非常有名的新田村八、山冈铁太郎等武术家教他剑术、马术、角斗术等。同时,还有元田永孚等大儒学家给他讲授封建伦理道德,学习吟诗作歌。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下,他还学习德语、德国法律、法国政治典章、欧美国家的统治经验和执政要术等。


当时的日本,国内矛盾激化,又遭到西洋列强叩关入侵,人心惶惶,反对德川幕府的呼声越来越强烈。1867年,朝廷迫使幕府“大政奉还”。1868年,以萨摩、长州等藩为代表的西南强藩倒幕派和朝廷联手,利用天皇的权威,宣布“王政复古”,并在戊辰之战中打败了幕府军。德川幕府在历经15代将军265年之后,结束了对日本的实际统治。做了600余年傀儡的天皇,再次走上了历史的前台,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


率先喝牛奶、吃牛肉


如果说倒幕派与幕府混战时,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既无执政能力,也无施政经验,只能任人摆布的话,那么等到大局已定,这位十六七岁的天皇就表现出惊人的成熟和早慧。他宣布实行“太政宫制”,先从名义上把天皇对朝政的领导固定下来。


接下来,为了团结幕府旧部服从新政权,明治天皇没有对幕府旧臣和反对势力进行灭绝性围剿,而是尽量劝其归顺,尽力安抚,使大批反对势力很快转过身来,为他服务。在明治天皇的努力下,德川幕府所占据的江户城实现了和平交接,德川家族也没有被斩尽杀绝,而是被移封到江户城西南的静冈地区。


新政权建立后,是仍然以千年古都京都为首都,还是迁都到幕府的所在地江户,出现了不同意见。为了实现权力的统一,防止幕府再生,明治天皇支持迁都。为排除反对派的阻挠,他以“外出行幸”的名义,两次考察江户,制造舆论。1869年,江户顺利成为日本国都,并改名东京。


在稳定了国内局势后,明治天皇通过废藩置县、中央集权等措施,重整国力,发展经济,摆脱了成为西方殖民地的危机,开始寻求富国强兵之路。


明治天皇(1867年-1912年在位)


明治天皇(1867年-1912年在位)


1871年11月12日,天皇派出使节团考察西方,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岩仓具视等力主维新变革的风云人物从横滨出发,东渡太平洋,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登陆。在美国考察8个月后,又横渡大西洋,访问欧洲诸国,并于1873年回到日本。


当时的欧洲正处在如火如荼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从蒸汽时代到电力时代的大变革让日本使节大开眼界。一份使节团的官方日志写道:“火车一到,我们刚把行李卸在旅馆,行程就开始了……我们站在钢铁呛人的气息中,周围烟雾蒸腾,身上落满了煤烟灰和尘土……回到旅馆,几乎还没来得及脱掉脏衣服,晚宴的时间又临近了……如果受邀去剧院,我们不得不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注意舞台上的剧情……夜晚我们刚就寝天就亮了,卫队要带我们去参观工厂。”1873年3月15日,使节团还会见了统一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俾斯麦对他们说:“方今世界各国,皆以亲睦礼仪交往,然而这都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强弱相凌,大小相侮。”


使节团不虚此行,回到日本后,大藏卿(后称财务大臣)大久保利通提出了“殖产兴业”的维新政策。他认为:“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日本开始了天皇主导的经济、社会大变革。


明治天皇不仅明确表达支持维新的政治态度,还在生活方式上率先作出改变——喝牛奶,吃牛肉。此前,日本人深受佛教戒杀生思想的影响,很少吃肉。西风东渐后,日本人开始转变观念。当时的思想家福泽谕吉就鼓吹吃肉,认为日本人之所以矮小,就是因为没有吃肉的习惯。1872年,明治天皇试吃牛肉时,让报纸大肆报道这一消息,以作为“率先垂范”。一时间,民间吃肉之风盛行。


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带来了政治制度的变革。1886年,明治天皇令伊藤博文组织人员起草宪法,并于3年后颁布实施。明治宪法所规定的日本天皇制,既不同于西方虚位元首的君主立宪制,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权分立,而是具有日本特色的君主立宪制,其特点是天皇通过大臣的辅弼享有最高权力,主导行政、司法、立法等各个方面。


衔着子弹壳做的烟嘴


随着近代天皇制的建立和巩固,日本军国主义孕育而发轫。早在明治初年,日本统治集团就提出“大力充实军备,耀国威于海外”的方针,随后逐步确立了向中国和朝鲜进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大陆政策”的目标,是将朝鲜半岛、中国大陆乃至俄国的西伯利亚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称霸亚洲,最终与欧美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到明治天皇30来岁时,日本已经发展了一支相当庞大的军事力量,成为远东一个富有侵略性的国家——1874年入侵中国台湾;1875年制造江华岛事件,入侵朝鲜;1879年吞并中国的附属国琉球。


这样的维新结果绝非偶然。明治维新的主力是当年支持天皇的武士和被天皇劝说臣服的武士。他们尽管在西方大开眼界,开始穿西装、看歌剧、学外语、搞经济,但他们骨子里依然是在皇宫外血拼的武士。以杀伐征战、穷兵黩武为无上光荣的“武士道”精神,依然被他们继承和发扬。并且,他们越是发展经济,越能感受到日本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的束缚。武士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当然是殖民掠夺。


对于明治天皇来说,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转移国内视线。他30多岁时,日本国内发生了反对专制政治、争取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通过暴力镇压和政治分化瓦解了这一运动。为维护天皇制度的权威,不再重演幕府时代的傀儡悲剧,明治政府在资本主义尚未全面发展的情况下,急急忙忙地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当年那个被皇宫门口的枪炮声吓昏过去的孩子,已经成为一个崇尚武力、好勇斗狠、以征服亚洲乃至世界为己任的天皇。他一年四季身穿旧式军装,骑着高头军马,衔着三八式步枪的子弹壳制作的烟嘴,经常在陆军大学毕业典礼或军事训练中抛头露面,还亲自参加实战演习,召见士兵,四处鼓吹要张扬“国威”,为日军官兵对外作战撑腰打气。他的后半生,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紧紧结合在一起。


在国家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明治天皇于1893年决定,此后6年,每年从皇室经费中捐出30万日元,用于海军建设。为此,不但他本人节衣缩食,甚至每天只吃一顿饭,就连皇后也把首饰捐了出来。他对臣子们说:“以后皇后只能用樱花来装饰头发了。”在皇室的鼓动下,政府官员主动献出1/4薪俸。正如他当年带头吃牛肉感动了东京市民一样,海军将士得知天皇每天只吃一顿饭,无不为之振奋,战争野心更旺盛了。


1894年,明治天皇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兵朝鲜,挑起甲午战争。他在宣战诏书中说:“朕虽始终与平和相始终,以宣扬帝国之光荣于中外,亦不得不公然宣战,赖汝有众之忠实勇武,而期速克平和于永远,以全帝国之光荣。”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在战争中失利,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国对中国东北地区也抱有野心,因而伙同德国、法国进行干预,明治天皇只好下诏放弃对辽东半岛的永久占领。这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卧薪尝胆”式的报仇意识迅速蔓延。经过10年的扩军备战,日本终于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获胜,首次击败了一个欧洲强国,成为拥有朝鲜、库页岛(俄罗斯称萨哈林岛)南部及中国台湾的亚洲头号强国,有了和欧美共同瓜分世界的本钱。日俄战争结束后,明治天皇成了“东亚霸主”,实现了千余年前推古女皇采用“天皇”一词时的梦想——取代中华皇帝的地位。这时,他的所作所为与自己名字“睦仁”的含义已相去甚远。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去世,终年不足60岁。他与皇后、皇妃共生育了15名子女,成年者仅有三皇子嘉仁和4名公主。夭折的10个孩子中,有8个是在14年内先后丧命的,平均一年半就办理一次丧事。明治天皇死后,只能由嘉仁亲王继承王位,即大正天皇,在位14年。大正天皇因患有精神疾病,未能正常理政,作为不大。明治天皇的孙子、1926年登基的裕仁天皇,继承了祖父的好战基因,而且在位时间长达62年,发起了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把世界拖入二战的深渊。


明治天皇在打开日本近现代大门的同时,也开启了一个罪恶深重的军国主义时代。他的后代也难逃战争带来的灾难。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历史:

  • 下一篇历史: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百科全

    上世纪日本最大地震 将城市移平

    蒙古铁骑横扫天下为何征服不了

    日本明治维新是如何拉开了与中

    日本正仓院特展记 :东渡的盛唐

    江户时代的“教育热”:日本如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