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说“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近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引发了广泛讨论。其实,“十四年抗战”的说法,在学界已经流行多年。不少学者都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应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字投降止,历时14年。 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都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战的起点,这是实事求是史学观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得出的科学结论。 以中国人民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史的起点,这是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是它争夺亚洲霸权和走向发动世界战争的起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策源地之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最早形成。因此,我们不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只有局部意义的中日两国的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应把它看作日本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其独占中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人民首先以武装斗争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侵略,从而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对此,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 可以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虽然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个时期,即从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的6年,还只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四省地区进行,但却从未停止过,这不仅为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日救亡斗争起了重要的准备作用,而且给日本侵略军以严重打击。仅就日本官方大为缩小的统计数字,14年里,日本关东军被我东北抗日联军等部毙伤俘者近18万人。毫无疑问,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东北人民及广大爱国官兵反对日本侵略军的各种形式的武装斗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毛泽东于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日本著名历史学家藤原彰在其编著的《日本近代史》第三卷(论述了1931年-1960年的日本历史)的“序章”中也公允地指出:“本书是以日本开始发动了历时15年侵略战争的1931年(昭和六)为起点,概括地叙述从那以后的日本近代史。”可见,日本历史学家不仅把1931年作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开始,同时还把这一年划作日本近代史现代部分的一个“起点”。日本对中国的武装侵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这在世界上都是公认的。中国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具有反对军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性质。以中国人民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史的起点,这是对历史的尊重。 九一八事变后与七七事变后的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是一样的 以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为依据,以“那些特别突出、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作为大的历史运动的路标”为界,来划分历史时期或阶段,这是列宁划分世界近代史时期的重要方法,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历史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从考察中国近代史的实际出发,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处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其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国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和中国的矛盾,变为特别突出特别尖锐的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的矛盾。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由此变动了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 毛泽东指出:“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所不断发生的变化,一直持续到1945年9月日本战败投降,中日民族这个主要矛盾才得以解决。此后,中国社会又恢复到九一八事变前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形态,其主要矛盾又变成了一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由此看来,九一八事变后与七七事变后的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是一样的,七七事变的爆发,则是对中日民族这个主要矛盾的加深与扩大,而没有使中国社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性质有所变化。因此,把1931年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既符合中国抗日战争史的客观实际,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划分历史时期标准的科学理论。 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看待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 很久以来,许多人都以国民党政府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没有实行抗日为由,把抗日战争的起点定为七七事变,这是值得商榷的。就抗日战争的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进行的由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等各族人民参加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因此,我们在界定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时,就不能以国民党政府是否主张参加抗战作为“标准”来评判。历史事实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一个不断扩大、不断升级、由局部侵华演变成全面侵华的过程。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进犯上海;1933年1月进攻热河;1934-1935年制造张北、察东和河北事件,进而蚕食华北、分离内蒙,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伪“蒙古军政府”,等等,最后制定1937年度侵华作战计划,扩大增设在平津地区的驻屯军,准备随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同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过程。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违反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奋起抗日,如马占山部在黑龙江的江桥抗战;黄显声等指挥军警阻击日军侵略锦州;李杜、丁超等部在哈尔滨外围地区袭击日军,他们的抗日行动促进了东北义勇军的兴起及抗日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组建抗日武装创造了有利的群众基础。到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规抗日武装,由原来的8个小游击队发展到11个抗日联军,共4.5万余人,从而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体骨干力量。 如果不以九一八事变作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就等于自己抹煞此后6年东北民众、部分爱国官兵、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十九路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所从事的抵抗日军侵略的英勇斗争。我们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看待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作者 刘庭华 为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原研究室主任) |
为什么说“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历史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二战日本女兵的真实模样,不要再被“抗日神剧”给骗了
56岁总统访问日本对17岁少女一见钟情,当即宣布:我一定要娶她
日本投降后,留在东北的10万日本女子去哪了?难怪日本闭口不谈
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没有房子的人,后来怎样了?
日本房价崩盘回忆:当年没有房子的人,后来怎样了?
一连长娶了日本女战俘,时隔三十年,自己的孩子继承上亿家产
1981年,江苏姑娘捡到一印章在日本引起轰动,日本人:迷案解开了
日本战败后,把12万的日本女人留在东北,建交后为何却从不提起?
老照片:日本人镜头下的辽宁铁岭,鼓楼高耸,日本孩子飞扬跋扈
日本战败后,七十年代经济由盛转衰,原因究竟是什么?
揭秘日本山口组历代掌门人
日本战犯供述,七三一部队非常变态,很多军医都吓成了疯子
日本出土一枚金印,刻着5个中文,翻译后日本专家:太丢脸了
为什么要研究和了解日本历史?学者这样说……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为何让后人诟病?网友:带走一物,不能原谅
清朝考察团不务正业,出使日本,只知道逛妓院!
日本投降后,他逃进深山29年,杀伤130人,回国后为何拒见天皇?
日本投降后,为冈村宁次进行“无罪辩护”的中国律师,后来怎样?
七名被处以绞刑的日本甲级战犯,临死前遗言是什么?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因为他们转动地球仪,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蒙古人两次东征日本,近现代日本人为何那么喜爱蒙古呢?
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瘟疫:一次死亡10万人,日本如何度过劫难的?
中国和日本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交往的?
19岁日本女孩离核弹爆心仅260米,为何能毫发无伤?你看她躲在哪
战后的日本经济:追赶型增长的发展与问题