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国内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即甲午战争后,日本将从《马关条约》中攫取的数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都用在了小学义务教育事业。使得日本的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纯属谣传,实际上真相并非如此,日本只将甲午赔款的四十分之一用于教育发展。
图片:横须贺军港镇远号觐览之图
甲午战败后,根据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署的《马关条约》,清政府需向日本支付巨额赔款,具体数额如下:
①军费赔偿。约定赔偿甲午战争期间的日本军费支出,2亿两白银;
②赎辽安慰费。因《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导致俄国、德国和法国不满,三国干涉还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清政府支付日本的赎辽安慰费3000万两白银;
③日军在威海卫的三年驻军费。《马关条约》的《另约》第一款规定,日军在威海卫的驻守费用,要由中国支付,每年库平银50万两,三年计库平银150万两;
④由于“库平银实足”差额被日本勒索。《马关条约》换约后,日本为尽可能榨取更多的实际赔款,以库平银成色不足为由,提出要“库平实足”。库平银原为清政府国库计算标准,从康熙年间就开始实行,每千两纹银含935.374两纯银。但日本要求中国所赔库平银应按成色988.89计算。清政府只好接受,中国实际交付的库平银数目多支出1325万两。
⑤因英镑贷款汇率亏损1500万两。日本为在战后实行金本位货币基础,要求中国在伦敦用英镑支付赔款。此时连年金价上扬,银价跌落,白银和英镑兑换比率形成了“镑亏”。日本轻易地从中国多得了兑率差额1500万两。清政府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筹措到数亿两白银,所以只能通过向列强贷款,分三年支付,还要另外向英法德等国支付高达四厘的贷款利息。
后两项支出,说明清政府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愚昧无能,在经济和财政上也极为蠢笨短视,总之是废物点心。
以上五项,共计白银2.597亿两,这些数目尚未将日本通过甲午战争从中国掠夺的财物计算在内,有估算表明中国被日本掠夺财物的实物损失总额高达8000万两白银。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仅为8000万两银子,这些赔款数额相当于清朝三年多的财政收入。
图片:《马关条约》原件
总额2.597亿两的白银,当时大约折合日元3.895亿元,是日本实际军费支出的2.6倍,是日本年度财政收入的4.87倍。当时清政府在谈判时曾估算过日本的战争费支出,绝不会超过1.5亿日元,折合库平银约1亿两,这比较接近于事实。
日本高度重视这笔巨额赔款。为了对清朝的战争赔款进行有效使用和专项管理,日本政府还特意制定了《赔款特别会计法》。对于赔款的使用,日本有着详细的规划和清晰的步骤。
按照 《赔款特别会计法》的详细预算,甲午战争赔款的85%用来扩军,其中陆军获得扩充费0.57亿日元,使陆军从6个师团增加至12个师团。海军获得扩费1.39亿日元,另有军舰补充基金0.3亿日元。海军获得的近1.7亿元用以新增20万总吨各型军舰,使旧日本海军的总吨位从5万吨迅速膨胀到25万吨。其余是临时军费0.79亿日元(即甲午战争的直接战争费),以上共计3.05亿日元,占偿金总数的85%。从1896年度到1905年度,日本针对俄罗斯的三期军备扩充计划,有62.6%的资金,来源于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赔偿金。
剩下15%是其他支出:
有5.5%的赔款,共2000万日元,竟然是给日本天皇的“分红”御料;
有3.3%的赔款作为台湾经营费补助,共计1200万日元;
有2.8%的赔款1000万日元为防灾基金。
马关条约的巨额赔偿金,实际没有多少用到教育上,甚至是民生工程也很少。日本只是将2.8%的战争赔款,共1000万日元作为教育基金,用来推进小学义务教育,这只相当于日本天皇获得的战争红利的一半。
到1899年,日本政府才制定了《教育基金特别会计法》和《考试基金法》,以甲午战争赔款中的1000万日元及其利息充作发展普通教育的补助费,很多持续多年没有解决的教育经费项目,终于开始落实。这笔基金相对于近4亿日元的甲午战争赔款金额,只占约四十分之一,几乎是九牛一毛。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当年日本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一贯重视。甲午战争前后,日本近现代教育开始突飞猛进,到1900年,日本创立了京都帝国大学,扩充了东京图书馆、广泛建立高等专业学校,例如高等师范学校,高等工业学校、高等农业学校等。学龄儿童就学率,从甲午战前1893年的58.7%提高到1896年的64.2%。到1900年日本政府进一步修改小学校令,当年小学生入学率猛增至81.5%。到1912年便达到98.2%,几乎完全消灭了文盲。而中等、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同样发展迅猛,到1912年的大正时代,日本已完全称得上与经济强国相称的教育大国了。而此时刚经历辛亥革命的中国还在黑暗中摸索。
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日本国民支持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也是在日本高层精英的刻意宣传和曲解下,当时日本举国上下都认为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完全是教育作用的结果。甚至直到甲午战争一百年后,依旧有日本人认为明治天皇当年下令将赔款全部用作了教育,同时也有很多中国人认为日本获得的甲午战争赔款大部分用于教育事业。
清政府的巨额甲午赔款,对日本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赔款对于日本的主要作用并非促进教育,而是为之完成了军备扩充、金本位储备和产业升级。
日本在甲午战争后的高速发展,是利用赔款大力发展军事相关工业的辐射效应成果。1895年8月,日本藏相松方正义向内阁递交了《关于财政前途之计划的提议》。制定了所谓的”战后经营“计划,以军备扩张为主,求工业、金融、教育之发达,商业运输之进步,同时以公共投资为中心,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出。日本陆军则制定了军事为目的《国有铁道扩张计划》。到1906年,日本实现了铁道国有化。日本海军则从军备扩张计划的立场出发,在1896年颁布《航海奖励法》和《造船奖励法,轮船总吨位由1893年的11万吨增加到1904年的65.6万吨。同时还进行了电信业改良。军备扩张使相关产业的建设费用急速增加。
由于清政府赔款的陆续到位,日本国税和地方税的税收比率反而减少,日本人的税收负担相对减轻,因此刺激了国内外贸易,特别是进出口贸易,各项经济指标和产业结构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甲午赔款的直接作用是使日本完成了金本位的货币改革。金本位对稳定物价、便利货币流通、促进国内外贸易作用甚大,当时欧美帝国主义列强都在争相实行金本位。日本在甲午战争前曾计划实行金本位(此时的清政府可能都不懂金本位为何物),但经过计算后发现要有2亿日元的黄金储备才行,遂搁置,随着战后高达近4亿日元巨额赔款的到来,黄金储备难题迎刃而解。1897年3月,日本颁布新货币法,确立了金本位制,这是日本近代经济史意义最深远的大事,标志着日本一步跨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金本位解决了之前一直困扰日本经济的资本不足问题,为发展出口贸易和输入外资创造了有利条件。从1890到1900年的十年间,日本工商业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4.3%。
正是有了清政府勒紧裤带,拱手奉上的这笔巨额赔款,日本才实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快速追赶上世界列强的发展脚步,直至1905年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沙皇俄国,成为一个新的世界列强。(作者署名:科罗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